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富里酸促进苎麻对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的研究

    范占煌孙佳峰陆永明孙达...
    80-8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汞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效率,在汞污染农田土壤中投加富里酸(投加量为0、0.075、0.150、0.225 kg/m2),并在试验结束后分析植物生物量和组织内汞含量及土壤中总汞、有效汞含量,研究富里酸促进苎麻对土壤汞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投加富里酸可促进苎麻地上部分生长,但差异不显著,投加富里酸能提高苎麻中总汞的含量,促进苎麻根部汞向地上部分转运以及土壤中总汞和有效汞的降低.富里酸投加量为0.075 kg/m2时促进效果最好,修复后,土壤中总汞含量由(0.56±0.05)mg/kg降低至(0.38±0.03)mg/kg,土壤中有效汞含量由(2.13±0.04)μg/kg降低至(0.97±0.07)μg/kg.投加富里酸可作为促进苎麻修复汞污染农田土壤的潜在修复技术.

    汞污染农田土壤富里酸苎麻强化修复

    湖北地区猪细小病毒流行病学调查

    赵润泽同珂李文静李桐...
    83-8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猪细小病毒在湖北省的流行情况.[方法]2018—2019年,从湖北省荆州、随州、黄冈、恩施、咸宁5个地区的规模化猪场收集出现繁殖障碍症状和有繁殖障碍史猪群的病料共1407份,采用巢式PCR法和PCR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并分析PPV阳性率与不同地区、年龄段及季节之间的感染差异,最后对PPV阳性样品进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3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检测.[结果]1407份样品中,巢式PCR法检出率为16.70%(235/1407),PCR检测试剂盒的检出率为16.35%(230/1407),2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97.87%(230/235).湖北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恩施地区的阳性率最高,为30.48%(57/187);其次为咸宁、黄冈、荆州地区,阳性率分别为20.60%(62/301)、17.41%(47/270)、14.04%(33/235);随州地区阳性率最低,为8.70%(36/414).对不同年龄段猪群的检测结果表明,育肥猪的阳性率最高,为30.95%(65/210);其次为后备猪和初产母猪,阳性率分别为17.97%(78/434)、15.71%(55/350);经产母猪、0~30日龄仔猪的阳性率分别为9.05%(21/232)、8.84%(16/181).PPV一年四季均流行,但春季(23.14%,121/523)和秋季(17.39%,68/391)是PPV感染的高峰期,而夏季(11.04%,33/299)和冬季(6.70%,13/194)感染率较低.PPV与其他繁殖障碍性疾病二重感染(42.13%,99/235)和三重感染(11.49%,27/235)较为常见,其中与PRRSV二重感染(21.70%,51/235)最为严重,三重感染以PPV+PRRSV+PCV2(5.53%,13/235)较多,四重感染在此次采集的样品中未检测到.[结论]该研究对湖北省PPV的流行情况及特点进行了调查,为PPV的防控提供了参考数据.

    猪细小病毒流行病学混合感染

    饲料种类和密度对大麦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胡尊瑞李志强姜嫄吴晓云...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不同种类饲料、饲养密度对大麦虫体重、死亡率、化蛹率和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龄幼虫期,采用饲料F(麦麸+大豆粉+玉米粉+鱼粉),当饲养密度为0.5~2.0头/cm2时,大麦虫幼虫生长发育好,其饲喂大麦虫幼虫的体重和死亡率与其他组差异显著;老熟幼虫期,采用饲料F(麦麸+大豆粉+玉米粉+鱼粉),当饲养密度为0.5~1.0头/cm2时,大麦虫生长发育效果最好,其饲喂大麦虫老熟幼虫的化蛹率和蛹重与其他组差异显著.

    大麦虫人工饲养饲养密度生长发育

    暗纹东方鲀MyoD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祁艳凤尚凤芹余云登周金旭...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取暗纹东方鲀肌肉的总RNA,采用RT-PCR的方法来克隆暗纹东方鲀MyoD基因的cDNA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该基因所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亚细胞定位以及蛋白质结构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区全长为846 bp,共编码了281个氨基酸,编码蛋白为亲水性非跨膜类蛋白,无信号肽结构,其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中.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其与红鳍东方鲀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

