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文学(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

潘小平

月刊

1671-0703

ahwxzzs@163.com ahwxbjb@163.com

0551-2655245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6号国轩大厦1918

安徽文学(下半月)/Journal Anhui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安徽文学为半月刊,26-177为下半月(文教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汉语"父亲"义现状及历史演变研究

    谢可欣
    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用词是一种语言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义常用词交替演变的研究也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父亲"作为近亲亲属称谓,是人类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词之一,有较大的研究意义,而目前学界对"父亲"义词在汉语中历时演变的研究较少,对此展开研究,有利于我们初步把握该个案,为更深入地探究提供条件。在汉语历史发展过程中,用以表"父亲"义的单音节词主要有"父"、"爷"、"爸"和"爹"。本文从四词的词义出发,探究它们在表"父亲"义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历时演变。

    汉语常用词关系演变

    大卫·哈维"时空矩阵"话语理论研究

    孟浩
    7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空矩阵"是哈维对空间概念"进行一般性的厘清"的阐释框架,同时也标志着哈维空间理论的成熟。绝对空间中的物质实在作为"时空矩阵"话语理论批评阐释工作的逻辑起点,是为其最根本的批评特征。这为我们理解后现代理论中的"空间隐喻"、阐释"奥斯威辛"等文化创伤记忆的旧命题提供了有益的反思和新思路。

    大卫·哈维"时空矩阵"物质实在空间隐喻奥斯威辛

    《荀子·劝学篇》"参"字校释

    张以达
    77-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荀子·劝学篇》:"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对该句中"参"字的解释,历来争论不一,主要训释有二:其一解释为"参验";其二解"参"为"三",表"多次"。笔者认为"参"通"三",读作[san],"三"多表确数。

    《荀子》"参""三"

    贵州方志墓志中撰写的自觉性研究

    崔凤孙家愉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方志墓志多为应人乞铭而撰,然于通例之外仍有些个例,由撰写者自觉撰写而成,并不存在乞铭一说。这类型特殊墓志体现了贵州方志墓志中撰写的自觉性,探索此类墓志这一特性及其出现缘由对于贵州方志墓志的整体性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自觉性贵州方志墓志

    中华礼文化在大学校园的实践探析

    黄蕴琪叶晓君周丹藜李超如...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文化,又称为华夏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中国是礼仪之邦,礼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当今青少年,以大学生为代表,对礼文化认识不足,甚至不了解中华传统礼文化。在认识到中华礼文化在当今时代发展力不足的情况下,本文从中华礼文化对大学生的意义等角度出发,分析了大学生对礼文化的态度,运用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在教学层面以及校企层面,探析以中华礼文化植入思政课、中式成人礼暨入学礼、中式毕业礼等实践为代表的发展模式。

    礼文化大学实践意义

    国内学界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综述

    焦悦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以立意高远的世界眼光和勇于担当的大国情怀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这是构建美好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方案。国内学界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总体来看,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仍存在着概念争议问题、理论基础论证问题、研究范式需要转换等问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现状概念界定比较研究

    浅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

    侯亚涛
    8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卢卡奇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物化理论。他以商品形式的普遍性为切入点,通过对物化现象产生的根源、物化现象的表现形式、物化意识结构等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展开批判。其理论旨趣在于通过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克服物化幻相,重建被物化消灭的人。

    商品形式物化历史阶级意识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哲学基础和当代价值

    郭宾
    8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对当今国际形势的评估分析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未来展望,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提出的关于人类未来社会的崭新理念。不但包含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深刻内涵,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全新发展。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的深刻解答和广泛实践,必将不断丰富这一切合时代发展的先进理念,也将不断向世界传递中国追求全人类和平发展的殷切期盼。

    人类命运共同体类本质当代意义

    试论山西在古代中国的地位

    申晓颖
    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西简称晋,别称三晋、山右、河东。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三千年,它人灵地杰,历史悠久,并且是中国的早期发祥地之一。山西被世人誉为"华夏文明摇篮",并且享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的素雅称号。

    山西表里山河地位晋商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文学的关系概述

    相会锋
    9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产生了多元化、多角度、跨学科的发展态势,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关键概念为文学批评家们建构文学理论提供了新的导向,其中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便是批评家讨论的话题之一。本文立足于此,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做一简要概述。

    马克思主义文学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