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文学(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

潘小平

月刊

1671-0703

ahwxzzs@163.com ahwxbjb@163.com

0551-2655245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6号国轩大厦1918

安徽文学(下半月)/Journal Anhui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安徽文学为半月刊,26-177为下半月(文教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跨文化视野下的新移民写作——评海外华文女作家刘瑛小说集《不一样的太阳》

    花卉
    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国华裔女作家刘瑛近期出版了她的中篇小说作品集《不一样的太阳》.这部作品集不仅填补了德国华文文学的缺失.也体现了海外华文文学一些新的特点和走向.是以跨文化视野下新移民写作的代表.本文将从关注多元差异、聚焦小移民群体、独特的跨文化女性视角与叙述结构三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评论.探讨刘瑛如何展现新世纪华人移民在德国的生存状态与心路历程.

    刘瑛移民写作跨文化女性视角

    论路遥小说中的教师形象

    李炎超
    2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路遥作品着力表现农村知识分子的生存现状和奋斗历程.在小说中塑造了非常多的教师形象.这些教师具有共性特征.多是高考落榜的学生.又向往城市生活.他们在个人的奋斗历程中.展现给我们一些普遍的心理特征和对命运的妥协与反抗.作品中教师群体形象.表现了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现代文明对传统乡村社会的冲击和影响.

    路遥小说教师形象现代文明

    文学的真诚与严肃——评李傻傻

    张婷
    2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80后文坛"实力派"代表作家.李傻傻的出现是当代文学之幸."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李傻傻的写作打破了盛行的青春文学的狭限.在消费文化繁盛的文化语境中保持自我的文化审视.以一种严肃且认真的写作探生命、生存之究竟.他的作品干净且有力.沉静且清醒.在与人生困境的对话中.秉持内在的真实.笔下文字包含丰富的文学想象.尽显魔幻张力.李傻傻文学的严肃和真诚.既是对文学本真的承接.亦是一种反叛.对自我.对喧哗生活的反拨.

    李傻傻严肃与真诚人生困境反叛

    论刘震云小说《故乡相处流传》中的复合叙事

    吴英婷
    2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小说《故乡相处流传》中.刘震云的叙述手法相比他之前的"官场"系列小说有了更高的自由.这部长篇寓言形式上更为特别.采用独特的叙事结构、颠倒的时空概念、亦假亦真的历史叙事等使得小说的意蕴更加深沉.引人深思.

    《故乡相处流传》叙事刘震云

    试论《武林旧事》中的临安文化——马林诺夫斯基"文化三因子"式的解读

    童寅
    3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拟从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三因子"的角度.对周密《武林旧事》中呈现的南宋临安文化从物质底层、社会组织和语言(精神层面)三个层面进行解读.

    《武林旧事》临安文化物质底层社会组织语言

    象征世界的构型——沈从文小说叙事作为一种特殊类型

    郑文浩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沈从文的长篇小说《边城》和《长河》分别体现出了其不同的叙事构型.《长河》一向被认为是更近于现实的小说.观念层面的伦理忧虑.落笔却体现为对社会权力关系的揭示.而从整体则可见出制度文化土壤的缺失所带来的想象限制.《边城》则是一个典型的筑造世界的小说.在一个假定性条件之下.以一种直接从人生中分化出来的"生命哲学"为基础.以对"普遍生命"及自然图景的呈现为前提.建构了这样一个以诗性人性和人生为核心的象征世界.

    象征世界制度文化童真生命哲学自然图景二元美学

    浅论《我与地坛》的生命主题沉思

    徐标
    3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作家之一.他所创作的《我与地坛》.阐述了历经磨难和困苦之后对生命的解读.同时.作品中包含了作者十五年来对生命的爱和沉思.除此之外.《我与地坛》也是对生命价值的探索.表达了在苦境中更应勇敢前行.并将自己融入到生命整体中.懂得生活.善于生活.本文从《我与地坛》中生命主题的具体表达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史铁生对生命的沉思.旨在通过《我与地坛》对生命的解读.实现生命内在价值的探索.

    《我与地坛》生命主题表达

    殷璠兴象说的承传与接受

    范学芹
    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殷璠在《河岳英灵集》首创"兴象"一词.本文将从殷璠"兴象"说着手.溯其源流.分析殷璠"兴象说"师承何处.并着重分析"兴象"说在唐以后各个朝代的传承发展.

    殷璠兴象源流发展

    太宰治《姥捨》论——以探讨小说的虚构性为中心

    牛伟
    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姥捨》内容与太宰治人生经历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小说和事实之间的矛盾点.并结合对作者在其他作品中将自杀经历进行虚构的分析.认为《姥捨》具有虚构性特点.而非太宰治自身经历的报告文.细细读来.意味深长.

    太宰治《姥捨》虚构性批判

    从《诗经》劳役诗看当时中下层贵族的社会关系

    李兵
    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中的劳役诗不仅写出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也揭示了繁重的劳役所带来的社会恶果.当时的中下层贵族作为劳役诗的主人公.在劳役繁重的环境下.还面临着妻子的抱怨、无法赡养父母以及来自上层贵族的压迫等种种问题.无奈之下.只能将这种痛苦与不满归之于天命.

    劳役诗中下层贵族妻子父母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