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文学(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

潘小平

月刊

1671-0703

ahwxzzs@163.com ahwxbjb@163.com

0551-2655245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6号国轩大厦1918

安徽文学(下半月)/Journal Anhui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安徽文学为半月刊,26-177为下半月(文教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左传·桓公》看《左传》叙事特点

    高欣悦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左传》作为我国史学和文学的权威之作,其文学成就非常高。《左传》的叙事艺术和叙事特点历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从《左传·桓公》着眼,对《左传》的叙事特点进行研究。

    《左传》桓公叙事特点

    历代小学类著述与《山海经》研究平议——以《说文解字注》《广雅疏证》等九部著述为例

    袁艳秋
    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代小学类著述在论述文字之际,对《山海经》及郭璞注文多有征引及讨论,将这一部分资料汇集起来,对《山海经》的文本完善及名物训释等方面皆有所助益,今试以《说文解字注》、《广雅疏证》等九部著作为例,对此略加说明。

    小学类著述山海经校勘训诂

    从乐府诗看李白的人生理想与矛盾之处

    李尚静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漫溯在被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汹涌波涛不断撞击与加深的历史沟渠,我透过千年的风霜与尘埃,在一抔黄土中窥见了太白的傲岸背影,不禁裣衽拥帚,望尘而拜。太白传之后世的诗作近千首,其诗歌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风格多变,其中以乐府和歌行最善。本文从李白的乐府诗切入,分两个部分,首先明晰乐府的含义,进而对本文所研究的李白的乐府诗范围作出规定;其次探讨李白的乐府诗反映出的人生理想,主要分为建功立业、访道求仙、隐居、任侠四类,均举出具体作品进行例证。嶵太白是中国诗歌史上一座魏峻秀的玉山,其诗不可复得,更是其个性的不可再得。在后人的举目仰视、抚膺赞叹中,诗人千百世下仍得不灭。

    李白乐府诗人生理想

    辛弃疾罢官退隐后的矛盾心理探析——以辛弃疾友情词为视角

    姚敬文
    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淳熙元年和庆元元年,辛弃疾两次被贬于朝堂之外,这时期的词作数量明显增加,其深厚的政治热情和国家兴亡的哀叹在词中得到了本体的呈现,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愿以及颓放归隐的心境在其友情词中都有所展露,矛盾不一。文章以辛弃疾罢官退隐时创作的友情词为文本,分析辛弃疾当时在出世与入世选择之间的矛盾心理。

    辛弃疾罢官退隐友情词矛盾心理

    先锋文学中江南文化意象研究

    惠瑄王艳芳
    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古江南文化就氤氲在古人的诗歌当中。在现当代文学发展之际,江南文化已经成为独特的文化标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学受到重创,为了寻找文学发展的新的突破口,先锋文学反传统的将死亡、暴力、丑陋等社会现象直接揭示。先锋文学家笔下的江南文化意象也不同于以往的风和日丽,变得晦涩、阴晦、寒冷和肮脏。本文通过对先锋文学语境下的江南文化进行概述,在分析先锋文学中江南文化意象特征的基础上,探求先锋精神和江南文化意象的关系。

    先锋文学江南文化江南意象

    并非"乡下人"的沈从文

    李聪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沈从文一直以"乡下人"自居,结合沈从文的早年经历,很多人将"乡下人"归结为沈从文进入城市后的一种自卑心态,或者将"乡下人"视为沈从文的地方意识。但是,根据沈从文的人性观,他其实是轻城市而重乡村的,而这轻与重的标准就是人性;同时,沈从文在进入都市许多年以后依然反复强调自己是"乡下人",这时就很难说"乡下人"是简单地指沈从文的自卑心理了;并且属于湘西的人性美也有一部分是具有共性意义的。本文拟在重新定义"乡下人"的内涵,指出:"乡下人"是沈从文基于他对人性美的追求而坚持的自我认同,并且具有现代性的意义;同时,也说明了对"乡下人"的过分执着给沈从文的创作带来的缺陷。

    "乡下人"人性现代性失焦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浅析——以老舍为例

    赵曙光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源于延安整风的知识分子改造运动在建国后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场知识分子改造运动随后波到其他领域,对当时及之后众多知识分子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进行浅析,并将老舍的命运穿插到运动中,以及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入剖析,试图整体了解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知识分子建国初期思想改造运动老舍

    边缘中的定位:论梅娘小说中反传统的叙事特色

    王心缘
    17-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梅娘可谓是沦陷区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她有强烈的文学天赋,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叙事特色。其女性主义意识在作品中表现得十分鲜明。本文将着重于梅娘小说的叙事特点分析。

    梅娘叙事聚焦叙事策略反传统

    从《月牙儿》和《骆驼祥子》看老舍与"五四"

    史可悦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四运动爆发时,老舍身处漩涡中心附近却没有直接参与,但老舍的创作继承并发扬了五四文学传统。本文将以小说《月牙儿》和《骆驼祥子》为例,探讨老舍小说创作对五四文学传统的几个重要方面,即"反封建"、"反帝爱国"、"改造国民性"、"平民文学"、"变革精神"以及白话文学形式、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承传与发扬。

    老舍五四文学精神《月牙儿》《骆驼祥子》

    《英国病人》中的存在主义主题

    代跃煊
    22-2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迈克尔·翁达杰(Michael Ondaatje)是加拿大籍的诗人兼作家,具有多元的文化背景,因此他的许多作品兼容了东西方文化。《英国病人》为其代表作之一。该书自1992年发表以来,先后获得总督奖、三瓣花图书奖以及国际上广为认可的布克奖。该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主题繁多,结构复杂,融史诗、战争、爱情于一体,因此有关作品的主题众说纷纭。本文将从写作手法、场景以及人物设置三个方面对小说的存在主义主题进行分析,表现出战争使得荒诞无序、生命的虚无以及生活的痛苦无望。

    《英国病人》主题存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