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安徽医科大学

张学军

月刊

1000-1492

aydxb@vip.163.com;aydxbsg@163.com

0551-5161192、5161103

230032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校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Anhu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安徽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2011年改为月刊。为中文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主要刊登医学科研、医疗成果和进展的学术性期刊, 本刊以本校原始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为主,兼用外单位具有省级以上基金课题论文。国内外公开发行。主办单位为安徽医科大学,主管单位为安徽省教育厅。现任主编是著名皮肤性病学专家张学军教授。 学报编辑部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医科大学校内老图书馆三楼,230032;电话:0551-5161103、5161192; ;ahykdxxb.periodicals.net.cn;yike.chinajournal.net.cn. CN 34-1065/R,ISSN1000-1492,邮发代号 26-36。 投稿信箱:aydxbtg@163.com;审稿信箱aydxbsg@163.com;修回稿信箱 aydxbxhg@163.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与胶质母细胞瘤预后及免疫相关的铁死亡基因

    孙皓赵志娟孟莲刘春霞...
    506-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铁死亡的分子机制,为确定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思路.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选取数据集GSE108474 并通过 GEO2R获取GBM差异表达基因,与铁死亡数据库(FerrDb)中基因集对比,获得铁死亡相关差异基因;利用 DAVID 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String网站创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确认网络中连接度高的枢纽基因;利用TIMER网站进行预后和免疫浸润分析;利用GEPIA网站进行RNA表达量和基因相关性分析;利用HPA数据库分析枢纽基因蛋白表达差异;利用TISIDB数据库进行肿瘤免疫特征相关性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在 GBM 细胞A172 和U251MG与正常星形胶质细胞HA1800 间比较枢纽基因的mRNA差异.结果 5 331 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 114个铁死亡相关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 114 个基因可能在正调控基因表达等方面发挥作用,并通过铁死亡和自噬-动物等途径影响肿瘤进展;114 个基因构成的PPI网络中确定了 10 个枢纽基因,其中细胞黏附分子 44(CD44)、鼠双微体基因 2(MDM2)和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 3(STAT3)高表达的 GBM 患者生存率较低;GBM 细胞中CD44、MDM2 和STAT3 的mRNA表达高于正常星形胶质细胞;高级别胶质瘤组织中CD44、MDM2 和STAT3 的蛋白表达高于正常脑组织;GBM中 3 个基因的表达均与铁死亡呈负相关;免疫浸润分析显示,GBM中CD44、STAT3 与噬中性粒细胞、CD4+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浸润相关,MDM2 与树突状细胞和CD8+T细胞的浸润相关,并且 3 个基因与多种趋化因子以及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相关.结论 CD44、MDM2和STAT3 可能在GBM铁死亡及肿瘤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作用,有望成为GBM的潜在治疗靶点.

    胶质母细胞瘤铁死亡生物信息学预后分析免疫浸润趋化因子

    内蒙古地区结核病的耐药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郝金奇张兰余艳琴郝明媛...
    515-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内蒙古地区结核病的耐药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耐药结核精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析内蒙古地区结核定点诊治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耐药菌株进行鉴定和表型药敏检测,计算耐药谱和耐药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核病患者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 一共纳入 1 321 株结核患者,男性 936 例,女性 385 例,平均年龄(52.65±18.09)岁;单耐药、耐多药、多耐药及总耐药率分别为 19.00%、11.58%、11.66%、42.24%,耐药率较高的是链霉素(7.27%)、异烟肼(4.69%)和异烟肼+链霉素(4.47%),耐药谱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相较于女性,男性患者耐药比例较高(P<0.001);抗结核药物敏感患者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20~40 岁、40~60 岁、60 岁及以上耐多药患者比例均高于0~20 岁(P<0.05),而20~40 岁以及40~60 岁耐多药患者比例高于 60 岁及以上(P<0.05);复治患者的耐多药、多耐药比例均高于初治患者(P<0.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48,95%CI:1.02~2.14)、20~40 岁(OR=2.64,95%CI:1.05~6.60)、复治(OR=2.34,95%CI:1.70~3.22)、门诊随访患者(OR=1.56,95%CI:1.05~2.33)是耐药结核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内蒙古地区结核患者耐多药及总耐药率较高,耐药谱呈现多样性以及复杂性,男性、20~40 岁、复治、门诊随访是结核耐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当进一步完善临床诊疗工作,合理使用抗结核一线药物、注重个体化治疗,加强健康教育、完善医保制度和患者管理模式,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药物敏感性试验单耐药多耐药耐多药影响因素

