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温腐熟土著菌对土壤肥力及秸秆腐熟效果的影响

    孟祥海王佰成王延锋王金贺...
    72-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玉米秸秆还田下低温秸秆腐熟土著菌剂(菌剂A)田间秸秆促腐应用效果,采取小区定位试验和网袋翻埋研究方法,于上茬玉米秋季收获后,原田表面喷施清水(CK)、低温秸秆腐熟菌(菌剂A)和对照腐熟菌剂(菌剂B、菌剂C),采用3种秸秆还田深度(10、20、30 cm),针对玉米秸秆还田后的土壤肥力、秸秆腐解率及秸秆残余物组分含量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剂在秸秆还田10 cm可显著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菌剂A效果最佳,分别较菌剂B、菌剂C增加2.72%、2.21%,深层还田20、30 cm土壤肥力各项指标增加不显著,菌剂对土壤肥力优化效果呈现菌剂A>菌剂C>菌剂B,菌剂A和菌剂C能够较好地释放秸秆中的养分,改良土壤,提高地力;菌剂A秸秆促腐熟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秸秆降解率提高比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以8月份降解率增幅最大;菌处秸秆残余物的粗纤维、半纤维素、全磷和全钾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分别是6.81%~15.35%、3.53%~23.55%、7.06%~37.04%和21.93%~39.83%.

    玉米秸秆低温腐熟土著菌土壤肥力腐熟效果

    不同成土母质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以东至县为例

    项力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东至县地质背景和母岩类型,将成土母质可划分为8个类型.对这8种成土母质土壤中的Hg、Cd、Cu、Cr、Pb、As、Ni、Zn等重金属元素进行取样测试,分析其富集程度,并对比不同母质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研究区8种类型母质的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基本表现为Cr>Zn>Pb>Cu≈Ni>As>Cd>Hg的规律,但也有个别例外.湖泊沉积物、碳酸盐岩类残坡积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作用较为显著.

    成土母质重金属含量富集系数东至县

    生物炭-超富集植物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的研究

    司马小峰孟玉吴东彪于鹏...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生物炭与超富集植物联合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效果.[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模拟镉污染土壤,构建生物炭-超富集植物联合修复试验系统,考察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和植物种类对植物重金属吸收与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并通过复种农作物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水稻秸秆生物炭添加比例为1%时,能显著提高超富集植物对镉的富集作用,且与黑龙葵联合时对镉修复效果最好,对镉的富集量比黑龙葵单独修复提高了26.74%,且修复后复种作物镉含量也有显著降低.[结论]生物炭和超富集植物联合可以用于镉污染土壤的修复,为该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联合修复生物炭超富集植物土壤

    南方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多功能时空演变及协同与权衡研究——以安福县为例

    付鸿昭郭熙周丙娟赵小敏...
    85-9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规律以及各项功能之间的权衡与协同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方法]运用综合评价法对耕地多功能进行评价,并采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2008—2018年安福县耕地生产功能、社会保障、景观休憩功能整体呈下降趋势,生态调节功能持续上升;耕地的生产-景观休憩功能、社会保障-景观休憩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社会保障-生态调节功能、生态调节-景观休憩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的权衡关系;安福县耕地各项功能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明显,其呈现HH协同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平缓的安福县东南部平都镇周围,功能分值较低呈现LL协同关系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安福县西北部地势较高区域.[结论]通过研究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及其协同性,可以有效地促进耕地合理的空间布局以及制定区域耕地利用方针,实现耕地高效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耕地多功能时空变化协同与权衡安福县

    番茄连作大棚土壤消毒与改良措施研究

    肖洪环王婉秋周娅李仕培...
    92-93,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高强度利用下设施内番茄连作土壤消毒与改良措施,通过高温闷棚、石灰消毒、大水漫灌和有机肥平衡施肥,实现大棚土壤持续利用.结果表明,石灰消毒+高温闷棚+大水漫灌处理对番茄开花期和结果期农艺性状指标、产量和产值均影响明显,配合使用生物菌肥经济效益最大,且可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实现土壤改良与长效利用.

