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麦相邻生态区不同审定标准带来的品种性状差异分析

    沈家成黄建华罗干李明兵...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黄淮麦区南片各省品种存在较多的性状差异,通过发掘育成品种的产量、株高和抗病性等差异,找出各自的优势,相互借鉴学习.[方法]针对河南、江苏、安徽、陕西四省审定品种相互备案的产量、产量性状和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从产量看,江苏备案品种产量最高,河南次之,安徽最低;陕西审定品种在江苏增产明显;河南、江苏、陕西的品种在安徽表现相差不大.②就株高而言,安徽和江苏的审定品种偏高,河南和陕西的偏低,尤其是河南品种的株高性状明显低于其余三省.③各省审定品种在抗病性上存在差异.安徽审定品种对黄花叶病的抗性比较突出;陕西审定品种对条锈病和纹枯病抗性较强,但大多高感叶锈病;河南和安徽品种对白粉病抗性表现趋势比较一致,品种抗性大都集中在中感—中抗范围,江苏品种则集中在高感—中感区间.河南和安徽备案品种赤霉病抗性较好(50%以上达到中感);江苏备案品种赤霉病抗性偏低(达到中感以上占1/4),其中安徽审定品种抗性较好,陕西审定品种抗病性表现次之.[结论]安徽育种者需要改进的小麦性状,在保证抗性前提下,降低株高,提高粒重是工作重点;江苏育种者需要注重的是降低株高,适当提高粒数和粒重,增加对抗赤霉病材料的应用;河南育种者在丰产性与株高结合上走在前列,同时也应加强赤霉病抗性育种工作;陕西育种者在丰产性、抗条锈病方面比较成功,白粉病抗性偏弱,赤霉病抗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抗叶锈病育种是各省的育种短板.该研究可为品种经营者和使用者针对当地生产实际选用品种提供参考.

    品种备案产量性状株高抗病性

    新疆转Bt基因棉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刘丽余渝王旭文王娟...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基地.转Bt基因抗虫棉能有效抵御棉铃虫灾害,其面积在新疆日益扩大.分析新疆自育陆地棉和转Bt基因抗虫棉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可为快速、有效培育出适应新疆的高产、优质抗虫棉奠定基础.[方法]以6个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系)和11个不同来源的常规陆地棉品种(系)为亲本,按照11×6的NCⅡ设计组配不完全双列杂交,得到66个杂交组合,分析杂交组合10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同一亲本各性状间和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不同.[结论]母本A7(丰凯2002)和A10(石K14)在皮棉产量、籽棉产量上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是较好的丰产品种;父本B5(15-80K)和B3(15-52K)在长度、比强度上具有较高的GCA效应值,是较好的品质品种;组合A9×B2(三棉9号×石抗126)、A10×B4(石K14×112-17K)、A11×B2(66-9×石抗126)、A8×B6(H10-2×16-9K)、A9×B1(三棉9号×金惠2号)和A1×B6(FY11×16-9K)具有高产、优质的潜力;竞争优势分析发现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铃重、衣分、长度、整齐度和伸长率7个性状的竞争优势均为正向,其中以皮棉产量和籽棉产量的竞争优势最大,分别达到了14.84%和16.46%.

    陆地棉主要性状配合力杂种优势Bt基因

    超高产优质棉花品种新陆中42生理特征及产量结构的研究

    彭延彭小峰蔡志平刘素华...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全面了解超高产棉花品种的特征特性,实现较好的棉花生产效益,更好地服务于南疆棉花生产,为超高产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方法]以新陆中42号为材料,2017—2018年在棉花生长发育期分别测定棉花株高、光合速度、水分蒸腾、水分利用率、CO2变化、湿度、光照、叶温、冠层结构、产量形成、叶绿素含量及其铃在棉株空间上的分布等主要因素变化.[结果]不同生育时期棉花主茎叶片光合速率(Pn)以盛蕾期最高;果枝叶片光合速率以盛铃期最高,果枝叶片光合速率低于同期主茎叶片光合速率;SPAD值呈波浪状,叶色表现"三黄三黑";水分利用率主茎叶片和果枝叶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变化曲线,7月5日调查时主茎叶片和果枝叶片的水分利用率均为最高;棉花主茎叶片和果枝叶片的叶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花铃期时叶片温度较高,但果枝叶叶温一般较主茎叶低0~2.0℃;相同部位不同时期表现浅U型曲线,花铃期是棉花吸收大量CO2的时期.棉花单株结铃8.55个,以植株主茎节位作为棉株空间结构分类参考量,按照有序样本最优分割为5个段数,结铃部位主要集中在第5~10主茎节位;果枝第一节位结铃7.55个;棉铃脱落主要集中于主茎第5~13节位.[结论]应加强选育高光合、理想株型、后期功能型的高产优质新品种;实现棉花生物学产量与经济系数的同步提高;栽培上在狠抓成铃总数的同时注重增加铃重,在最佳结铃期内提高结铃强度;建立棉花超高产向光要产和向温要产的栽培技术体系.

    超高产光合速度SPAD值水分利用率结铃

    一氧化氮和镁对NaCl胁迫下棉花幼苗生长的影响

    武志斌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一氧化氮和镁对NaCl胁迫下棉花幼苗生长的影响,以鲁21为试验材料,以适宜浓度的NaCl模拟盐胁迫条件,用一氧化氮供体SNP(硝普纳)和MgSO4溶液浸种,研究了不同浓度一氧化氮(0.05、0.10、0.20 mmol/L)和镁(20、60、80 mg/L)复配浸种处理对NaCl胁迫条件下棉花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能缓解盐胁迫对棉花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的最佳浓度组合.通过观察种子发芽情况,测定幼苗的SOD活性、POD活性、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叶片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一氧化氮和镁复配浸种对棉花幼苗的耐盐性有显著影响,可显著提高NaCl胁迫条件下幼苗根系活力、POD活性、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及SOD活性,能显著降低幼苗叶片的电导率及MDA含量,其中0.1 mmol/L的SNP和60 mg/L的MgSO4复配浸种处理对提高盐胁迫下棉花幼苗的生长势效果最好.