    慢性肾脏病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蔡银香杨雪球姜俊任伟...
    521-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探讨CKD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肾脏内科住院的未行肾脏替代治疗的CK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来评估患者睡眠质量,PSQI评分≤5 分的患者分为睡眠正常组,PSQI评分>5 分的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KD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189 例未行肾脏替代治疗的 CKD 患者,男性 114 例(60.3%),女性 75 例(39.7%),年龄(56.5±15.23)岁.PSQI评分7.00(5.00,8.00),睡眠正常组58 例,睡眠障碍组131 例,睡眠障碍患病率高达69.3%.本研究显示在CKD1-3 期中,患者睡眠正常组的比重更大(46.6%),而在CKD4-5期中,睡眠障碍组的占比更大(84.7%).睡眠障碍组与睡眠正常组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习惯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叠加问题及日间功能紊乱等项目均具有差异(P<0.05),而在睡眠药物使用项目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退休或无业(OR=6.509,95%CI:1.844~22.976)与女性(OR=4.561,95%CI:1.241~16.767)是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OR=0.960,95%CI:0.931~0.991)是睡眠障碍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未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随着eGFR的下降、CKD分期的增加,睡眠障碍的风险升高.此外,女性与无业或退休CKD患者的睡眠质量需要重点关注.

    慢性肾脏病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终末期肾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影响因素

    安徽省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瘙痒患病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菊王心亮萧健萍王瑞峰...
    527-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安徽省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尿毒症瘙痒(UP)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在安徽省27家血透中心进行MHD的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共3 025 例MHD患者,UP患病率为 63.3%,其中轻度UP 55.9%,中重度UP 7.4%.皖南、皖中以及皖北总UP患病率分别为 75.4%、63.6%以及 57.9%.年龄段在≤30岁、31~50 岁、51~70 岁以及≥71 岁对应总UP患病率分别为53.5%、59.8%、65.4%以及 65.9%.总UP和中重度UP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1).UP组患者年龄、透析龄、高血压比例、25-α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使用低通量透析器比例以及使用含钙磷结合剂患者的比例高于无UP组,而UP组透析后舒张压、血红蛋白水平、血液透析滤过(>2 周/次)比例低于无 UP组(P<0.05).中重度UP组患者年龄、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均高于轻度UP组,而非含钙磷结合剂使用比例低于轻度UP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 25(OH)D3 水平与MHD患者UP的高风险相关(P<0.05),高通量透析器的使用与MHD患者UP的低风险相关(P<0.05).结论 安徽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UP患病率为 63.3%.皖南地区的UP患病率最高,总UP和中重度UP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高25(OH)D3 水平是 MHD患者UP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高通量透析器的使用能够降低MHD患者UP风险.

    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尿毒症瘙痒25-羟维生素D3高通量透析器流行病学研究

    基于C-TIRADS联合SWE和临床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在甲状腺4类结节中的诊断价值

    欧晓东彭梅郭云云
    53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中国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TIRADS)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及临床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甲状腺 4 类结节的诊断效能.方法 分析256 例 4 类甲状腺结节患者(共 269 枚结节)的二维超声图像和SWE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单独应用C-TIRADS 和SWE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ROC曲线下面积(AUC);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模型并绘制列线图模型;校准曲线分析用于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结节良恶性结果的准确性;绘制列线图ROC,并根据AUC比较C-TIRADS、SWE以及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甲状腺 4 类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单独应用C-TIRADS诊断良性和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为0.921,特异度为0.724,准确性为0.844,AUC为0.822[95%置信区间(95%CI):0.775~0.870];单独应用SWE诊断的灵敏度为 0.701,特异度为 0.981,准确性为0.814,AUC为0.833(95%CI:0.795~0.8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IRADS分类、平均弹性模量值(E-mean)、年龄和纵横比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四项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的敏感性为 0.957,特异性为0.943,准确性为0.959,AUC为0.963(95%CI:0.943~0.984),诊断效能优于单独应用C-TIRADS、SWE.结论 基于C-TIRADS联合SWE和临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提高诊断甲状腺4 类结节的诊断效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C-TIRADS剪切波弹性成像甲状腺结节列线图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

    CT/MRI图像融合技术与CT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疗效对比

    沈静王梦格宋阳任振华...
    538-541,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CT/MRI图像融合技术和传统CT引导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疗效.方法 收集88 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医疗信息,按不同影像引导方式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T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和融合组(CT/MRI图像融合技术辅助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对穿刺操作时间、术中不适发生率以及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融合组穿刺操作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融合组术中和术后的VAS及BNI评分、术中不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提高疗效、减少术中不适、术后并发症方面,CT/MRI图像融合技术较CT引导更具优越性.

