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洞庭湖区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化及障碍度分析

    毕方泽
    215-220,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对于发挥区域农业多元价值、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内洞庭湖地区25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构建洞庭湖区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测度指标体系,揭示洞庭湖区农业多功能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障碍因子.结果表明:①2005—2020年洞庭湖农业各功能指数及综合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整体发展趋势良好.②洞庭湖区整体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中级协调型数量明显增多,由散点型分布演化为集聚式分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中部较高,南北相对较低的空间格局,地区差异存在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③2005—2020年影响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的准则层障碍因素以经济发展和生态文化功能为主,在农业发展中应注意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显化农业在绿色经济发展和生态文化旅游等方面价值.

    农业多功能耦合协调发展障碍因子

    安徽省发展数字乡村智慧农业暨农业产业互联网的实践与思考

    方文红张耀兰
    22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作出实施大数据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的部署,安徽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各项部署要求,全力推进"数字安徽"建设,并将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农业产业互联网发展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有效路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阻碍了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农业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通过总结近年来安徽省的实践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为下一步安徽省更好更快地发展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农业产业互联网提供借鉴指导.

    数字乡村智慧农业问题对策建议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农林复合系统氮元素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李慧卞莹莹
    225-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林复合系统是一种高效的农林业发展模式,对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其中氮在该系统的生产中尤为重要.目前,对于农林复合系统中氮的研究缺乏系统的总结和归纳,需要明确该领域研究变化和趋势,为农林复合系统中有关氮的研究给予参考方向.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12—2021年发表的607篇以"农林复合系统"和"氮"为主题的文献为基础,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机构、合作作者、研究热点等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此确定农林复合系统中有关氮的研究现状和热点.结果表明,该领域发文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国科学院、法国农业发展研究中心、法国蒙彼利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机构在该领域贡献较为突出,且国内和国外机构合作交流较少;研究作者呈现"整体分散,部分集中"的特点;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不同的土壤管理系统下,土壤养分氮含量研究、土壤中有关氮含量的动态变化和气候变化下,森林中土壤固氮及碳固存、农林复合系统或农林业土壤中氮素与土壤有机质、植被生长的影响研究.氮对农林复合系统生产十分重要,今后学者仍需加强该领域的研究深度.

    CiteSpace研究热点农林复合系统

    基于机器视觉的沙糖橘果皮破裂和缺陷检测

    王士龙朱景焕王小明
    231-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果皮质量进行检测分级时,破裂果、机械损伤和硬疤是沙糖橘表面常见的主要缺陷.传统的自动检测系统通常不能准确地识别这些表面缺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计算机视觉检测分类系统.该系统采用单CCD和LED环形光源,通过计算机协作,利用计算机视觉系统提取沙糖橘果皮的正面图像,构建了有效的图像采集方法、预处理方法、颜色模型和分割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高频滤波、形态学(方案)和分类树等方法对沙糖橘的表面缺陷进行研究,并为实际的自动化应用找到更准确和更合适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优于传统的单一形态学的识别方法.

    果皮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智能分级傅立叶变换分类树

    邓州烟区烤烟生产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曾超王东旭赵明阳周军...
    236-240,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邓州烟区2018—2021年烤烟种植规模、气候、经济性状等因素,并在2021年抽取邓州5个主要植烟乡镇17户职业烟农为研究对象,对邓州市近年烤烟种植整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影响邓州地区烤烟经济效益的主要生产因素.结果表明,邓州地区光热雨水充足,适合烟草生长的生态条件.该地区主要存在烟草生产防灾体系不完善、烟农雇用人工困难且人工成本逐年增长、部分烟农对烟草施肥不合理等影响烤烟生产发展的因素.为了进一步优化邓州烤烟生产技术,应加强烟农防灾意识教育,成熟期防止采收过晚,加强多雨田间下烤烟烘烤技术能力;烟站主动与当地雇工协会开展协商合作;烟农应提高种植素养,对烟田采取因地施肥等措施,通过增加烤烟产值,减少烤烟生产成本来提高烤烟经济效益,维持邓州烟草生产稳步发展.

    烤烟生产现状经济效益调查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助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思考

    陈湘满张凌琳
    241-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社区的发展.二者互促互进,耦合发展.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推动了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形态的演变.在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框架下,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有效路径.

    乡村振兴新型农村社区城乡融合社区空间形态

    乡村振兴视域下职业农民身份认同调查与思考——以鄂西N地为例

    李虹谢圣
    24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农民对职业农民身份的认同是有效解决当下"三农"问题的关键.以鄂西N地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等,对该地区职业农民身份自我认同现状加以调研,发现N地农民对农民身份的认同程度高,对农民职业的认同度低,表现为弱性职业坚守现象.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调研结果加以讨论并提出建议.

    乡村振兴职业农民身份认同弱性坚守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城乡要素融合的历史进程及实现路径研究

    傅祥飞罗浩轩
    248-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城乡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梳理,分析了当前四川省城乡要素融合的现存问题:城乡人口流动机制不健全、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差异巨大.提出四川省城乡要素融合的实现路径:健全城乡要素融合机制,引导城乡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为四川省城乡要素融合提供保障.

    城乡要素融合实现路径四川省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涵·要求与路径研究

    刘红峰刘惠良
    254-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设置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作为系统性调适与转换过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探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本质,辨析二者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与路径选择,研究得出乡村振兴战略在协调城乡要素融合、资源优化,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帕累托最优的过程中,强化了有效衔接的现实要求、过渡时期的首要任务;从而识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内生动力,弥补了乡村振兴的短板;构筑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时序前提和空间基础,为探索乡村振兴赓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政策演化、产业发展、生态文明、乡村治理、吸引人才等方面的长效机制提供了根本保障和路径选择依据.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本质内涵现实路径

    基于"地·产·人·文"四维故事驱动的农产品品牌价值构建研究

    唐兴荣
    258-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产品相关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品牌化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的主要途径.品牌价值是品牌建设的核心,而品牌价值需要通过故事叙述得以传播和具象化.通过挖掘和讲述"地、产、人、文"四个维度的故事,能够从风土价值、功能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系统构建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品牌核心价值的确立对于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行销,促进产业融合都具有重要意义.

    农产品品牌价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