    棉花盐胁迫一氧化氮幼苗生长

    外源NO对铅胁迫下萝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刘钊雷阳王生武吴越莉...
    57-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外源NO对萝卜铅胁迫的缓解作用,以高浓度铅胁迫(0.6 mmol/L)下的萝卜品种春红1号为试验材料,以SNP为NO供体材料,研究不同浓度SNP(0、25、50、100、150、200μmol/L)对铅胁迫下萝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铅离子对萝卜生长有严重抑制作用,施加100μmol/L SNP能够促进萝卜种子发芽,增加萝卜幼苗光合色素含量,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说明适宜浓度的NO可有效缓解铅胁迫对萝卜种子和幼苗的毒害.

    铅胁迫一氧化氮萝卜种子萌发生理特性

    小果型西瓜新品种黄晶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沈海斌李超汉杨红娟宋荣浩...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西瓜新品种黄晶的产量和品质,加速黄晶的推广应用,研究了其配套的春播设施栽培和秋延后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黄晶西瓜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春季设施栽培的适合播种期为2月5—20日,播种过早,因气温过低会使花粉发育不良,坐果率下降,畸形果比例增加,商品瓜产量偏低;而播种过晚,会导致果型偏大,商品瓜率下降.春季设施栽培下,黄晶采用单蔓整枝为佳,适宜栽培密度12000~14000株/hm2,定植株行距为22 cm×250 cm,基肥施用量以施康朴牌复合肥375 kg/hm2+生物有机肥22.5 t/hm2为宜,膨瓜期每5 d喷施康朴牌叶面肥500倍液(N:P:K=7%:12%:40%),每次7.5 kg/hm2,连喷5次,可以明显提高商品果率和果实品质.此外由于黄晶西瓜新品种的耐热性较好,在秋延后设施栽培下也能够获得较高的商品瓜产量.此外,研制了一种"大豆绿色有机肥",具有肥效高、肥效长等优点,对黄晶果实的产量和内在品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小果型西瓜设施栽培优质高产

    温室春季辣椒间套作西瓜·豇豆绿色高效栽培模式与经济效益分析

    刘志刚胡西旦·买买提郭红梅阿木提·库尔班...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温室春季辣椒间套作西瓜、豇豆绿色高效栽培模式下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育苗、定植前准备、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的内容.结果表明,温室春季辣椒间套作西瓜、豇豆绿色高效栽培模式的应用,可以高效利用土地,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总结出了适合吐鲁番温室春季辣椒间套作西瓜、豇豆绿色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平均纯收入为371730元/hm2,比单作辣椒增收106560元/hm2,增收40.19%,二者呈极显著差异.

    温室春季辣椒间套作产投比

    日本自然农法的实施及其经验借鉴

    叶磊钱露露
    69-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自然农法的创立和实施旨在应对不断恶化的土壤退化、食品安全等问题,冈田茂吉自然农法提倡恢复过去的农业传统并供其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而福冈正信自然农法则主张回归自然和传统,提出了一整套以虫治虫、以草除草、以草改土、无毒节本的绿色农业耕作栽培方法并在日本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加以学习和借鉴.

    日本自然农法实施经验借鉴

    基于相对降水利用率的内蒙古风蚀区沙漠化研究

    泉涛王静璞党文硕刘新秋...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MODIS NDVI数据和降水量站点数据为基础,计算内蒙古风蚀区2001—2018年的相对降水利用率(RUEr),通过分析RUEr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及变异系数,综合评价内蒙古风蚀区18年间的沙漠化演变情况.结果表明,18年间内蒙古风蚀区内的RUEr呈现出微弱的下降趋势,沙漠化程度加剧;空间分布上,62.98%的地区为正斜率,植被呈恢复状态,降水为影响沙漠化的主导因素;37.02%的地区为负斜率,植被出现退化现象,人类活动为影响沙漠化的主导因素.研究区内89.09%的地区为轻度沙漠化,重度沙漠化地区集中在内蒙古西北部,中度沙漠化和非沙漠化地区在研究区内零星分布.18年间内蒙古风蚀区的沙漠化变异程度较大,87.91%的地区表现为脆弱到非常脆弱,仅有12.09%的地区表现为稳定到非常稳定.

    沙漠化相对降水利用率时空变化内蒙古风蚀区

    镉胁迫对两头毛种子萌发的影响

    张书东王宪菊龙江英凌立贞...
    77-7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两头毛的耐镉性.[方法]选取两头毛、小麦、韭菜和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以蒸馏水为对照,在不同镉浓度(50、100、200、350和500 mg/L)下测定每种植物种子萌发的相关指标(萌发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同时,利用平均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这些植物的耐镉性.[结果]在镉胁迫下这4种植物种子萌发均受到明显抑制,且随着镉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在100 mg/L镉胁迫下两头毛种子萌发受到明显抑制,而在50 mg/L时其他3种植物的种子萌发指标出现明显下降.隶属函数值结果显示,这4种植物的耐镉能力存在差异,由强到弱依次为两头毛、小麦、韭菜、紫花苜蓿.[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两头毛在重金属镉土壤污染修复中奠定一定的基础.

    两头毛镉胁迫种子萌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