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昆嵛山自然保护区典型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研究

    李玄史会剑张文馨梁玉...
    120-123,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样方法对昆嵛山赤松群落、日本落叶松群落、黑松群落、杉木群落、刺槐群落、短柄枹群落、鹅掌楸群落7种典型森林植物群落进行了野外调查,分析了昆嵛山典型森林植物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特征.结果发现,昆嵛山赤松群落林相对较为整齐,群落结构发育良好,在我国华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日本落叶松多分布于昆嵛山高海拔区域,喜寒冷阴湿环境,植株较为高大.昆嵛山黑松林林相对单一,生长较为缓慢,植株矮壮.刺槐在昆嵛山分布广泛,长势良好.短柄枹林为昆嵛山典型的落叶栎林,多以混交林的形式分布于昆嵛山中低海拔区域,郁闭度较大.通过对比7种典型森林群落灌木层与草本层多样性发现,短柄枹栎林下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赤松、刺槐林下灌木层多样性较低,刺槐林灌木层均匀度最高,杉木林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显著低于其他几种类型.

    昆嵛山植物群落多样性

    乡村振兴战略下安徽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研究

    储昭斌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乡村旅游发展新的使命、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使乡村旅游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安徽省乡村旅游整体发展良好,但仍存在发展水平不高、业态类型不丰、主体能力不强、接待设施不全、特色资源流失等诸多问题.推动安徽乡村旅游提升发展,要抓住安徽作为农业大省振兴发展的机遇,谋划乡村旅游大格局、塑造乡村旅游品质、提高经营主体能力、推进乡村优势资源"+文旅"融合、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全面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乡村旅游提升发展安徽

    基于IPA分析法的清远民宿吸引力研究

    王建玲
    127-129,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方法,采用IPA分析模型研究了影响清远民宿吸引力因素.结果表明,92.3%(24/26)指标满意度低于重要性,其中客源单一、服务质量不高、特色不显著以及公共交通不便利是影响民宿吸引力的主要因素.对此,提出依托政府、行业协会、民间资源等平台加强宣传,提升服务质量和民宿特色,完善公共交通等建议,以提高清远民宿吸引力.

    民宿旅游旅游吸引力IPA分析法服务质量

    一株烟草赤星病拮抗细菌Y6的筛选·鉴定及生长条件优化

    杨德政孙光军桑维钧
    130-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能有效抑制烟草赤星病菌的拮抗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一株对烟草赤星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生防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gyr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Y6菌株对烟草赤星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LF01)的同源性最高,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与贝莱斯芽孢杆菌基本相符.经过测试,Y6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温度30°C、pH 6.0、转速180 r/min,碳源选择葡萄糖,氮源选择酵母膏.该试验结果可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在生产工艺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烟草赤星病贝莱斯芽孢杆菌筛选鉴定生长条件

    辣椒枯萎病主要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农用拮抗菌筛选

    张俊庆郑安科高立红孙亚敏...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离鉴定辣椒枯萎病主要致病菌,探寻能够有效抑制该致病菌的生防菌株.[方法]采用植物病害组织致病菌划线分离方法分离致病菌,经形态学以及ITS区域PCR检测,确定菌株属性,通过平板拮抗筛选,确定对该致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农用生防菌株.[结果]初步鉴定该致病菌为尖孢镰刀(Fusarium oxysporum),将该致病菌与11株农用微生物芽孢杆菌和3株农用微生物木霉菌进行拮抗试验,发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海洋芽孢杆菌(Bacillus marinus)、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6株芽孢杆菌对该致病菌拮抗效果明显,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2株木霉菌对该致病菌具有明显的拮抗效果.[结论]筛选到了8株能够有效抑制该病原菌的生防菌株,为以后研究生防肥料奠定了基础.

