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文学(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

潘小平

月刊

1671-0703

ahwxzzs@163.com ahwxbjb@163.com

0551-2655245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6号国轩大厦1918

安徽文学(下半月)/Journal Anhui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安徽文学为半月刊,26-177为下半月(文教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玉米·身体论

    刘茉琳
    1-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毕飞宇在《玉米》这部小说中,以玉米、玉秀、玉秧三姐妹的成长经历探讨他对女性、权利等话题的思考,这种抽象的思考以放置在对女性身体在社会中承载的复杂信息元素来建构小说,完成他对人性幽暗世界的探秘.

    女性身体权利人性

    了不起的中国女儿——浅谈黄玉雪的《华女阿五》

    肖芳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汤亭亭一度称华裔女性作家黄玉雪为"华裔美国文学之母".她的确是位了不起的女性.她的成名作《华女阿五》应该算是一部优秀的女性小说,在这部作品中,读者会发现女主角玉雪不仅是一位耐心、顺从且勤劳的传统中国女儿,而且是一位上进、坚强且能干的美国现代女性,因而她最后也成功地进入了以男性为主导的美国主流社会.

    美国华裔女性他者黄玉雪

    线型结构的印刷文本个体阅读的私人空间——机械复制时代文学文本的结构形态与阅读的特征探微

    吴延生
    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作为上层建筑,必然要受到经济基础决定作用的影响.而文学阅读更是要以文学作为自己的前提和出发点,因此,也必然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对于机械复制的时代来说,机械的逻辑决定了文学及其阅读的内在逻辑.本文在印刷决定了文本的线型结构、身体与机械相结合成为文学阅读的基本形态、线型文本决定了阅读的延宕等问题阐述的基础上,探讨机械复制对文学文本阅读的影响.

    现代传媒机械复制时代文学阅读的特征

    小议田汉早期的文学翻译

    韩兆霞
    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田汉,作为中国现代戏剧运动的奠基人和卓越的剧坛领袖,他"本身就是一部戏剧史".多年来,他的生平、他的戏剧事业、他于外国文学接受与译介、他对戏剧艺术的创作和演绎实践影响了一代代戏剧人.本文作者拟对田汉的早期文学翻译作一些梳理,增加人们对田汉的了解,并尝试拓展关于田汉研究的视野.

    戏剧田汉文学翻译

    原本《玉篇》残卷引《礼记》管窥

    胡智雄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将以原本《玉篇》残卷引《礼记》中语句及郑玄注为中心,通过其于传世文献阮刻本《十三经注疏》中《礼记正义》部分进行对校.并参考其他文献,就写本与传世文本的差异,俗讹字等现象进行粗浅研究,从而对原本《玉篇》引《礼记》部分的面貌有大致的了解.

    原本《玉篇》《礼记》郑注校录

    论网络文学的创作动机类型

    王东旭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之所以众多的网络写手加入到网络文学写作中,这就要从网络写手们的创作动机里面寻求原因.对此,一方面进行调查问卷,另一方面对国内较有名气的网络作家进行资料搜集.结合文艺心理学知识分析概括出创作动机有缺失性动机、抒情与宣泄动机、游戏动机、实现自我价值动机、其他动机五种类型.其实创作动机是多样性的,具体到每人身上可能是多种动机齐头并进,也可能在写作的中途改变了原始的动机.这里只能抓住典型的进行归纳分类.

    网络文学创作动机类型

    再读之《天朝的崩溃》

    张耀元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朝的崩溃》是茅海建先生系统研究鸦片战争十余年所得的成果.茅先生详尽考订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本文以《天朝的崩溃》一书为主要内容,以触动笔者的三个问题为核心展开讨论,力求在原著的基础上,再增添几分自己对本书的理解.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军事政治制度家国观汉奸

    从叙述层次和文本时序看《在我母亲家的三天》的叙事自由

    宋景云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热奈特的叙事学文本理论,本文第一部分分析了《在我母亲家的三天》各个叙述层之间的"叙述转喻"所使用的手法,即插入评论、使用注释、利用故事和叙述的时间双重性以及影响人物行为,指出"叙述转喻"取得了展现小说创作过程和揭露小说虚构性的效果,体现出作者威尔冈的自由叙事观.第二部分从文本时序分为故事时序和叙事时序的前提出发,通过分析叙事时序中表示"现在"时间标志的排列错乱,发现在故事时序上的事件排列顺序是不确定的,因而得出小说中的事件获得了在故事时序上自由排列的可能的推论,揭示了事件间等级的打破和读者与作者间界限的打破.这两个部分都体现了《在我母亲家的三天》中打破界限的叙事的自由.

    叙事《在我母亲家的三天》威尔冈叙述层次文本时序

    解析朱熹《论语集注》的修辞说理

    陈云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熹的《论语集注》语言简练平易,注释旨在明义,不繁琐,行文简洁流畅,善用多种修辞手法,结构严谨,对仗工整.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集注》艺术特色鲜明,说理释义文采斐然,易于理解,具有特殊的文学意义和美学价值.

    朱熹论语集注修辞

    论《家园》的伦理选择

    胡碧媛何成风
    27-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玛丽莲·罗宾逊第三部小说《家园》以"浪子回归"这一事件为核心,以小说中人物的微观活动反映家庭伦理与社会现实,成功书写了家庭关系与伦理救赎.小说中三位主要人物在日常交往中勾勒各自的伦理选择历程,阐释伦理选择的思考与困境,揭示作者对人们生存状态及美国社会问题的关注.

    玛丽莲·罗宾逊《家园》伦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