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蚕豆杂交F1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胡朝芹何贵兴吕梅媛杨峰...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表现型的亲本其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表现,研究F1代植株生物学产量、株高、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根重、结荚台数和结荚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变异程度,为蚕豆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研究和蚕豆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以云豆绿心2号和云豆1183为亲本,通过人工去雄、授粉方法,构建杂交后代群体,获取F1代138份植株表现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变异程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发现,生物学产量与株高、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根重、结荚台数和结荚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分枝数、结荚数等农艺性状之间也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变异程度分析发现,根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5.44%,结荚台数最小为8.23%;7个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根重(55.44%)>生物学产量(43.24%)>有效分枝数(30.50%)>分枝数(21.08%)>株高(10.69%)>结荚数(8.59%)>结荚台数(8.23%),总体变异较大,各性状均具有较好的潜力,可充分利用得到符合生产所需要的不同蚕豆品系.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可将存在极显著及显著相关关系的性状作为选育蚕豆品系的依据.部分优异单株可以用作优异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

    蚕豆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正态分布变异系数

    生物质燃料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李学琴王志伟刘鹏雷廷宙...
    48-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生物质燃料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的影响,首先,对我国近年来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农产品产量、土地利用变化及类型进行分析,其次,以玉米秸秆清洁水解制备乙酰丙酸乙酯为例,探究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作物资源潜力及储量巨大,为生物质燃料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保证,是农业固碳的主要途径,具有很好的土壤碳汇作用.同时,以玉米、小麦、水稻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且种植土地类型为耕地时,1 g玉米秸秆产生0.124 g乙酰丙酸乙酯作为燃料使用时的排碳量和固碳量分别为0.28、1.10 g CO2,加上玉米秸秆收集、运输及转化为乙酰丙酸乙酯的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生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望实现碳平衡,这为生物质燃料的额外需求所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撑.

    生物质液体燃料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

    季节性放牧对补播改良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张飞马玉荣梁瑞泽李豫悦...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放牧是影响天然草原植物生产力、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的主要生物因子之一.以补播改良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禁牧、夏季放牧和夏秋放牧处理对植物地上生物量、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分析补播草地区域与原生植被区域对季节性放牧的响应.结果表明,夏秋放牧处理降低草原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与物种丰富度.补播草地区域,夏秋放牧显著降低优势植物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地上生物量;夏季放牧对蒙古冰草(A.mongolicum)地上生物量无影响.原生植被区域,夏秋放牧降低蒙古冰草(A.mongolicum)地上生物量,2种处理对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补播草地区域,家畜喜食蒙古冰草(A.mongolicum)、达乌里胡枝子(L.davurica)和沙打旺(A.adsurgens).原生植被区域,放牧前期家畜喜食牛枝子(L.potaninii),放牧后期蒙古冰草(A.mongolicum)、牛枝子(L.potaninii)均被喜食.夏季放牧与夏秋放牧均降低补播草地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和沙打旺(A.adsurgens)地上生物量,不利于补播草地"上繁草"型豆科植物生长与维持.

    豆科植物补播荒漠草原植被特征择食指数

    基于Stella的防城港珍珠湾及其邻近海域渔业生态承载力分析

    刘蔓婷王良明杨长平单斌斌...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防城港珍珠湾及其邻近海域渔业生态承载力状况.[方法]基于生态足迹的算法,对该海域2015—2020年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研究其渔业生态现状,并基于Stella软件建立渔业生态足迹动态模型.[结果]2015—2020年珍珠湾及其邻近海域渔业生态足迹处于逐步下降趋势;其中渔业生态足迹包括海水养殖及海洋捕捞两部分,前者占比较小,低于10%,且两者属于同步下降趋势.防城港周边海域海洋捕捞总量在2015—2020年呈下降趋势,渔业生态承载力同样处于下降趋势,说明珍珠湾及其邻近海域的渔业资源状况处于超载状态,难以满足人均需求.对研究结果进行模拟分析显示,珍珠湾附近海域海洋捕捞产量的模拟值与实际值差异相对较小,偏离度Dt介于1.01%~3.11%,满足95%的置信度要求.[结论]生态赤字较为明显,建议进一步完善渔业资源承载力预警机制,为推进渔业资源保护及养护提供理论支持.

    珍珠湾及其邻近海域Stella软件渔业生态足迹渔业生态承载力

    2008—2018年土默特右旗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钟安亚娄立峰胡春明
    63-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为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区2008、2014、2018年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ENVI 5.3、ArcGIS 10.4、Fragstats 4.2软件对2008—2018年土默特右旗进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和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并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8年土默特右旗总体表现为建设用地和林地土地面积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182.10、31.49 km2,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了26.04、30.79、160.32 km2,水域面积基本保持不变.各土地类型间的优势差异在缩小,研究区景观具有较高均匀性,但各点类型与形状较为复杂,景观多样性相应增加.土默特右旗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进受自然、社会经济、政策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其中以政策因素为主要导向.

