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粮食最低收购价与市场价关系的实证分析——以稻谷为例

    肖翔霞张佳
    223-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与市场价格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的两个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探究两者的关系,以稻谷为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最低收购价与市场价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从长期看,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与市场价格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稳定调减最低收购价格对于推进粮食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从短期看,市场价格对于最低收购价格的影响要大于最低收购价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且最低收购价格对市场价的影响存在品种上的差异,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对市场价的影响明显大于早籼稻和中籼稻最低收购价格对市场价的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最低收购价粮食市场价实证研究

    农产品网络绿色品牌建设效果评价研究

    彭梦婷张仙余邦宪
    228-232,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层次分析方法(AHP)构建了农产品网络绿色品牌综合指标体系,借助SPSS PRO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分析得出农产品网络绿色品牌发展指标评价集,为其他品牌的绿色品牌确立网络品牌发展重心以及提供参考建议.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FCE)合成农产品网络绿色品牌发展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从而计算出农产品网络绿色品牌发展的整体得分和各指标得分.农产品网络绿色品牌发展的定性和定量评价,可以帮助农产品企业测量自身品牌发展状况,明确发展优势和不足,方便其更好地作出品牌战略性调整.

    农产品网络绿色品牌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促进科研人员参与种业科企合作的对策研究

    刘东悦陈俊红张峻峰杜洪燕...
    233-236,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各省市农业科研单位的育种科研人员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625份全国农业科研人员调查问卷,借助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科研人员参与种业科企合作的意愿情况.研究显示性别、受教育程度、合作单位的规模、人事制度、市场需求导向、科学声誉具有显著性;科研经费、员工激励制度、利益分配制度未呈现显著性,但在重要性排名中位列前茅.政府、科研单位、种业企业三者需联合起来通过落实管理制度、转变考评机制、制定激励方案、采用多媒体渠道来提升待遇、优化机制、加大宣传,以促进科研人员参与种业科企合作.

    科研人员现代种业科企合作影响因素

    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的生态网络构建研究进展

    栾春凤郭欣然陈敏超
    237-243,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网络构建作为一种有效的生态手段,对于保护物种多样性,建设城市生态空间及优化国土空间资源配置方面有积极意义.利用Arcgis平台运算、对遥感数据解译利用等新技术,应用层次分析法(AHP)、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等分析方法使生态网络的构建更加精准.以CNKI、WOS为数据源,用知识图谱计算工具CiteSpace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数据可视化与内容的结合进行研究,对于构建生态网络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特别是针对"MCR模型"在生态网络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对不同尺度范围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方法进行总结,最后对未来研究发展态势作出展望.结果表明,我国基于MCR模型构建生态网络的研究,按照发文量可分为3个阶段,即启蒙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稳步发展阶段;而现阶段最小阻力模型(MCR)在生态网络的应用已经趋于成熟,只是在因子选取及赋值方面未形成统一科学标准;此外,研究尺度呈现多元化,涉及市、省、城市群等多尺度.

    生态网络国土空间规划城市绿地最小阻力模型(MCR)Citespace

    子女数量·居住安排与农村老年人"无休止劳动"——基于CLHLS数据的经验分析

    杨昊月崇维祥
    24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积极老龄化已成为国家政策标的,"老有所为"成为社会热点诉求,而农村老年人需要"一直干到不能动为止"的无休止劳动问题却经常被有意无意隐匿起来.以家庭现代化为理论视角,使用2018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截面数据,对农村老年人无休止劳动状况及其形成机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现代化进程中的无休止劳动不是农村老人劳动需要的自我满足,而是家庭养老功能替代,家庭的微型化、核心化和独立化使养老责任与伦理约束双重弱化;子女数量和居住安排等传统支撑性结构要素的功能发生显著的变化,子女数量的增加反而会延长老年人劳动休止时间,而居住安排已与老年人劳动休止时间无关.

    无休止劳动子女数量居住安排

    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特派员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戴天放卢慧徐光耀王湘琴...
    248-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江西省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发展现状,深入剖析江西省科技特派员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选派工作对接错位、服务队伍结构单一、服务经费不足、特派员积极性不高、科技创新创业能力较弱、后勤服务保障不足、绩效评价有待完善等,提出要优化科技特派员队伍结构、提高科技特派员后勤保障、提升科技特派员能力素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以及管理服务平台等针对性对策建议.

    科技特派员困境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南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

    雷小青
    251-253,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明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南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内涵的基础上,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南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诉求,结合陕南区域生态产品国家及区域层面的功能定位,并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南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人才短缺、融资体系尚未完善、制度支持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主要问题,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南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生态产品产品价值实现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发展:效益·困境与对策

    李壮元
    254-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是一种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实施,在统筹小农经济要素,发挥农业规模化效益;保护农民土地产权,保持土地政策的稳定性;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其他非农收入;促进专业化分工协作,吸引外部资本注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发展现状以及实践调查发现,现阶段农业生产托管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发展困境,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发展,并针对存在的困境,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持续壮大托管组织,积极发挥示范效应;积极完善相关制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劳动力再就业,增加农业增收渠道;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大力引导资本下乡.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农业专业化小农经济农业现代化

    科技创新视角下农业科研院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探讨——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田迎芳路燕许保疆
    257-259,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科研院所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和中坚力量,肩负着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任.立足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在深入分析总结"三农"工作成效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加快种业基础研究、学科方向任务调整、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供给侧研究、示范推广模式创新、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5个方面的思路和建议,为农业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探析

    付琳
    260-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宅基地制度是我国特色土地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逐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抓手,对促进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应该注意到当前我国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如宅基地权属性质不明、宅基地改革效果差异大以及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鉴于此,通过提出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优化路径,从而助推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乡村振兴宅基地改革三权分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