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文学(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

潘小平

月刊

1671-0703

ahwxzzs@163.com ahwxbjb@163.com

0551-2655245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6号国轩大厦1918

安徽文学(下半月)/Journal Anhui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安徽文学为半月刊,26-177为下半月(文教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周作人看文学革命——以《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为例

    熊静文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革命是新文学的起点,由胡适、陈独秀首先发起,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历经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再度回首这一重大事件时,他们的表述却各不相同,不同的背后体现了不同的思想主张。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里建构了言志派与载道派此消彼长的中国文学变迁史,认为文学革命是言志的,是对载道文学的反动。与胡适的白话文学演进史不同,周作人并不认为白话取代文言是最重要的,也不承认白话与古文的划分是活文字与死文字的绝对对立。周作人支持白话文运动在于白话能摆脱古文思想的束缚,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文学革命最关键的不是语言形式革命,而是思想革命。

    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文学革命思想

    论《诗经》通假字

    叶婷婷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古书研究中,汉字通假现象很常见。若不明通假,理解古文会有很大难度。《诗经》作为先秦文献的代表作,其间存在大量汉字通假现象。本文主要依据语音关系从通假三个条件出发,对《诗经》通假进行界定,分类梳理其使用情况,总结通假在汉字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诗经》通假条件通假界定通假分类

    麻城《严氏宗谱》兼祧承后现象探由

    曹立群
    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麻城严氏,自宗海公三兄弟明洪武初年从江西瓦壩迁入麻城,至修谱时民国七年,二十代人在麻城商邑繁衍生息,《严氏宗谱》为宗海公、月海公、毅公三支合谱,修撰有章有法,纵观《严氏族谱》,兼祧与承后现象出现较多,卷十三毅公一支的兼祧承后频次高居榜首,究其原因,可从人丁不盛、忌讳异性乱宗、承继与兼祧由来已久,有其特定的制度环境以及社会动乱对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等四方面思考。

    麻城严氏肩祧承后

    《莎车府乡土志》述略

    王海波
    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莎车府乡土志》是清末时期莎车官员响应清政府号召所编纂的乡土志,它记录了晚晴时期莎车地区历史、文化、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情况,本文通过研究文本,对《莎车的乡土志》的史料价值及不足之处进行简要分析。

    《莎车府乡土志》史料价值不足

    试分析《檀香刑》中刑罚所体现的"死亡本能"现象

    王雅霏
    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檀香刑》在分析人性的小说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拟围绕着施刑者和受刑者,对于"檀香刑"等违背人性的残忍刑罚的观点,分析"刑罚"活动中包含的"施虐"和"受虐"倾向中体现出的人性"生存本能"、"死亡本能"的纠缠和交锋。

    死亡本能刑罚

    当代岭南作家对女性疍民形象的书写

    赵万彬葛东辉颜少菊惠黎平...
    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岭南作家展锋以性为切入口,突出女性疍民对性的坦率与大胆,但失之粗俗。而南翔笔下的刘晓娥虽免不了粗鲁的男性化倾向,但勤劳、勇敢、坚韧的一面也得以呈现。展锋笔下的女性疍民形象更有特色,更加鲜明,但故事过于离奇,偏于野史,可信度不高,而南翔笔下的女性疍民形象虽然辨识度不是很高,却更加可信,更符合现实情况。

    疍民女性形象

    儒而文者:蔡邕的人生旨趣与追求——兼论汉末士人价值追求的变化

    佘红云
    14-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汉末文化大家,蔡邕无疑有着深厚的经学修养,但他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学家,汉末政治、思想上的巨大变化,使得他在人生价值、人生旨趣追求等上已经开始挣脱经学藩篱,由儒而文,体现出时代新变。

    蔡邕经学士人价值追求

    王城,十面"霾"伏——评徐则臣《王城如海》

    王楚君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自《耶路撒冷》后的又一长篇力作,《王城如海》显示了徐则臣人到中年后崭新的创作特质。作者运用深刻的感知力与洞察力,以王城和雾霾为切入口,剖析中国当代城市发展问题,透过形形色色各类人群的生活危机,揭示人类存在中难以脱逃的困境和伤痛。

    《王城如海》城市雾霾生存困境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华兹华斯露西组诗中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葛朱盛刘继华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批评在20世纪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理论进入人们的视野,而事实上,早在工业革命时期,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欲望越来越强烈之际,就有许多文学家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诗人,被誉为湖畔派诗人,他的诗歌中体现了强烈的生态意识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崇拜。本文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华兹华斯的露西组诗,剖析组诗中体现的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类破坏大自然的强烈批评以及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向往。

    生态批评华兹华斯露西组诗

    解读《到灯塔去》中的直觉与理性

    李霖
    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直觉与理智是伍尔夫一直在探讨的话题。无论是描写《到灯塔去》中的拉姆齐夫妇,还是《达洛维夫人》中形形色色直觉与理智的代表,作者都是在寻找一个平衡点、一种和谐的状态。因为她认为直觉与理智的和谐统一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达到和谐状态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人类与自我达到生态和谐的必经之路。

    矛盾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