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医学
安徽医学

高开焰

月刊

1000-0399

ahyxzz@163.com

0551-62827688;62811309

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永红路15号

安徽医学/Journal Anhui Med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综合性医刊,主要介绍本省在医学临床、教学、科研上取得的新成果、新发现、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提高全省医学发展水平,增进群众身体健康。读者对象是中、高级医务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杨帮东刘瑞强史建华杨超...
    463-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ePLND)对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治疗的中高风险前列腺癌(PCa)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濮阳市人民医院(1 309例)和安阳市人民医院(1 163例)进行RP治疗的PCa患者2 472例.根据PCa患者是否行ePLND,将其分为ePLND组(2 283例)和非ePLND组(189例).其中ePLND组患者2 283例,非ePLND组189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3~10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56(24,72)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状况.结果 ⑴ 术后5年:生化复发(BCR)率为60.80%,远处转移率41.22%,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率为94.78%,总生存率为84.34.⑵ 是否进行ePLND对上述术后5年生存率的4个结局指标均无影响(P>0.05);⑶ Cox回归显示,对PCa患者术后5年各结局指标而言:① Glea-son评分、肿瘤临床分期、术前血清PSA、穿刺活检针数阳性率、精囊侵犯是BCR的危险因素(P<0.05);② Gleason评分、肿瘤病理分期、肿瘤临床分期、术后切缘阳性、穿刺活检针数阳性率是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③年龄、术前血清PSA、Gleason评分、肿瘤病理分期、肿瘤临床分期、术后切缘阳性、穿刺活检针数阳性率是肿瘤特异性生存CSS的危险因素(P<0.05).④ 年龄、术前血清PSA、Gleason评分、肿瘤病理分期、肿瘤临床分期、穿刺活检针数阳性率是影响O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进行前列腺根治手术的中高危PCa患者中,ePLND对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

    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前列腺癌预后

    胃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语言流畅性变化的临床研究

    解佳奇陈仿军陶伟李政...
    469-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接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语言流畅性测试(VFT)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胃癌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化疗组(n=36)和联合组(n=34).化疗组以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联合组以奥沙利铂+替吉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方案联合治疗.在治疗前(T1)、治疗3个月(T2)、治疗结束后1个月(T3)分别使用VFT进行测试.比较两组患者语言、语义流畅性任务完成情况.结果 在语音流畅性方面,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产词正确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在时间和交互效应(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串联数、亚类转换次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存在组间和交互效应(P>0.05);T2、T3时联合组患者语音产词正确数均低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语义流畅性方面,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产词正确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存在组间和交互效应(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串联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组间和交互效应(P<0.05);联合组T2、T3时串联数、亚类转换次数低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胃癌可导致患者在语言流畅任务方面产词量降低,语义流畅性任务方面串联数及转换数下降.

    胃癌化疗免疫治疗语言流畅性认知

    双能CT降低腹部CT扫描辐射剂量可行性研究:体模实验

    赵君禄聂关伟赵德园郑立冬...
    473-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能CT降低腹部CT扫描辐射剂量可行性,及低剂量下最佳的双能CT扫描参数组合.方法 在Force CT通过腹部常规单能120 kV扫描模式和不同双能组合模式对Catphan 500体模进行扫描,并采用高级模型迭代(ADMIRE)重建方式重建图像,双能扫描模拟常规单能120 kV重建图像.分析常规扫描模式下和不同双能组合模式对腹部CT图像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和CT值的影响,计算不同扫描模式的CT值准确性误差,记录不同扫描模式CT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单能120 kV扫描模式及不同双能组合模式CT图像空间分辨力均为7 LP/cm.双能1亚组的密度分辨力最低为7 mm/1%,单能120 kV扫描及双能5亚组的密度分辨力最高为4 mm/1%.不同扫描模式下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值准确性误差双能2亚组最高,双能5亚组最低.常规腹部单能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为(117.58±6.18)mGy.cm,双能1~5亚组的辐射剂量分别为(32.41±1.52)、(44.94±2.54)、(32.58±1.70)、(38.14±1.86)和(57.33±3.38)mGy.cm,双能1组最低(P<0.05).结论 双能5(100/sn150 KV)组合CT值准确性误差小,空间分辨力及密度分辨力高,可降低患者51.24%的辐射剂量,可作为腹部CT常规检查使用.

