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文学(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

潘小平

月刊

1671-0703

ahwxzzs@163.com ahwxbjb@163.com

0551-2655245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6号国轩大厦1918

安徽文学(下半月)/Journal Anhui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安徽文学为半月刊,26-177为下半月(文教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述评

    孙耀胜许柳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格外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多次重大讲话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并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理论化的传统文化观.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近几年来,众多专家和学者对习近平传统文化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纵观众多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规律,即全部都是围绕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的理论来源、基本内涵、时代价值、创新应用这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和论述.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述评

    小说《砖巷》中孟加拉裔移民的文化身份解读——基于文化适应理论

    王微万涛
    156-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砖巷》是莫妮卡·阿里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了孟加拉裔移民在英国白人文化霸权下艰辛的文化身份认同过程,揭示了多元文化冲击下少数族群的边缘生存问题.根据巴利的文化适应理论移民文化适应可划分为四类:整合、同化、分离和边缘化.本文基于文化适应理论,分析生活在英国的孟加拉移民面临文化身份选择困境,提出在世界多元文化中拒绝本质主义,走一条“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发展之路.

    《砖巷》文化适应文化身份多元文化

    “后种族”面具下的新型种族主义——《愿上帝帮助孩子》

    彭银银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托尼·莫里森新作《愿上帝帮助孩子》,描述了美国“后种族”时期,深黑肤色女孩布莱德在主流话语之下的命运变化,揭示了当今黑人面临新的种族压迫.首先概论学界对“后种族”之说的争议,再结合主人公布莱德在主流话语之下的命运变化,讨论当今美国黑人面临的种族压迫及黑人的自我救赎.

    “后种族”莫里森《愿上帝保佑孩子》

    简论德尼·古莱美好生活的伦理观

    高诗兰
    16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著名的发展伦理学者德尼·古莱在其《发展伦理学》回答了美好生活的伦理观应该是以生存、尊重与自由三大要素为其内容特质的.这三大目标诉求有机结合在一起,它们共同构成了美好生活伦理观的基本内容.同时,它还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有着内在一致性,为我们进一步审视、界定发展的标准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因此,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吸收借鉴德尼·古莱美好生活伦理价值观的合理要素对于构建更好的和谐社会是大有益处的.

    德尼·古莱发展伦理美好生活

    列宁国家资本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

    卢玉力
    164-165,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列宁展开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尝试性探索,由于国内外面临严重的忧患形势,不得已做出战时共产主义的决策.度过艰苦时期,迎来国内和平后,列宁产生了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推行,“直线”进入社会主义的思想.但现实的实践很快否决了这一思想.列宁很快展开新的理论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和新经济政策.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并且对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造以及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产生了深层次的理论影响.

    列宁国家资本主义现实意义

    论新媒体冲击下儿童审美的变化及其对儿童文学创作的影响

    齐亚敏
    16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发展迅速,儿童在审美方面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包括审美的心理演变,审美形态的转变,审美接受方式的改变等.在这样的变化之下,传统的儿童文学创作也受到了极大影响并需要做出适时的调整,比如重新审视“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将二次元审美与传统的审美形态整合;在文本样态方面做出调整等等,在新媒介的冲击之下准确把握当下少年儿童的审美心理,才能让今天的儿童文学创作得到更好地传播.

    新媒体儿童审美创作

    论新时代网络视域下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基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视角

    张峥
    168-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世界已进入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网络信息时代.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意识形态带来严峻的挑战.十九大指出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时期急需探讨的时代课题.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挑战,充分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建构互联网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必要性,分析互联网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新挑战,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意识形态话语权新时代

    “一带一路”倡议下齐鲁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李美仇全菊王秀花徐九妹...
    172-173,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为齐鲁文化对外传播带来新机遇.为使齐鲁文化更好地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世界,需要大力推进文化传播产业发展,推进传统文化传播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受众群体的主体性,充分借助大型活动和国际会议的影响作用,加强齐鲁文化国际化传播人才的培养.

    齐鲁文化一带一路传播策略文化产业

    文化“上墙”推动休闲农业发展探讨——以罗浮山澜石村为个案分析

    王琛
    174-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业,在国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促进农业休闲化,也为农业发展开拓了新的出路.基于文化的时代性,文化传播的形式逐渐多样化,以罗浮山澜石村为例,探讨文化“上墙”对体闲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休闲农业文化“上墙”罗浮山澜石村

    关于做好新时代群众文化工作的五点思考

    倪艳
    176-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日益上升,基层文化单位作为党和政府连接群众的桥梁纽带,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作用,开展适合群众的文化活动成为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究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以及当前文化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群众文化工作地域文化基层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