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安徽医科大学

张学军

月刊

1000-1492

aydxb@vip.163.com;aydxbsg@163.com

0551-5161192、5161103

230032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校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Acta Universitatis Medicinalis Anhu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是安徽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2011年改为月刊。为中文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国内外多种数据库收录。主要刊登医学科研、医疗成果和进展的学术性期刊, 本刊以本校原始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为主,兼用外单位具有省级以上基金课题论文。国内外公开发行。主办单位为安徽医科大学,主管单位为安徽省教育厅。现任主编是著名皮肤性病学专家张学军教授。 学报编辑部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医科大学校内老图书馆三楼,230032;电话:0551-5161103、5161192; ;ahykdxxb.periodicals.net.cn;yike.chinajournal.net.cn. CN 34-1065/R,ISSN1000-1492,邮发代号 26-36。 投稿信箱:aydxbtg@163.com;审稿信箱aydxbsg@163.com;修回稿信箱 aydxbxhg@163.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杜鹃花总黄酮通过抑制TNF-α/caspase-8/caspase-3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余孝海金宇孙敏琼郭欠影...
    1047-1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杜鹃花总黄酮(TFR)通过抑制TNF-α/caspase-8/caspase-3信号通路保护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术(MCAO)建立大鼠I/R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脑缺血再灌注(MCAO)和脑缺血再灌注术后TFR 200 mg/kg干预(TFR 200 mg/kg)组,制备MCAO大鼠模型,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手术后,TFR 200 mg/kg组连续14 d给予TFR(200 mg/kg)药物溶液。术后14 d,依据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血流图观察脑血流情况,处死大鼠,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或LD)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两种酶活性;ELISA试剂盒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和IL-6水平,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同时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裂解型胱天蛋白酶 3(cleaved caspase-3)、caspase-8、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处理后,MCAO导致了大鼠神经功能异常,神经功能评分指数显著升高,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和脑血流量变化明显,脑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caspase-8、TNF-α 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血清中LDH、NSE、IL-1、IL-6水平明显升高;TFR 200 mg/kg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脑组织病理损伤显著改善,脑组织中 cleaved caspase-3、caspase-8、TNF-α 蛋白的表达以及血清中LDH、NSE、IL-1、IL-6水平降低。结论 TFR可能通过抑制TNF-α/caspase-8/caspase-3信号通路减轻脑缺血缺氧性损伤。

    杜鹃花总黄酮脑缺血再灌注脑缺血缺氧性损伤凋亡

    蒲公英甾醇对Erastin诱导的软骨细胞铁死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周富丽王浩朱仁弟赵英杰...
    1053-1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蒲公英甾醇(TAR)对Erastin诱导的C28/I2软骨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方法 用Erastin诱导C28/I2软骨细胞系构建体外软骨细胞铁死亡模型,实验分为Control组、Erastin 组、TAR 组、TAR+Erastin 组。CCK-8 法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和Calcein/PI细胞活性与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毒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脂质活性氧(ROS)含量;谷胱甘肽(GSH)试剂盒检测细胞内GSH含量;JC-1染色和RH123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法检测铁死亡关键指标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TAR可以恢复Erastin处理导致的C28/I2软骨细胞细胞活力降低以及减少Erastin诱导的细胞毒性(P<0。01);与Control组比较,Erastin处理后细胞内脂质ROS水平升高(P<0。01),GSH含量降低(P<0。01),而TAR可以减少脂质ROS产生(P<0。01),增加GSH含量(P<0。01);TAR可以恢复铁死亡的C28/I2软骨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减少ACSL4蛋白的表达(P<0。01),增加GPX4蛋白的表达(P<0。01);此外,TAR可以恢复IL-1β刺激导致的软骨细胞活力降低。结论 TAR可以抑制Erastin诱导的C28/I2软骨细胞铁死亡,这一过程可能与调控ACSL4、GPX4蛋白表达有关。

    蒲公英甾醇软骨细胞铁死亡骨关节炎

    开发并验证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总生存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的预测模型

