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文学(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

潘小平

月刊

1671-0703

ahwxzzs@163.com ahwxbjb@163.com

0551-2655245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宿州路6号国轩大厦1918

安徽文学(下半月)/Journal Anhui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安徽文学为半月刊,26-177为下半月(文教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古代诗词中蔷薇的审美意蕴和象征意义

    张丑平
    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蔷薇花朵繁密,枝条柔嫩、善于攀援,姿态妖娆,具有浓郁的芳香,是许多园林、庭院和庙宇经常种植的花卉,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唐宋时期蔷薇花的审美文化意蕴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表现,对蔷薇花形态美感的描写技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蔷薇既有美人仙女的人格象征,也寄寓了文人伤春离别、向往隐逸的情感意蕴.

    蔷薇审美意蕴人格象征

    论中国现代诗歌意象和其艺术性

    严敬华
    3-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初西方兴起了现代意象派诗歌的潮流,中国现代诗歌也深受其影响,从此开启了现代诗歌的变革与探索之路.本文先简述了西方意象派诗歌的诞生和发展,以及在此影响下,中国现代诗在意象观和意象艺术上的特点.然后,从诗歌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结合每阶段代表诗人以及代表诗作探讨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和其艺术性.

    现代诗歌意象艺术性

    论老庄的养生思想

    张玉寒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庄从对天道的观察和人生的感悟出发,提出了顺其自然、少私寡欲、致虚守静、专气致柔、形神合一的养生原则及具体养生方法.人类养生应遵循天地之自然、人性之自然的法则,减少私心和欲望,顺应"虚极"天道而持守"静笃",集聚精气至最柔和状态,达到身心和谐、形神合一,进而以养生长生.

    《老子》《庄子》养生思想

    论昌耀诗歌高原意象内在意义

    俞蓉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昌耀诗歌中运用最广泛的就是高原这一意象,这一意象中所蕴含的意义对于诗人昌耀来说是无可比拟的,在他的诗中,这一意象本身就具有极为丰厚的内涵,本文拟从自然的高原、生命的高原、灵魂的高原这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高原的内在意义.

    昌耀高原意象自然生命灵魂

    雪泥鸿爪中的美丽——论汪曾祺《晚饭花》的叙事艺术

    孔寅于师号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饭花》是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典型,其叙事蕴涵着独特的美感.这种美感源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极富汪氏特色的散文化文笔,二是小说中意识流技法的自然运用.与此同时,汪曾祺将自身的生命体验融入叙事之中,从而将一个孩子的回忆叙述得动人心弦.

    汪曾祺叙事分析散文化意识流回忆

    白璧微瑕——谈《文心雕龙》中的局限性

    冯云霄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心雕龙是一部空前绝后的文艺理论巨著.它全面总结和阐释了文学原理、文体、创作、批评等问题,"体大而虑周",论述精辟,是中国文艺批评最权威的典范论著.目前,专事研究其理论体系的"龙学"正日益兴盛.但是由于儒家思想和时代风气的影响,也由于当时整个文学理论水平的限制,《文心雕龙》一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着重论述文心雕龙中的一些局限性.

    文心雕龙宗经局限性

    从跨文化研究视域看姜戎《狼图腾》中异文化的冲突与调适

    周慧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陈阵等四个知青和以包顺贵为代表的农耕文明闯入蒙古草原牧民的生活圈,前者在互相尊重彼此文化的前提下进行跨文化交流,后者持利己主义的态度对牧区文化大肆破坏.同一种文化、持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的人在与牧区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文化的调适功能起了很大的作用.

    狼图腾跨文化异文化文化的调适

    赛珍珠抗战小说《龙子》中的家国情怀

    秦永丽
    18-1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子》是由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以中国抗日战争为背景创作的,直接描写中国人抵抗日军侵略,生动而感人的故事.赛珍珠在小说中通过讲述农民林郯一家在日军侵华时期的生存遭遇.他们在国家濒于危难之际,依然坚守土地,从思想和行动上进行蜕变,民族意识逐渐觉醒,抒写了中国农民特有的家国情怀.

    赛珍珠《龙子》家国情怀文化生态

    论虹影自传体小说中的"审视母亲"思想内涵——以《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为例

    陈宏
    2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是虹影的自传体小说,在小说中她以自身经历为蓝本,用非虚构的方式描写了自己的母亲,并且对母亲投以审视的目光.论文尝试从被审视的母亲形象出发、分析六六从"审视母亲"到"自我审视"的心态变迁,进而探讨这种"母亲审视"的意义内涵.

    虹影自传体小说审视母亲

    《大地》中的中国哲学思想

    汪桃红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赛珍珠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曾提到一部中国古典佛学著作《法句经》,并称自己的创作受到这部经书的影响.而影响其创作的远不止一部经书,其源头可追溯至中国传统哲学集大成者《周易》.以中国题材的著作《大地》中中国农民和土地相互依存的血肉联系蕴含着天人合一朴素的世界观;王龙一家的兴衰历程则体现着阴阳调和、兴衰交替、"保合大和"的和谐发展观;王龙个人则是进德修业,恪守孝道的代表,却又是"不骄不忧"的处世哲学的反面例证.《大地》是从世界观,和谐发展观和个人修养三个层面对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系统体现.

    周易大地中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