    景观格局遥感驱动力土地利用土默特右旗

    矸石山周边土壤中镉元素迁移特征分析——以焦作九里山矿矸石山和朱村矿矸石山为例

    逯晓喻李喆张月阳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焦作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常年对九里山矿矸石山和朱村矿矸石山周边土壤重金属进行监测,采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对2016—2020年土壤中Cd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周边土壤呈碱性,均可检出Cd元素;矸石山周边土壤中Cd含量均超出当地背景值,煤矸石不断析出的Cd造成周边土壤Cd污染持续增大,部分监测点位土壤达到Cd轻度污染等级.土壤中Cd含量随着埋深加大呈现出减小趋势.矸石山周边土壤剖面中Cd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当地主风向、土地利用类型、化肥施用等,但是地下水流方向的影响相对微弱.

    矸石山土壤Cd元素影响因素迁移特征

    浙江千岛湖海南鳽种群调查与动态监测

    郑新建汪圣礼宋唯真刘敏...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7—2020年,采用实地调查和红外相机监测等方法,在浙江淳安千岛湖开展海南鳽种群调查与监测.此次调查结果发现:海南鳽种群在千岛湖分布区域极广,几乎覆盖千岛湖整个湖区.此次调查新增3个分布区域.共记录海南鳽繁殖巢310个、种群个体1091只,其中成功繁殖巢188个,参与繁殖成鸟621只,当年繁殖幼鸟470只.海南鳽在千岛湖绝大多数选择湖区内植被郁闭度高、无人居住、干扰较少的小岛营巢,繁殖栖息地偏爱以天然次生马尾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此次调查中繁殖营巢树种有5种,其中马尾松282巢,占90.97%;青冈18巢,占5.81%;香樟8巢,占2.58%;枫香和猴欢喜各1巢,共占0.64%.导致海南鳽繁殖弃巢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2个方面.

    海南鳽种群调查与监测千岛湖浙江

    体外诱导耐药及相关基因检测

    张腾月严梓晴马驿丁月霞...
    75-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常见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后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变化.[方法]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21种临床常见抗生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5种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选取敏感药物进行体外诱导耐药试验,采用PCR法检测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5个标准菌株均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鼠伤寒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敏感.与标准菌株相比,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耐药菌株中均检测出新出现的相关耐药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arE在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标准菌株和耐诺氟沙星菌株中检测出,gyrB基因仅在肺炎链球菌的标准菌株和耐氧氟沙星菌株中检测出.在大肠杆菌中均检测出CS31A毒力基因,此外标准菌株中检测出fimH基因,耐多西环素菌株中检测出afa基因;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菌株未检测出毒力基因,耐药菌株中均检测出oma87和tbpA基因;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仅在标准菌株中检测出毒力基因.[结论]说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更容易诱导菌株产生耐药基因,而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无明显的相关性.细菌获得耐药性后,其毒力基因变化因菌株不同存在差异.

    体外诱导耐药耐药基因毒力基因标准菌株最小抑菌浓度(MIC)

    环境相关浓度双酚AF暴露对成年雌性弓背青鳉生长和生殖的毒性效应

    黄泽胤谢明花陈月碧黎学友...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成年雌性弓背青鳉(Oryzias curvinotu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环境相关浓度(0.93、9.33和102.33μg/L)双酚AF(BPAF)短期暴露对其生存、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02.33μg/L BPAF暴露21 d极显著降低了成年雌性弓背青鳉的存活率和生长状况因子;9.33和102.33μg/L BPAF暴露导致成年雌性弓背青鳉肝细胞排列松散、脂肪积累减少,102.33μg/L BPAF暴露还导致肝细胞形态出现明显肿胀;102.33μg/L BPAF暴露导致其卵母细胞大多停留在初级卵母细胞阶段,抑制了卵母细胞的成熟.另外,102.33μg/L BPAF暴露显著或极显著上调了vtglike、vtg1、vtg2和chgh在肝脏中的转录水平以及cyp11a、cyp19a1a和gsdf在卵巢中的转录水平.不同环境相关浓度的BPAF暴露对成年弓背青鳉雌鱼有较强的致死效应、生长抑制效应、雌激素效应,并可引起肝损伤和卵母细胞发生障碍.

    弓背青鳉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F雌激素效应生殖毒性

    中华绒螯蟹血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条件研究

    苏慧肖喜悦郭利荣张广成...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分别从培养基、渗透压、胎牛血清和添加生长因子等培养条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23℃、2.5%CO2条件下,在L-15培养基中添加200 IU/mL双抗和1‰葡萄糖,400~600 mOsm/kg渗透压,4~5 d半换液,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可存活10 d以上.该研究建立了中华绒螯蟹血细胞体外原代培养体系,为深入研究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分子免疫机制研究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甲壳动物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细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