    双能低剂量迭代重建体模腹部

    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房晓莉陶洪刘慧徐庆兵...
    478-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出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9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确诊T2DM患者26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分为试验组(n=124)和对照组(n=139).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等)、血常规、生化常规、甲状腺功能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清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血脂等因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空腹血糖(OR=0.883,95%CI:0.788~0.990,P=0.032)、糖化血清蛋白(OR=1.008,95%CI:1.004~1.013,P<0.001)为患者发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空腹血糖水平升高,糖化血清蛋白水平降低是T2DM患者出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独立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亚临床甲状腺亢进促甲状腺激素血脂血糖

    AD患者脑脊液PDGFRβ含量变化及其与认知损害和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关系

    林佛财黄铭发林志业戴永武...
    483-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脊液PDGFRβ含量变化,分析其与认知损害和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AD患者作为AD组,选择同期认知功能正常住院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参照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将126例AD患者分为轻度组(41例)、中度组(47例)和重度组(38例),比较AD组和对照组认知功能评分、脑脊液PDGFRβ、β淀粉样蛋白(Aβ)等生物标志物含量,并比较轻、中和重度组认知功能评分、脑脊液PDGFRβ、Aβ等生物标志物含量;Pearson分析AD组脊液PDGFRβ与MMSE、MoCA评分、Aβ1-42、总tau蛋白(T-tau)、磷酸化tau蛋白(P-tau)、Aβ1-40/Aβ1-42的相关性,比较AD组是否携带载脂蛋白E(ApoE)4基因患者脑脊液PDGFRβ含量.结果 AD组MMSE、MoC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脑脊液T-tau、P-tau、PDGFRβ含量高于对照组,脑脊液Aβ1-42含量、Aβ1-40/Aβ1-4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和重度组MMSE、MoCA评分逐渐减低,脑脊液P-tau、PDGFRβ含量逐渐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脑脊液PDGFRβ含量与MMSE、MoCA评分呈负相关(r=-0.441、-0.386,P<0.05),与脑脊液P-tau呈正相关(r=0.348,P<0.05).结论 AD患者脑脊液PDGFRβ含量增加,且与患者的认知功能呈负相关,与脑脊液P-tau含量呈正相关,在AD的临床诊治中应重视脑脊液PDGFRβ检测.

    阿尔茨海默病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分析胃肠减压管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王梅陈艳艳李朴李佳佳...
    487-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分析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胃肠减压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病房和消化内科4个病区住院治疗的29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留置胃肠减压管分为胃肠减压组(n=160)和非胃肠减压组(n=133),为均衡混杂因素,两组患者应用R软件进行倾向性评分,按1∶1匹配,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72 h内日均静脉补液量、肛门自主排气排便时间、经口进食时间、进食不耐受、咽喉部不适、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最终匹配到85对符合要求的患者,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胃肠减压组患者肛门自主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均较胃肠减压组提前;咽喉部不适发生率及入院72 h日均静脉补液量均比胃肠减压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进食不耐受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过程中,应掌握胃肠减压时机,减少非必要的胃管留置,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

    急性胰腺炎胃肠减压倾向性评分匹配

    精神科护士心理授权及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

    施星明柳美玲樊红李业平...
    492-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精神科护士心理授权、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的现状,并分析三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2022年6月至11月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的226名精神科护士,使用12个条目的心理授权量表、30个条目的护士职业认同量表、22个条目的职业倦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精神科护士4个维度共12个条目的心理授权及5个维度共30个条目的职业认同感与3个维度共22个条目的职业倦怠的相关性,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ping法检验职业认同感在心理授权与护士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授权、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倦怠的得分分别为(40.85±9.67)分、(106.00±20.50)分、(53.00±15.84)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精神科护士心理授权与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r=0.658,P<0.05)、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r=-0.633,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在4个维度的心理授权与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25,占总效应的19.14%.结论 精神科护士职业认同感水平不高,且存在较高的职业倦怠风险,增加精神科护士心理授权可提高其职业认同感从而降低职业倦怠感.