    暗纹东方鲀MyoD基因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

    水稻叶尖黄化突变体8272的候选基因筛选

    肖恩星曾文静曾彦达张启军...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一份引自美国的水稻资源(编号为GSOR643131,2012年正季播种编号为128272,简写为8272)进行观察分析,发现该资源在较高温光条件下叶片发生不可逆的黄化,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利用8272/9311杂交F2群体,明确了该性状受一个隐性核基因控制,并初步定位在水稻第4染色体SSR标记RM16931与RM16942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8和3.3 cM.进一步设计引物和扩大F2分离群体,将该基因定位在RM16931与InDel标记ID42之间约117 kb的区间内;通过对8272和9311的重测序数据在引物区间进行SNP差异性筛选和候选基因的GO分析,结果表明,BGIOSGA015140基因可能是引起8272黄化性状的候选基因.通过该研究可为解析水稻叶色变化机制奠定一定的基础.

    水稻黄化突变体基因定位筛选

    漾濞县核桃古树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杨建华习学良李淑芳侯敏...
    9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漾濞核桃古树资源现状、资源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古树核桃开发利用建议,以期提升漾濞核桃古树资源的附加值,从而通过开发核桃古树资源带动核桃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古树核桃现状开发利用

    广西海洋类保护区红树林生态健康评价与分析

    宁秋云
    101-103,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保护红树林资源,保持其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采用《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中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式,对2个广西海洋类保护区的红树林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2016—2017年和2018—2019年2个保护区在水环境、生物残毒、栖息地、生物4个方面的指标评估结果基本为健康或未受到污染,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均为健康.评估中发现了生态系统存在的薄弱问题,应针对性加强保护区的管理能力建设.

    红树林健康评价海洋类保护区广西

    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叶习性植物功能性状梯度分析

    蒋婷向珊珊方秀茹秦琦云...
    104-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桂林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叶习性树种为研究对象,在55个样方88种木本植物的6种功能性状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性状梯度分析法研究不同叶习性共存物种的性状差异和生态策略选择.结果表明,常绿树种的叶绿素含量、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和木材密度高于落叶树种,而落叶树种的叶面积和比叶面积高于常绿树种.落叶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大于常绿树种的生态位宽度.说明常绿树种采取维持生长、延长叶寿命为主的保守策略,而落叶树种采取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的积极策略.常绿和落叶树种6个功能性状的α值变化范围都比β值的变化范围大,说明共存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比环境因素对物种性状的影响更大,且群落内的作用强于群落间的作用.常绿和落叶树种β值的相关性很高,而α值的相关性很低.说明多个植物功能性状在所处群落中表现出更高的整体差异,功能性状在群落间的相关性大于群落内的相关性.性状间的不相关或弱相关表明,不同性状在2种叶习性树种的生长发育中表现出独立的维度.研究不同叶习性物种功能性状在环境梯度上的差异,对了解常绿和落叶物种的共存机制及群落构建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功能性状叶习性性状梯度分析桂林

    干旱胁迫对榛子果实的影响

    唐明亮孙晓慧刘娟杨国良...
    114-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种仁发育期遭受自然干旱胁迫的6年生杂种榛达维为试材,定期测定果实各部分的干重和含水量,研究干旱胁迫对榛子果实的影响.结果表明:遭受干旱胁迫的榛树,整个过程中果仁干重连续而平缓增加,没有出现停止增长的现象,但干旱对种仁干重增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同期与浇水处理的干重比,最低值为0.59,果实成熟时为0.79.干旱胁迫降低了果实各部分绝对含水量,增加了相对含水量的波动幅度,但不改变各部分含水量的变化规律,果实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进行各部分的水分调节和分配.

    榛子干旱胁迫干重含水量

    广东省茂名市居住区绿地植物资源及应用调查分析

    李艳和太平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茂名市居住区绿地植物资源及其应用.[方法]采用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在调查茂名市7个居住小区绿地的基础上,统计出在茂名居住区绿地中常用的植物科属种,分析其优势科、生活型、应用频率,总结其应用特色,并为茂名市居住区绿地植物发展提出有效建议.[结果]茂名市居住区绿地共有绿化植物174种,隶属于72科140属,其中观花植物、棕榈科植物居多,彩叶植物、草本植物应用较少,立体绿化植物则为稀有.[结论]提出加强植物文化建设、推广彩叶植物的应用、丰富立体层次绿化、大力推广乡土植物、加强引种驯化等建议.

    居住区绿地植物资源应用茂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