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文学(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

潘小平

月刊

1671-0703

ahwxzzs@163.com ahwxbjb@163.com

0551-2655245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6号国轩大厦1918

安徽文学(下半月)/Journal Anhui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安徽文学为半月刊,26-177为下半月(文教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明灯》启蒙意识与象征手法研究

    喻心
    5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明灯》固然启蒙了国人思想,但如果想深入研究这篇作品,有必要走进响彻着"熄掉他"和"我放火"的启蒙思想背后,走进吉光屯,仔细探究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社会背景.吉光屯虽小,它的茶馆、长明灯和村民之间却都具有复杂的思想内涵和精致的艺术特色,带有不平凡的象征意味.通过象征手法的进一步探究,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创作的背后,会发现鲁迅先生自身对文学创作的一些思考.

    鲁迅《长明灯》启蒙象征

    申翊圣浪漫羽翼下的现实意识研究——以《乐全堂集》中的使行赠序文为中心

    穆彪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申翊圣是朝鲜汉文四大家之一申钦之子,朝鲜王朝宣祖之婿.作为相门长子、御前驸马,申翊圣的人生是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但在这浪漫的羽翼之下,其作品中流露出的许多现实意识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本文以申翊圣《乐全堂集》中收录的使行赠序文为研究对象,一窥东淮居士的现实意识.

    申翊圣赠序文现实意识

    浅析日本上代文学理念之「あかし」「きよし」「さやけし」——以《万叶集》为例

    李国栋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上代文学的一个特征,就是存在着古代人们对于神的信仰.这种信仰,在文学作品中以「あかし」「きよし」「さやけし」这三个文学理念的形式存在.诞生于8世纪的《万叶集》,是古代和歌的集大成者.对《万叶集》中出现这三个文学理念的和歌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上代日本人的生活与信仰.

    万叶集文学理念あかしきよしさやけし

    控制·觉醒·自主——论伍尔芙作品中的女性角色

    李娅
    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以来便是女权主义者所力求的核心,而现如今,虽然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提高,然而在一些方面女性依旧属于受歧视的哪一类.弗吉尼亚·伍尔芙是女权主义的先驱,她笔下的女性角色都反映了男权社会下女性的处境,体现了女性在被压抑的环境下自身的诉求.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伍尔芙笔下的女性角色进行的研究,从而使现代女性能够找到自身追求独立的道路,从而改善女性在当代社会下仍旧在某些方面受到歧视的处境.

    男权社会的控制女性的觉醒女性的自主女性角色

    《罗杰疑案》叙述研究

    赵月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侦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侦探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成名作《罗杰疑案》有着精妙的情节设定和缜密的逻辑推理,这主要得益于作者高超的叙述技巧.显身叙述者+主角人物视角的叙述方位的使用,令凶手成功地扮演了叙述者的角色;四种不同叙述时限的灵活运用,使故事在紧凑变化的节奏中步步推进;最末一章的巧妙设计,令文本呈现出三个丰富的叙述层次,在揭示案件真相之后仍带给读者惊喜.

    叙述方位叙述时间叙述模式

    对《旅游巴士》的叙事学分析

    徐双胄
    64-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是美国犹太作家,被称为20世纪"短篇小说大师".于197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使命感的作家.身为一名犹太人,辛格对于自己民族的命运和前途感到深深的忧虑,他的小说创作也处处体现了这一点.本文是对其作品《旅游巴士》的叙事学分析.《旅游巴士》是辛格的一部短篇小说,作者通过这部小说,隐晦地表现了自己对信仰的探索.

    辛格旅游巴士叙事学分析

    柔与刚:特蕾莎和萨比娜寻找自我的两种方式

    马春玉吴燕
    6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蕾莎和萨比娜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哲理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两位女主人公.一位是男主人公托马斯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的妻子,另一位则是带给他肉体轻盈之感的情人,特蕾莎用"柔弱"而萨比娜用"刚强"各自寻找着自我的主体意识,她们代表着女性寻找自我过程中的两种截然对立的方式.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特蕾莎萨比娜柔弱刚强自我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动物意象

    吴燕马春玉
    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伯家的苔丝》中使用了大量意象,这些意象不仅暗示着苔丝的悲剧命运,也不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动物意象是《苔丝》一书中最鲜明的一组意象,文中反复出现的马、鸟、老鼠等动物无不与苔丝的悲剧人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旨在分析《苔丝》中的动物意象,理清苔丝与社会传统道德之间的碰撞与矛盾.

    《德伯家的苔丝》动物意象托马斯·哈代

    马克·吐温在《傻瓜威尔逊》中的种族观念探析

    王亚茹
    7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傻瓜威尔逊》中作者马克·吐温采用了惯用的讽刺手法,在情节的设置方面也展现了一贯精巧的创作风格.在这部小说中,女奴罗克西娜和儿子假汤姆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奴隶制在美国社会所产生的深刻矛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马克·吐温的种族观念.

    马克·吐温罗克西娜种族观

    用弗莱的批评理论分析《威尼斯商人》

    黄晶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喜剧是关注社会的,《威尼斯商人》作为莎士比亚最深刻的喜剧代表作,与16世纪的英国社会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威尼斯商人》通过对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人物形象刻画和二者之间的冲突的描绘,不仅真实地再现了16世纪英国的社会排犹情绪,还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社会以人文主义精神为指导思想的主流文化和与之相反的非主流文化之间的冲突.但是喜剧冲突的突出特点是冲突最后总是会通过接纳的方式走向和解,其目的是维护社会一体化,这不仅是作者人文主义理想的艺术体现,也是作者构建和谐关系的社会理想的体现.

    喜剧《威尼斯商人》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