    枯萎病分离鉴定拮抗菌筛选

    5种杀虫剂对棉花粉蚧的防治效果评价

    骆清兰梁巧丽张森泉
    138-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可用于棉花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化学防治的高效药剂.[方法]采用喷雾法测定了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60%烯啶虫胺·吡蚜酮水分散粒剂、40%噻虫啉悬浮剂5种农药制剂3个浓度对棉花粉蚧3龄若虫的防效.[结果]5种药剂防效在7 d内随时间延长总体呈上升趋势.处理后7 d,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3000倍液对棉花粉蚧的防效达91.67%,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00倍液的防效达92.08%,3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60%烯啶虫胺·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500倍液、40%噻虫啉悬浮剂10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98.67%、94.53%、92.83%.[结论]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2.4% 螺虫乙酯悬浮剂、3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60%烯啶虫胺·吡蚜酮水分散粒剂、40%噻虫啉悬浮剂5种农药制剂对棉花粉蚧均具有良好防效,可用于该蚧的防治.该研究为棉花粉蚧的化学防治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棉花粉蚧杀虫剂触杀氟啶虫胺腈

    鸡粪沼液与噻虫胺减量混用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

    王洪涛陈敏栾炳辉王丽丽...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鸡粪沼液与化学农药噻虫胺减量混用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胃毒触杀法和灌根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鸡粪沼液稀释50倍与1 mg/L噻虫胺减量10%~40%混用,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毒力与1 mg/L噻虫胺差异不显著.鸡粪沼液50~100倍在药剂减少20%的情况下,桶混制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田间防效与噻虫胺常规剂量相当.[结论]在使用噻虫胺防治韭菜迟眼蕈蚊时,建议鸡粪沼液稀释50~100倍,与噻虫胺减量20%混用.

    鸡粪沼液噻虫胺韭菜迟眼蕈蚊减量化防治

    球根植物线虫种类及风险评估

    邓艳凤
    145-148,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苏州种植球根植物种类整理了危害球根植物的植物线虫种类,结果显示危害球根植物的线虫种类有17属41种,其中检疫性线虫有18种.分别从分布、寄主、危害情况及传入风险等方面对这些植物线虫进行简要的介绍.

    球根植物线虫风险评估

    维大力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王洁雯薛建光张付强杨亚江...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田间试验,探索维大力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2019年分别在河南省南阳社旗、正阳农场和正阳刘寨3地开展了田间试验,设置2个处理:处理组为维大力1 mg/L初花期叶面喷施2次,对照组为等量清水喷施2次,分别在花生成熟期调查主茎高、单株结果数、单株分枝数、单株饱果数、单株秕果数、果重.结果表明,在南阳社旗,花生经过维大力喷施处理后,主茎高、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干重显著优于对照,单株分枝数、饱果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产量增加1542.45 kg/hm2,增产率达33.64%.正阳农场和正阳刘寨的花生经过维大力喷施处理后,各指标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产量分别增加375.15和625.35 kg/hm2,增产率为14.29%和12.82%.花生初花期叶面喷施2次1 mg/L维大力,可起到控旺效果,提高花生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百果重和百仁重,显著提高产量.

    维大力花生农艺性状产量

    鸡粪堆肥周期中养分指标和腐熟程度变化研究

    徐伟栋张佳楠王俊梅史云飞...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及改善农业废弃物中禽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利用率,采用肉鸡鸡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同时添加不同发酵剂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应用物理和化学分析法研究鸡粪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pH、C/N,NPK含量、重金属含量等理化指标的变化,以研究在玉米秸秆添加量一定的情况下,发酵剂的有无及不同发酵剂以及翻抛和通气对堆肥腐熟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堆积物鸡粪与秸秆的C/N达到堆肥发酵最适的C/N后,升温很快,温度最高为60℃,其pH在7.2~8.5,整体上偏弱碱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发酵剂对堆肥温度变化无明显影响,但添加发酵剂的处理除臭效果显著.鸡粪堆肥原料和工艺复杂,其腐熟度需多种指标参数进行综合判断.

    鸡粪堆肥养分腐熟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