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文学(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

潘小平

月刊

1671-0703

ahwxzzs@163.com ahwxbjb@163.com

0551-2655245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6号国轩大厦1918

安徽文学(下半月)/Journal Anhui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安徽文学为半月刊,26-177为下半月(文教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元代诗人贡性之题画诗初探

    胡宇露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贡性之是元末著名诗人。本文论说了贡性之笔下的梅花题材画作题咏,展现其题画诗的意蕴之美、高洁之志以及诗作所反映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和隐逸林泉人生态度。另外从贡性之诗作的特殊体裁和散曲笔法来探究其诗作特色,希望能为元代诗歌研究添砖加瓦。

    贡性之题画诗元代诗歌

    寒士情愫与学人胸襟——张惠言咏春词刍议

    刘一鸣
    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惠言的咏春词在伤春怀人中抒发了盛衰转捩之际寒士阶级的苦闷与忧患,弥漫着沉郁低沉的生命意识和感时忧世的忧患意识。与此同时,张惠言又将儒学义理、儒人修养融入词中,较好地体现了他的"意内言外"、"兴于微言"和"比兴寄托"等词学主张,形成了格高意隽、寄托遥深、哀而不伤的"学人之词"。张惠言将寒士情愫与学人胸襟融合在咏春词创作之中,修养与词心的交融统一使得张惠言的咏春词具有了深刻的意蕴和鲜明的特色。

    张惠言咏春词学人之词寒士情愫

    叶芝早期诗歌中的创伤书写

    梁庆峰崔凌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尔兰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巴特勒·叶芝成长的道路上经历了一系列坎坷。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漂泊动荡的家庭生活、父母在生活中的矛盾,家境渐渐衰落的苦闷经历使得叶芝很长时期郁郁寡欢、焦虑而惶惑。通过创伤书写,诗人在早期诗歌创作中借由虚构与想象使得情绪得以宣泄,精神创伤得以疏解。

    叶芝诗歌创伤书写

    金樽解人生杯酒尝滋味——浅探李清照之酒词

    黄希悦
    9-1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文人历来对"酒"情有独钟,李清照也不例外。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其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中有大量与"酒"有关之词。本文将对李清照的酒词进行分析。

    李清照

    从竹枝词考察近代南汇地区社会文化变迁

    吴超杰严莹郭祉聪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近代史上,竹枝词出现过一个创作繁荣时期,文人墨客将重心转移到大众生活层面上的记述,丰富了竹枝词的内涵。上海作为吴越之地的一部分,历来就有创作竹枝词的传统。南汇曾是上海市的九个郊县之一,位于黄浦江东岸,宋元时南汇成为盐场,明清时市镇经济开始发展。南汇县的行政区划虽已经不复存在,但南汇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它的存在仍为海派文化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竹枝词近代上海社会文化南汇

    别现代视域下的石舒清小说研究——以短篇小说集《伏天》为例

    左文强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别现代视角来看,现代社会转型中的精神坚守与文化认同,构成了石舒清小说的内在张力。这种张力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读:物质层面,物质的现代性与尊严坚守;精神层面,信仰坚守与认同危机;个人层面,离去还是回归。石舒清以现代人的视角,观照西海固传统农村的转型与危机,描绘了一副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语境交织下的西北乡村图景。

    石舒清别现代精神坚守认同危机

    浅论《红楼梦》中士风的艺术性构思

    李胜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有个特殊的群体"士",其形成复杂,而其思想的基础则是儒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形成了独特的性格及情趣爱好,并固化成了独特的群体标志,即琴棋书画为基,耽酒嗜香狂啸作诗等惊世骇俗的出世之举为表象,而掩饰不住的是内心的苦闷和与自然归化的心愿。《红楼梦》作者不仅自视为"士",还把其思想情感巧妙的幻化成各种具象物和人物形象,甚至是活动生动的展现出来,使《红楼梦》成了一部生动的艺术地呈现中国古代士风的生动画卷,读者便通过这些形象多维的体会到其意趣和韵味。

    士风艺术构思

    试论《红楼梦》的反差艺术——以林黛玉的"出场"与"退场"为例

    孟慧华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世情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演绎出了人世百态,这源于此外它自身具有极大的艺术张力,其中体现在人物的前后行为表现,人物的命运走向与读者的阅读期待之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这种反差在百二十回本《红楼梦》里表现更为强烈。本文以《红楼梦》的第三回和第九十七、九十八回为研究对象,对比贾府中诸人对林黛玉态度的极大转变,人物所处场景的反差,来感受这部巨著的艺术反差力量。

    《红楼梦》艺术反差言行反差场景反差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人性美

    刘世婷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沈从文的《边城》是我国文学上很了不起的一本著作。同时它也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自出版以来,就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好评,尤其是在最近这些年,围绕《边城》展开的探讨越来越多,且富有成果。关于《边城》这本著作中的"人性美",理论界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了。本文首先概述性地介绍了故事的大致情节,然后着重从人情、恋情、亲情三个方面探讨了《边城》这本著作中展示出来的"人性美"。

    《边城》人性美人情恋情亲情

    "一带一路"视野下我国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由欧盟技术标准体系引发的思考

    李璐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标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世界上80%的贸易量都要受到技术标准的影响。近几年来,技术标准已成为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用来限制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的"正当"的贸易保护的有效措施,因此我国出口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屡遭技术标准壁垒的限制,严重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发达国家针对进口产品采取了高技术高标准来限制进口,但是我国在对于技术标准的一系列规制上还存在一定缺陷,从而导致出口产品不能满足发达国家在进口产品上的技术质量标准。而现如今我国又大力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建设,促进我国越来越多的产品"走出国门",但是西方发达国家所制定的技术标准又会极大程度上严重影响我国产品的出口,所以构建我国技术标准体系就愈发的重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技术标准体系"一带一路"欧盟技术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