    CT/MRI图像融合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半月神经节CT引导术后并发症

    淋巴细胞亚群联合趋化因子对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价值研究

    沈晨涛夏亚林盛烨萍褚培培...
    542-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亚群联合趋化因子对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拟诊为ITP的132 例患儿,根据ITP相关的临床诊断标准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ITP组与非ITP组.抽取外周静脉血6 ml,以流式细胞仪对CD4+、CD8+及CD3+水平进行检测,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C类趋化因子配体 5(CCL5)、CC类趋化因子配体11(CXCL1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以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计数(PLT)进行检测.比较2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及趋化因子水平,并对淋巴细胞亚群及趋化因子水平与PLT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法评估各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ITP的诊断效能.结果 ITP组患者CD4+和 CD3+水平低于非 ITP 组,CD8+水平高于非ITP组(P<0.05);ITP组患者CCL5、CXCL11 和MCP-1 水平均高于非ITP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TP组患者CD4+和CD3+与PLT呈正相关(P<0.05),CD8+、CCL5、CXCL11、MCP-1 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CD4+、CD8+、CD3+、CCL5、CXCL11 和 MCP-1对儿童 ITP 诊断的截断值值分别为 27.13%、24.02%、59.88%、41.02 ng/L、30.18 ng/L和 188.27 ng/L,AUC分别为0.893、0.880、0.629、0.801、0.892 和 0.751,六者并联诊断(指并联检测时CD4+、CD3+中的一项及以上低于截断值和/或CD8+、CCL5、CXCL11 和MCP-1 中的一项及以上高于截断值)的AUC为0.967,其诊断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儿童ITP患者与非ITP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趋化因子均具有差异,CD4+、CD8+、CD3+、CCL5、CX-CL11 和MCP-1 可用于儿童ITP的诊断,各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效能.

    淋巴细胞亚群趋化因子联合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效能ROC分析

    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关联分析

    马立聪阎小霞高芳董文杰...
    547-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关联研究的方法,在包头地区汉族人群中探讨哺乳动物不育系 20 样激酶 1(Mammalian sterile 20-like kinase 1,MST1)基因多态性及其单体型与结直肠癌、直肠癌和结肠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390 例和正常体检人群413 例,留取2ml外周血用于后续基因分型;根据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人类单体型图数据库提供的中国汉族人群遗传多态性数据筛选MST1 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采用Taqman探针法进行基因分型;Logistic回归计算各SNP在共显性、显性、超显性、隐性四种遗传模型下与结直肠癌、直肠癌和结肠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共筛选出 4 个MST1 基因SNP,即rs8000、rs2234197、rs2267853、rs6073629,其中SNP rs2234197 与直肠癌发病风险有关,相对于 GG+AA基因型,AG基因型可降低直肠癌发病风险,OR[95%置信区间(CI)]=0.657(0.442~0.976);SNP rs8000 与结肠癌发病风险有关,相对于TT+GT基因型,GG基因型可降低结肠癌发病风险[OR(95%CI)=0.425(0.182~0.992)].结论 MST1 基因SNP rs2234197 AG基因型和SNP rs8000 GG基因型可能分别是直肠癌和结肠癌的保护性因素.

    结直肠癌Hippo通路MST1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分型关联研究

    炎症反应在重性抑郁障碍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

    昝翔刘璐刘志芬张策...
    554-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性抑郁障碍(MDD)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神经精神障碍.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炎症在精神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炎症过程与MDD的病理生理密切相关.现有研究证明,MDD患者存在先天性和后天性免疫失调,对患者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本篇综述旨在总结近期文献中有关炎症反应在MD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MDD的治疗提供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思路.

    重性抑郁障碍免疫系统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小胶质细胞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肠道微生物

    Sirtuins家族和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徐常玮张涓申亮亮吴元明...
    559-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是一种适应性细胞内应激机制,通过促进编码线粒体伴侣蛋白和蛋白酶的基因转录来响应应激信号.随着研究的深入,UPRmt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已逐渐明确.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uins)是一类进化上高度保守的NAD+依赖性组蛋白去酰基酶,是多种生物过程中的关键信号通路.近年来Sirtuins在衰老和代谢中的多种调节功能相继报道,也有研究明确了 UPRmt和 Sir-tuins家族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该文总结了Sirtuins与UP-Rmt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归纳了两者在衰老、肿瘤以及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阐明了Sirtuins与UPRmt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Sirtuins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衰老肿瘤线粒体代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