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南地区花卉主题公园花卉景观设计——以重庆鲜花港公园为例

    房城余志勇李玲莉
    149-15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卉主题公园是以花卉作为主要旅游吸引物,集花卉观光、休闲娱乐、婚庆摄影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旅游产品.在花卉主题公园的规划与建设中,花卉景观设计是重点.以重庆鲜花港公园为例,介绍了花卉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原则,花卉景观分区及设计内容,花卉品种的调研及筛选,为西南地区花卉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花卉景观主题公园规划设计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宋丹彤房建恩
    152-153,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缺乏文化内涵、参与人员素质不高和融资匮乏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其次,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总结出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完善的旅游配套,地方政府对休闲农业的支持和参与以及重视参与人员的素质.结合我国休闲农业的现状,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进配套的基础设施,深化旅游发展的内涵,实施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参与人员的素质等措施来更好地促进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

    休闲农业资金匮乏配套设施文化内涵

    106份水稻材料稻瘟病抗性鉴定及Pi9基因的分子检测

    陈晴晴夏加发张海珊张爱芳...
    1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苗期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并利用Pi9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分析106份水稻材料的稻瘟病抗性水平及Pi9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 表明,106份水稻材料对供试菌株ZB-1、ZB-2、ZB-3、ZA-0、ZA-1、ZA-2的抗病率分别为94.3%、92.4%、92.4%、87.7%、59.4%、62.3%;27份水稻材料(占25.5%)含有Pi9基因,其对供试菌株ZB-1、ZB-2、ZB-3、ZA-0、ZA-1、ZA-2的抗病率分别为100%、100%、100%、96.3%、88.9%、92.6%.可见,Pi9基因在安徽省水稻抗病育种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稻瘟病Pi9基因抗性鉴定分子检测

    几种杀虫剂对女贞球象Stereonychus angulicollis Voss室内外药效试验

    金凤桂振亚宋苗苗张慧会...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出对女贞球象杀虫效果较好的杀虫剂,采用喷雾法进行了不同药剂对女贞球象幼、成虫的室内药效试验.结果 表明,药后5d,5.7%氟氯氰菊酯EW 1500倍液、1.8%阿维菌素ME 1000倍液、氯氰·毒死蜱EC 1000倍液、77.5%敌敌畏EC 1000倍液、0.3%印楝素EC 25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EC2 500倍液、40%噻虫啉SC 5000倍液等对幼虫都具有较好防效,死亡率均达90.0%以上.药后5d,1.8%阿维菌素ME 1000倍液对成虫的死亡率为100.0%,防治效果显著.幼虫室外药效试验表明,药后5d,1.8%阿维菌素ME 1000倍液、25%灭幼脲SC 2000倍液、5.7%氟氯氰菊酯EW 1500倍液、氯氰·毒死蜱EC 1000倍液、77.5%敌敌畏EC 1000倍液、40%噻虫啉SC 5000倍液等的校正死亡率均高于60%,具有一定田间防效.

    女贞球象室内药效田间防效阿维菌素氟氯氰菊酯

    一株菌的聚酮合成酶基因验证及其鉴定

    唐培培贾真郭传滨杨立均...
    160-162,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土壤微生物稀释平板法分离技术,从烟草根际土壤分离到一株活体纯培养物,将其编号为ZMD1.ZMD1菌株与2种病原的拮抗试验均显示出一定的抗菌活性;通过聚酮合成酶(PKS)基因的兼并引物对ZMD1进行了克隆验证,测序结果与其他物种的PKS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故将ZMD1初步定性为产聚酮合成酶活性菌株.综合ZMD1菌株的一般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菌株的16S rDNA保守序列特征分析,初步将ZMD1确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菌株,暂命名为Streptomyces sp.ZMD1.ZMD1可作为烟草病害生防菌剂、土壤保育菌剂和专用菌肥等开发的良好备用材料.