    刘栓栓王少军李朝辉
    1060-1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从监测、流行病学和终末结果研究计划(SEER)数据库中提取的数据构建列线图,预测脉络膜黑色素瘤(CM)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评估CM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生存期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从SEER数据库中提取了 2010年至2020年间诊断为CM的患者数据,纳入的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 841)和验证集(n=789)。在训练集中,进行单变量Cox回归分析;然后将其纳入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在多变量Cox回归模型中筛选独立影响因素,分别构建预测CM的3、5年OS和CSS的列线图。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通过量化列线图辅助决策的净收益来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效用,并且与SEER stage模型比较。根据已建立的列线图获得个体风险评分。结果 共有2 63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结果 显示,性别、年龄、肝转移、手术、放疗和化疗是影响CM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肝转移、手术和化疗是影响CM患者CSS的独立危险因素。CM的3、5年OS和CSS的列线图表明列线图具有较强的区分能力。此外,在OS和CSS的验证集中,DCA提示列线图具有良好的临床潜在价值。Kaplan-Meier(K-M)曲线显示,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高危组患者的OS和CSS率均低于低危组。结论 年龄、肝转移、手术和化疗是共同预测CM患者OS和CSS的影响因素。基于SEER数据库建立一个对CM患者相对完善、准确的预后列线图模型,经过校准及后续进一步完善的列线图模型可在临床中应用,在患者治疗及预后中提供指导。

    脉络膜黑色素瘤列线图总体生存率癌症特异性生存率

    基于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的多发性大动脉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图谱分析

    何川丁洋万圣云
    1068-1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snRNA-seq)技术描绘多发性大动脉炎(TAK)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基因和功能的异质性改变,阐述TAK可能的免疫机制。方法 收集确诊为TAK患者的PBMC共6例为疾病组(TAK组),同期就诊的健康人群6例PBMC为正常组(NC组)。基于snRNA-seq工作流程建库测序,下机数据采用R 3。6。2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tSNE)分析等手段对两组PBMC样本池的单个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TAK患者PBMC的免疫细胞的相对比例和含量都发生了改变;高克隆TCR可高度同源性匹配整合素beta-3的氨基酸序列;T细胞介导的干扰素γ和TNFα通路显著上调;TNFRSF13B+记忆B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所有细胞类型中单核细胞所形成的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始终最多。结论 TAK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BMC参与了复杂的调节,多种免疫炎症因子异常表达,其中单核细胞在PBMC的相互作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多发性大动脉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

    妊娠早期蜕膜甲状腺激素受体信号异常对蜕膜化进程的影响及其与流产发生的关联

    翟沐鑫李萱余涛赵丽...
    1076-1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自然流产患者蜕膜血管生成情况,并探讨自然流产患者蜕膜中甲状腺激素受体信号的表达改变。方法 收集行人流术的孕妇蜕膜。以自然流产患者作为实验组,以社会因素行人流术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人群蜕膜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蜕膜组织中甲状腺激素受体-α(THR-α)和THR-β的核转位情况,同时使用免疫组化法定位蜕膜组织中 THR-α和THR-β的分布。Western blot测定蜕膜组织中Ⅱ型脱碘酶(DIO2)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定位DIO2在蜕膜组织分布并测定荧光强度。使用免疫组化,以CD34作为内皮标志物测定蜕膜血管密度。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与流产组在年龄、妊娠天数、TSH、T3、T4等基本资料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提示THR-α和THR-β蛋白核转位置下降,同时蜕膜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甲状腺激素受体核转位减少(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流产组DIO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下降,提示自然流产孕妇蜕膜中,甲状腺激素代谢受到影响;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流产组DIO2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减弱(P<0。05)。免疫组化法CD34标记蜕膜小血管的结果显示,在流产组中,CD34+血管数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提示流产组和对照组中VEGFR-1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蜕膜局部甲状腺激素受体信号异常可能导致蜕膜血管生成减少,从而参与自然流产的发生。