    番茄连作大棚土壤消毒改良措施

    河南省地方猪种质资源特性与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

    张家庆王献伟邹靖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省作为中原畜牧大省,地方猪种资源丰富,地方猪具有抗逆性强、耐粗饲、性早熟、肉质优良等种质特性.对河南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生产性能、繁殖性能、遗传资源现状、保种策略和开发利用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目前河南省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为地方猪种的保护与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河南省地方猪种种质资源保护策略开发利用

    基于高通量测序研究龟鳖养殖水体细菌多样性

    高娜梁阳阳李静杨坤...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龟鳖养殖水体中微生物资源特征并获取其菌种资源,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外塘和温室养殖水体及生化流程处理后的尾水进行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3组样品在门水平上优势菌为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平均占比分别为55.89% 和14.37%.在属水平上,细菌主要为不动杆菌属,尚未分类的小梨形菌科和红杆菌科.3组水样中均有大量序列不能被归入已知的属,推测其中可能有尚未发现的潜在新种.温室和外塘2种不同养殖模式下,水体理化因子及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均存在很大差异.传统微生物分离方法筛选了52株细菌,归属于14种不同的细菌属,其中大部分可作为水产益生菌使用.该研究结果为龟鳖养殖水体的微生态人工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龟鳖养殖高通量测序细菌多样性传统微生物分离

    中华草龟胚胎发育过程中钙含量的变化

    梁阳阳崔凯李静方婷...
    103-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中华草龟胚胎发育过程中钙的来源和代谢规律.[方法]采集了中华草龟受精卵200枚,恒温箱中30℃孵化,检测胚胎发育过程中卵各组分中钙含量的变化.[结果]中华草龟孵化期52~65 d,平均57.2 d.孵化的前25 d胚胎钙含量较低,蛋黄、蛋清和蛋壳内钙含量无明显变化,第30天开始胚胎钙含量迅速增加,蛋清中钙含量迅速减少,直至被吸收殆尽;蛋黄中钙第30~35天不断减少,第40天有所增加,此后不断减少至出壳时吸收殆尽.第40天开始,蛋壳内含物总钙含量显著增加,蛋壳中钙含量降低,表明蛋壳开始成为胚胎发育的主要钙源.整个孵化期,蛋黄、蛋清和蛋壳为胚胎发育分别提供了9.6%、24.9%和65.5%的钙.[结论]蛋壳是中华草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主要钙源.该研究是对中华草龟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卵各组分钙含量变化的首次报道.

    中华草龟胚胎发育孵化钙代谢

    奶牛阴道菌群的多样性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相关性研究

    姚鑫鑫吴春阳李志明康乐毅...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奶牛阴道菌群的多样性与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随机采集30头牛的阴道分泌物,对其分泌物进行16S rDNA测序,将测序的数据进行除杂等处理后,使用UPARSE软件对不同样本细菌的丰度及多样性进行分析,记录所采集的30个样本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情况.[结果]4头奶牛产后患有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为13.33%.不同样本的阴道菌群差异显著但在患病样本中却有一定的相似性.产前阴道菌群的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个数均在100以上且丰度也较大,且菌群中多以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_pumilus)为主的奶牛产后易患子宫内膜炎.[结论]奶牛产前阴道菌群的多样性变化可为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提供早期预警,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6SrDNA测序技术子宫内膜炎奶牛阴道菌群

    紫珠属植物园林应用分析

    邓丽戴耀良冯世秀
    112-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紫珠属植物生长习性、形态特征等信息进行整理,对比其与华南地区常见观果树木的差异,总结其在华南地区园林应用中的可行性,并为其在城市园林绿化应用中提供建议.

    园林绿化紫珠属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