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文学(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

潘小平

月刊

1671-0703

ahwxzzs@163.com ahwxbjb@163.com

0551-2655245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6号国轩大厦1918

安徽文学(下半月)/Journal Anhui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安徽文学为半月刊,26-177为下半月(文教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用生命续写的情书——浅谈《板仓绝唱》对人物爱情的诠释

    敖恩
    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段被遮蔽了半个世纪的历史,一段信仰与忠诚,奉献与爱情铸就的人间绝唱.

    板仓绝唱爱情

    新时期文学批评现象回顾与理论反思

    樊瑞娟
    5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批评是文学的一个部分,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刚从"文化大革命"中走出来,文学批评家们开始对"文革"时期的行为进行反思,从而使得那个时期的文学批评话语自由性强.到了90年代,受到商品社会发展的冲击,文学批评开始面临重重困难,需要寻找自己的"根".当前,我国的文学批评缺乏自己的理论,同时文学批评家和作家之间的关系有待加强.

    新时期文学批评现象回顾理论反思

    老舍《月牙儿》的悲剧美

    王姗姗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叙事文本的细读和分析,从悲剧的叙事艺术角度还原悲剧生发、经过及开放式的结局;并探究月牙儿意象中包裹的心理内涵,以悲剧的呈现方式、呈现意蕴、悲剧美为线索,以一个不幸家庭为窗口,窥探当时社会,感受文本中渗透出的浓郁的诗情的悲剧美,感受老舍的悲悯情怀和深厚的人性关怀.

    呈现方式悲剧意蕴悲剧美

    审美现代性批判视域中的"奥斯维辛"事件

    邹芒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总体性事件,"奥斯维辛之后"已经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术语,成为了战后各种思想重新运思的开端.而回应当前美学研究中的政治转向,我们必须追问的是,"奥斯维辛"之于美学意味着什么?我们认为,只有进入现代性的问题域中,梳理与大屠杀事件的关联后,才能从审美现代性批判的角度出发,既要反对工具理性,还要慎重看待感性的限度,从而立足在新感性的基础上,在大屠杀之后召唤新的美学之思.

    审美现代性奥斯维辛伦理工具理性

    大卫·马麦特《格伦加里格伦·罗斯》的荒诞性主题研究

    高淑芳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麦特的获奖作品《格伦加里格伦·罗斯》以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为背景,以地产推销为题材,讲述了四个房地产推销员为了赢得销售竞赛,尔虞我诈,不择手段地兜售劣质地产以及推销员与客户之间互相欺诈的故事.揭露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商业与犯罪这对"孪生兄弟"相互勾结的荒诞商业实景,以及在此影响下人与人之间信任丧失、无法交流的荒诞人际关系.本文通过角色塑造、戏剧语言以及反讽修辞的使用对《格伦加里格伦·罗斯》的荒诞性主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抨击了美国社会的丑恶现实,呼吁人们打开心扉、重塑道德以走出困境.

    马麦特《格伦加里格伦·罗斯》荒诞性

    中国动画电影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文化自信——以《你的名字》和《大鱼海棠》的对比为例

    田烨沁
    64-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日本动画电影《你的名字》于国内上映之后,迅速取得极高的票房和口碑,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和《你的名字》同样是一部精心打造的力作,然而它的成就却与《你的名字》相差甚远.本文将以动画电影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入手,通过对比两部电影来分析中国动画电影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动画电影传统文化《你的名字》《大鱼海棠》

    女性形象建构下的命运纾解——以杜拉斯《情人》与王安忆《长恨歌》的比较研究为例

    孙孟然黄德志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杜拉斯与王安忆,这对中法文坛里素未谋面的姐妹,在不同的时空际遇间徘徊独行以寻求宿命拷问的终极意义.而两者更是通过《情人》及《长恨歌》两部作品的文学叙事下,女性形象建构的自传性与虚构性,同时在这种情爱"失真"以及宿命嘲弄的迷乱境地中进行着个体生存认同意义上的命运纾解.

    杜拉斯王安忆女性形象命运纾解

    鲁迅与基督教建筑绘画艺术

    陈维
    69-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分两部分来分析鲁迅与基督教建筑、基督教绘画之间的关系.首先,鲁迅非常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画家,并高度评价了他们.其次,鲁迅用基督教绘画反驳苏汶对连环画的攻击.第三,鲁迅熟悉基督教建筑,尤其是哥特式建筑.第四、鲁迅认为"哥特式精神"是一种创新,并对罗丹高度赞赏.

    鲁迅《圣经》连环图画哥特式建筑

    陶缘——汤建华的黑陶艺术之路

    杜向阳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技艺当前面临着从业人员断层、创新研发不足的问题,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不断地推陈出新,利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发展地方经济和创地域品牌的高度出发,充分挖掘、合理利用.汤建华,作为青年一代从事黑陶烧制的领军人物,在发扬黑陶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在实用性、观赏性等方面有了创新和突破,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黑陶传承创新

    线性叙事方式下情境的缺失——谈芗剧《保婴记》的结构

    刘婷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肯定第十一届艺术节参评剧目《保婴记》的戏曲基因和传统戏特色的基础之上,浅谈了这个戏的故事结构上的一些不足,在戏曲舞台艺术的框架下,提出了戏曲剧目的戏剧性和故事的完整性与可信度的问题,以供借鉴与商榷.

    结构情境线性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