    流产蜕膜化甲状腺激素受体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临床研究

    游孟哲周霞尹文文万珂...
    1081-1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进程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性,以及是否受APOE基因影响。方法 共纳入74例AD患者、85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aMCI)和81例健康对照者(HC),检测3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以及MTHFR C677T及APOE基因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MTHFR C677T不同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别与aMCI和AD风险之间的关联,以及在不同APOE ε4亚组中的表现。结果 AD组和aMCI组的血清Hcy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P<0。001),而aMCI组血清叶酸水平较HC组明显降低(P=0。017)。与MTHFR CC、CT基因型者相比,TT基因型者的血清叶酸水平明显降低(P=0。038),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P=0。00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APOE ε4非携带者亚组中,MTHFRTT基因型可能增加 aMCI 患病风险(OR=3。670,95%CI=1。077-12。509,P=0。038),在APOE ε4携带者中则无相应表现。结论 MTHFR C677T多态性可导致血清Hcy水平增高和叶酸水平降低。在APOE ε4非携带者中,MTHFR TT基因型可能增加aMCI的患病风险。

    阿尔茨海默病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同型半胱氨酸

    儿童上颌第一乳磨牙牙冠增龄性变化的初步研究

    朱绍跃魏路明袁长永刘浩...
    1089-1094,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测量不同年龄组儿童上颌第一乳磨牙的解剖参数,评估牙冠增龄性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评估了 154例4~8岁儿童患者308颗上颌第一乳磨牙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图像。用NNT软件分析上颌第一乳磨牙的多个重要指标。结果 髓顶厚度H1(左侧,P=0。01;右侧,P=0。02)和髓室底厚度H3(左右侧P<0。01)与年龄呈正相关,而髓腔高度H2(左右侧P<0。01)和腭尖的高度D1(左侧P=0。003,右侧P=0。002)与年龄呈负相关。颊尖的高度与年龄无关。4、5岁年龄组与8岁年龄组之间的H1和H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岁年龄组与6、7岁和8岁年龄组之间的H2和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第一乳磨牙牙冠的年龄相关性变化是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可以通过CBCT数据进行精确测量。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影像增龄性变化上颌第一乳磨牙髓室

    基于新型固定液制备小鼠AMD模型和人胚胎眼球高质量视网膜石蜡切片

    孙拴桃刘栓栓王少军
    1095-1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C57/B6J小鼠分别固定于传统固定液(4%甲醛液,下同)与新型固定液中,进行石蜡切片的常规制片程序,并将新型固定液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模型小鼠及人胚胎眼球HE染色石蜡切片中进行效果验证。用新型固定液处理的眼球石蜡切片质量优于传统固定液,且成功模拟了 AMD模型小鼠视网膜各层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新型固定液在制备高质量视网膜石蜡切片方面是可行的,为后续视网膜石蜡切片的有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新型固定液小鼠AMD模型人胚胎眼球视网膜石蜡切片

    HIF-2α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吴美飞刘秀凤张磊
    1098-1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消化、解毒、代谢等多种功能。因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等各种肝脏疾病引发的肝功能紊乱,在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大多数肝脏疾病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治疗方法也极为有限。低氧诱导因子(HIFs)是在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中的一类诱导低氧基因和修复细胞内环境的核心调节因子。近年来,大量文献研究了 HIF-2α在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和肝癌等肝脏疾病中的表达与调控。该文就HIF-2α转录因子的细胞特异性活性及其在肝脏疾病中的可能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开发新的急慢性肝脏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更多有用的线索。

    肝脏疾病低氧诱导因子-2α低氧

    慢性前列腺炎的神经因素研究进展

    张一凡张礼刚梁朝朝
    1102-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是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疾病,其特征是各种类型和严重程度的疼痛和炎症症状,累及骨盆、会阴、阴囊、直肠、睾丸、阴茎和下背部。大多数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即使在没有侵袭性感染源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慢性、持续性、难治性及部位的多变性疼痛。但CP/CPPS的病因仍未完全确定,神经系统与CP/CPP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觉神经系统、部分神经学相关物质。同时,神经源性炎症和中枢敏化也可能是CP/CPPS产生持续性炎症和疼痛的原因之一,并可降低CP/CPPS患者的疼痛阈值,增加盆腔痛觉。因此,该文就神经因素在CP/CPPS中作用的过程和机制进行综述。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神经因素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