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文学(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

潘小平

月刊

1671-0703

ahwxzzs@163.com ahwxbjb@163.com

0551-2655245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6号国轩大厦1918

安徽文学(下半月)/Journal Anhui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安徽文学为半月刊,26-177为下半月(文教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春草生兮萋萋:杜诗春草意象主题意蕴考覆

    邢云龙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草意象出现在古典诗词中作为表达怀人思归的主题意蕴由来已久。魏晋以降, 古典诗词中的春草意象的象征意义维度实由以往怀人思归为主的主题, 转捩关涉到具有自觉意识的诗人自身生活领域。杜甫在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到春草意象中, 通过这一富有个性特征的客观物象成为其情感载体, 所表现出的主观情意集合实又超出传统的情感意蕴深度。至此, 杜诗中的春草意象櫽括了以往所没有的经由主体情感整合所焕发的艺术表现力, 同时一跃而成为表现人类更高的心灵志趣、情感表达、悲悯情怀与理想。

    杜诗春草意象主题意蕴

    论苏轼饮食养生题材诗歌的特征

    张婷
    4-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轼养生题材诗歌特征鲜明, 且含有丰富的养生意蕴, 体现了知识性与抒情性的统一。苏轼十分关注中国的养生文化, 在日常饮食养生中, 苏轼强调饮食均衡, 注重饮食自然化, 善于用朴素的工艺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美味与营养并存。

    苏轼饮食诗歌养生

    简析李白乐府歌行的思想艺术特点

    孙嘉欣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结合唐玄宗统治后期唐朝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状况, 以及李白的生平和政治经历, 简要分析了李白乐府歌行的思想艺术特点。李白的乐府歌行, 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创新意识, 带有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色彩, 并且运用了想象、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 集中体现了李白自由、洒脱、放荡不羁的个性特点, 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杰作。

    李白乐府歌行创新意识主观色彩

    《无逸》中的"明德慎罚"思想探赜

    袁加值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德慎罚"在《康诰》中由周公提出以后, 虽一直贯穿着后续篇章, 然只有到了《无逸》篇中, 这一思想在其理论上才真正得以解决, 即"迪哲"。基于此认识, 本文将尝试论述"迪哲"与"明德慎罚"之间的关系, 尽可能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无逸迪哲明德慎罚

    《說文·人部》"僤,疾也"條再議

    丁茜
    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東漢許慎著《說文解字》人字部中訓"僤"為"疾", 並云:"《周禮》曰:'句兵欲無僤'。"筆者從《周禮·考工記·盧人》原文出發, 結合古文獻及出土文物考察原文文意, 認為應肯定鄭司農的注解, 訓"僤"為"掉", 意為"搖晃"之"搖"。

    許慎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周禮·考工記·盧人》釋義

    论宋代家训的生态诗学内涵

    蔡丽平
    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本身具有和生命本源共振的特性, 可以进行绿色生态美学的审视和解读。宋代哲学生态观与生态伦理精神在传承了"天人合一"这一古老的整体论哲学观念基础上, 其天人观、自然态度观、观物论、道德观、养气行文观和认识论均呈现出不同于以往时代的显著特色。这些兼顾人与世界和自我的与生态之间关系的各种立场、观点、思想和理论在宋代家训诗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不仅让具有政治范式理念的家训诗更加贴近生命存在, 更可以社会的人文价值为基点, 充分发挥家训诗的诗教功能, 反哺当今人类生态文明的整体利益。

    宋代家训生态诗学家训诗

    扭曲·扼抑·伪形——试论子弟书对于《牡丹亭》的改编

    毛誉澄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汤显祖的《牡丹亭》在中国戏曲史上影响深远, 其追求人性解放的主旨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 本文就围绕子弟书对于《牡丹亭》的改编展开, 借助斯宾格勒的文化"伪形"理论, 通过探究《牡丹亭》这一表达追求个体与个性解放的艺术作品于明清易代等一系列复杂历史环境下, 在改编过程中发生的变形, 试图进入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这一层面相关问题的探讨。

    《牡丹亭》子弟书改编文化伪形

    辛弃疾与韩元吉交游述考

    王传运
    19-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辛弃疾与韩元吉的友谊, 始于乾道四年二人同在建康为官之时, 及至淳熙八年, 稼轩闲退带湖, 二人比邻而居, 往来酬唱不绝, 缔结了深厚的友谊。二人交好的原因除了相似的家世背景与政治立场之外, 诸多共同的志趣相投的友人和韩元吉广泛深厚的政治人脉也是二人相善的重要原因。

    辛弃疾韩元吉交游始末相善原因

    年代记忆 件件情深——晓苏《怀念几件衣裳》赏析

    李会君
    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晓苏的散文《怀念几件衣裳》饱含深情地回忆了作者少年时代穿过的几件衣裳, 每一件衣裳都与特定的人物相关, 与作者记忆中的故乡油菜坡相关。散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体现了作者对亲情乡情的赞美, 对美的感悟与追求, 也表达了一位山村少年的成长与心路历程。

    晓苏《怀念几件衣裳》油菜坡

    大凉山彝族现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张建龙王勇
    2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80年代, 大凉山彝族诗人群崛起于诗坛, 他们所创作的诗歌展现了凉山彝族的人事与风貌, 体现着彝人的精神与气质。他们追根溯源, 认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对比现实, 关注当下的社会生活;直面苦难, 传递人性中的真善美。基于民族意识的觉醒, 他们将自己强烈的情感寓于诗歌之中, 集中体现了彝族人民对于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彝族现代诗歌真善美大凉山彝族诗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