    烟草根际土壤生防菌分类鉴定

    葡萄连作障碍原因分析与防控技术

    王晓奕李兴李慧丽张书奎...
    163-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作障碍是影响葡萄园土壤退化、葡萄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从土壤养分失衡、微生物及酶的影响和化感作用3个方面介绍了葡萄连作障碍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变耕作模式或精细管理方式等连作障碍的防控措施,对促进葡萄园的土壤健康及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葡萄连作障碍防控技术

    不同脲甲醛肥料与尿素配施对夏玉米生长及土壤氮素的影响

    房娜娜李敏段文龙卢宗云...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脲甲醛肥料与尿素配施对夏玉米生长及土壤氮素的影响,为制备夏玉米一次性施用的缓释氮肥提供理论依据.以夏玉米品种“隆平206”为供试材料,在微区试验条件下,设置3种不同工艺条件下合成的脲甲醛肥料(A、B、C)、常规施肥处理(U)、不施氮肥处理(PK)和不施肥处理(CK),研究不同脲甲醛肥料与尿素配施对夏玉米SPAD值、植株地上部吸氮量、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3种不同脲甲醛肥料均能有效提高玉米叶片SPAD值,脲甲醛肥料B效果最显著.脲甲醛肥料较普通尿素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和籽粒吸氮量,增产达5.7% ~ 19.3%,籽粒吸氮量增加5.81%~20.15%,均以脲甲醛肥料B产量最高,脲甲醛肥料C次之,脲甲醛肥料A产量最低.脲甲醛肥料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均高于常规尿素处理,分别增加2.98~9.62百分点、4.18~5.95 kg/kg和4.19~5.96 kg/kg,规律相似,以脲甲醛肥料B最高,脲甲醛肥料C次之,两者无显著差异.3种脲甲醛肥料配施尿素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在第30 ~ 50天显著高于常规尿素处理,而土壤硝态氮在第10、30和50天显著高于常规尿素处理.3种不同脲甲醛缓释肥中,脲甲醛肥料B处理效果最好,可作为夏玉米专用缓释肥.

    脲甲醛肥料尿素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土壤无机氮

    解钾菌ZMD02的解钾活性及生长特性研究

    吴俊林郭传滨贾真郝浩浩...
    170-171,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火焰分光光度法对从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细菌ZMD02的解钾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28℃、180 r/min条件下发酵培养7d后,菌株ZMD02发酵液中水溶性速效钾含量达1.5 μg/mL,故将ZMD02定性为硅酸盐菌株.对ZMD02的生长特性研究表明,ZMD02对不同糖源的发酵产气能力表现为葡萄糖>麦芽糖>乳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对碳同化能力表现为麦芽糖>葡萄糖>乳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ZMD02对不同氮源的同化能力表现为酵母膏>蛋白胨>硫酸铵>硝酸钾>尿素;ZMD02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7.ZMD02菌株可作为烟草生物钾肥开发的备用菌株.

    烟草解钾菌生长特性

    鲁西南蒜区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以金乡县为例

    李晶殷碧秋刘振富陈宪信...
    172-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鲁西南大蒜主产区土壤养分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优化大蒜养分管理技术.[方法] 2009-2018年,连续10年对鲁西南大蒜主产区金乡县蒜田土壤进行定位监测.[结果]2018年鲁西南蒜区土壤养分总体特征:弱碱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碱解氮含量中等,有效磷含量较高,速效钾含量偏高.2009-2018年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弱碱化现象普遍发生;土壤有机质含量快速提高,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均呈增高趋势,其中有效磷和速效钾出现盈余和匮乏并存现象.[结论]建议今后鲁西南蒜区施肥原则调整为“控氮、稳磷、减钾”,重视酸性、生理酸性肥料或腐殖酸类肥料的使用,有机肥施用仍需大力推广.

    土壤养分现状变化趋势

    马铃薯新品种兴佳2号优化施肥研究

    陈孝赏陈伟强张中熙蔡东升...
    176-17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兴佳2号的需肥规律,为合理施肥、减少和避免不合理施肥所造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研究氮、磷、钾施用量对马铃薯块茎产量的影响,建立相应的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对于马铃薯高产栽培种,钾肥用量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用量和氮肥用量.由此可见,增钾、控氮、适磷的施肥措施是马铃薯获得高产的有效措施.产量高于25.0 t/hm2和利润大于2.0万元/hm2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氮肥用量116.42~ 156.13 kg/hm2,磷肥用量85.45~ 119.75 kg/hm2,钾肥用量229.69~318.25 kg/hm2.为了高产不能偏面增加肥料用量,需要将氮肥、磷肥、钾肥配施,同时应做好土壤培肥工作.马铃薯栽培中的优化施肥技术研究可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

    马铃薯肥料效应最佳用量兴佳2号“3414”最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