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文学(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

潘小平

月刊

1671-0703

ahwxzzs@163.com ahwxbjb@163.com

0551-2655245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6号国轩大厦1918

安徽文学(下半月)/Journal Anhui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安徽文学为半月刊,26-177为下半月(文教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乔厂长上任记》中乔光朴形象刻画的技巧解析

    吴延生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塑造好艺术形象是作家创作的首要任务.致力于当代工业题材小说的创作并获得突出成就的蒋子龙,集中表现在塑造出被人们称之为"开拓者家族"的人物系列.他们是一批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推进改革大业的当代英雄."乔光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蒋子龙在《乔厂长上任记》中为了刻画好乔光朴的艺术形象,可谓匠心独运.通过用"对比"表现人物的个性、让"议论"呈现人物的精神、以"场景"展现人物的魄力等特色技巧的运用,让主人公乔光朴生动立体地站到读者的面前,对读者产生见贤思齐的励志影响.

    《乔厂长上任记》乔光朴刻画形象技巧

    家国之痛沦亡之悲——从李清照、姜夔词作看其心路历程之异同

    罗欢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清照、姜夔两位词人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们的大量词篇抒写了宋金和战时期的家国之痛、沦亡之情,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李清照抒情词表达对丈夫思念之情,从而透露出时代悲哀、亡国之悲、家破之痛.而姜夔则以眷恋合肥恋人为由,词中渗透着身世无奈与家国之哀.

    李清照姜夔家国之痛沦亡之悲

    一曲带着镣铐的舞蹈——《悟空传》对文学经典的重新解读

    周清菡
    3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悟空传》是唐僧师徒四人孤独的狂欢,他们生活在束缚中,为了自我的救赎踏上西天取经之路,就像完成一曲带着镣铐的舞蹈.《悟空传》通过语言表达自由化、人物去典型化以及重释文本意义的方法,层层深入主题,重新解读西游取经之路,诠释唐僧师徒四人在镣铐下舞蹈的顽强精神.

    表达自由化去典型化意义重释

    从"万历本"到"崇祯本":《金瓶梅》佛眼叙事初探

    李沙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瓶梅》尚存"万历本"和"崇祯本"两大系统."崇祯本"以俯视性、超越性的"佛眼"叙事角度展现西门一家盛衰历程,秉持"以佛反佛"的佛教价值观,将西门庆人格特征从真实与虚妄层面展开描写,又以慈航普度的情怀胸襟对西门庆和潘金莲的结局命运作了"善"的处理.在佛眼的笼罩下,性描写以及作者的态度变得复杂起来,同时又对社会伦理道德进行了冲击.

    《金瓶梅》(崇祯版)佛眼佛眼叙事

    一个史诗般的反异化壮举——论《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中"走钢丝的人"的自我实现

    袁晓琳
    37-3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伦·麦凯恩的作品《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以"走钢丝的人"为主线,通过"云中漫步"这一行为串联起20世纪70年代纽约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百态,体现了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人们内心的孤独、空虚、彷徨与异己感.本文分析"走钢丝的人"的异化因子及其反异化行为,探讨了"走钢丝的人"对于反异化做出的诸多努力,其为了达到自我实现而在世贸双塔之间走钢丝的举动更是被认为反异化的一大壮举,为人类实现自我救赎提供了可能性.

    "走钢丝的人"异化反异化自我实现

    樋口一叶晚期作品中"弃妇现象"探究

    于韶华徐香丹
    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浊流》中的阿初、《十三夜》中的阿关和《自焚》中的阿町这三个年龄、出身、相貌等逐渐优化的"弃妇形象"的逐一剖析,解读樋口一叶对明治时期家庭生活中女性命运的悲剧定位,进而探究作者的"生而为女是原罪"这一女性主体意识.

    樋口一叶弃妇现象原罪女性主体意识

    美国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研究综述

    李红燕
    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菲茨杰拉德一生共创作178篇短篇小说,其中一些为他的长篇小说奠定了创作基础.早期美国评论界对他的短篇小说褒贬不一,并且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不多.自"菲茨杰拉德复兴"起,短篇小说得到更多重视,文学价值得到肯定,但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美国文献

    从《鬼妻的丈夫》看泰国佛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

    晨妮莎·帕拉普莫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泰国民间故事《鬼妻的丈夫》为例,来分析佛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鬼妻的丈夫》讲述了凡人与鬼怪婚恋,因有悖民间习俗而遭致惩罚,最终鬼怪被佛法制伏的故事,揭示了泰国佛教与本土民间信仰之间的冲突,最终佛教包容并吸纳了民间传统信仰,二者实现了融合.由此可知,在佛教传播过程中,它曾借助民间信仰作为宣传教义理念的工具.《鬼妻的丈夫》还反映出中泰两国宗教信仰文化的差异,对其研究可使中国民众加深对泰国相关文化的了解.

    泰国佛教民间信仰传说《鬼妻的丈夫》

    浅析《伊戈尔远征记》中雅罗斯拉夫娜的哭泣

    高筱
    4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伊戈尔远征记》是古俄罗斯时期的一部经典著作,在俄罗斯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史诗般的著作中刻画了女主人公雅罗斯拉夫娜的哭泣.在俄罗斯文学中成为了经典.本文通过她的哭泣来分析宗教的三元崇拜,文化的象征意象,爱国主义的社会背景,抒情和叙事结合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认识,体会俄罗斯民族精神,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雅罗斯拉夫娜的哭泣象征宗教

    神话,顿悟与成长——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赏析

    薛琴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话是一种象征语言,具有强大的隐喻功能.在《逃离》中,门罗借用希腊神话中山羊的故事来结构小说,并且把白色以及"弗洛拉"的名字赋予了它,这不仅增强了小说的厚度和深度,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内涵.由弗洛拉引发的神秘感点化了主人公,使主人公得以顿悟,由此获得了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双重成长.

    神话隐喻顿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