    精神科护士心理授权职业认同感职业倦怠中介作用

    内瘘针外露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李玲玲马逊王蓉花徐玮...
    497-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瘘针外露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使用锐针绳梯穿刺手法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动静脉内瘘患者100例,最终97例患者完成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同一患者前3个月采用传统穿刺法作为传统穿刺组,后3个月采用内瘘针外露穿刺法作为外露穿刺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流量及静脉压力、评估过程疼痛评分、渗血发生率、拔针止血时间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量和静脉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透析整个过程(进针、透析中间、拔针)中,外露穿刺组的疼痛感和疼痛评分均低于传统穿刺组(P<0.05);外露穿刺组的渗血发生率为2.22%,按压止血时间为(6.90±0.89)min,均低于传统穿刺组(P<0.05);与传统穿刺组相比,外露穿刺组患者对护理总体满意度升高(P<0.05).结论 内瘘针外露穿刺法可以减少透析过程中疼痛感及穿刺点渗血率的发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血液透析内瘘针外露穿刺疼痛感应用效果

    合肥市某口腔医院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病率和致病因素调查分析

    汪婧陶冶徐秀敏
    500-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某口腔医院学龄前儿童的龋齿患病率和影响因素,为学龄前儿童龋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来合肥市口腔医院问诊的154名学龄前儿童龋病相关资料,根据口腔健康状况分为有龋组(n=124名)和无龋组(n=30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入组154名儿童,龋病率为80.52%.有龋组年龄和女性、喜食甜食、公立医院就诊占比均高于无龋组,父母从事医疗工作、具备口腔知识以及定期口腔检查占比低于无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增加(OR=1.646,95%CI:1.158~2.341)、喜食甜食(OR=0.226,95%CI:0.066~0.775)和在公立医院就诊(OR=3.377,95%CI:1.037~1.173)是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父母具备口腔知识(OR =3.268,95%CI:1.072~9.965)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学龄前儿童龋病发病率较高,与年龄呈正相关且好发于女性,可从加强儿童饮食控制、提高父母口腔知识水平、提升非公立医院诊疗能力等方面对龋病进行预防控制.

    龋齿学龄前儿童流行病学调查影响因素

    基于决策树模型HC25病组DRGs细分组及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闫晓婷任洁李红霞张欣欣...
    505-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决策树模型HC25病组患者DRGs细分组的研究及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依据CHS-DRG分组方案进入HC25(胆囊切除术,不伴并发症或合并症)病组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n=3 844),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了解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通过建立决策树模型进行病例组合,分析分组效果及不同分组的费用标准.结果 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住院费用呈偏态分布(χ2=0.197,P<0.001);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住院费用在不同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患者来源、医疗付费方式、入院病情危重情况、术前时间、住院时间、是否有再住院计划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住院费用显著性差异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住院时间、手术方式、入院病情危重情况、性别、术前时间、患者来源、再住院计划(P均<0.05);采用CHAID共生成了7个DRGs分组,第一层分类节点变量是手术方式,第二层是术前时间、住院时间,第三层是入院时病情危重情况;不同DRGs组合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474.595,P<0.001),组合DRGs(1)的住院费用最高,权重最高;DRGs(7)的住院费用最低,权重最小;所有DRGs病组中超标费用患者共170例(4.42%),各组超标费用比例均<10%.结论 基于决策树模型对HC25病组的细分组效果合理有效,能较客观反映医疗资源消耗水平.

    胆囊切除术决策树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住院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