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安徽中医学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安徽中医学院

马宗华

双月刊

2095-7246

ahxbbjb@163.com

0551-65169048

230038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中医学院内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刊物,81年创刊。以提高为主,注重实用,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主要反映最新的中医药科研、临床、教学成果与经验。辟有理论研究、中医基本概念论析、安徽近代名老中医学术精华、新安医学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针灸经络、方药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教学研究、综述等栏目。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等。可供广大中医药人员、中西医结合工作者、中医院校师生及自学深造中医者参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赤凤迎源"针法溯源与探究

    王文慧王震吴生兵崔帅...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赤凤迎源"针法是飞经走气四法之一,首见于明代《针灸大全·金针赋》,其将"提插""捻转"等单式手法组合成犹如凤凰迎源的复式手法,达到"通经接气"的效用.其后《针灸问对》在延续了分天部、地部而施针的基础上,将人部加入针法中.《医学入门》则继承了《金针赋》,且将《针灸对问》忽略的呼吸进针法补充其中,最终形成了沿用至今的"赤凤迎源"针法,使该针法成为目前针灸临床常用的催气、行气手法.

    赤凤迎源复式针法溯源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病机

    王亚旎李莹汤梦珍郭现辉...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筋平衡可使颈椎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经筋失衡则会导致颈椎病的发生.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中医学"项痹""筋痹"范畴,其发病机制与经筋理论密切相关.经筋失衡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重要病机,平衡经筋为本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经筋理论神经根型颈椎病平衡经筋病因病机

    新安医家郑重光中风医案辨治特色探析

    毕玉贾学锋胡建鹏王丽娜...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郑重光认为中风以本虚为主,元气、阳气不足是中风的重要病机,重视情志在中风发病中的作用,辨证重视循因求证,辨有无风邪六经形证,善于合参色脉,类证鉴别.郑重光治疗中风多用温补之法,如益气健脾、温阳通脉,温里助表、祛风散寒,温脾暖肾、养血通脉等,意在培补元气、振奋阳气,以除中风不省人事、肢体偏废、言语不用等症.临证多用人参、黄芪、白术、肉桂、附子、天麻、当归等,以入肺、脾二经药物为主,温阳药辅之.

    新安医家郑重光素圃医案中风辨治特色

    余国珮"燥湿为纲"辨治脾胃病特色探骊

    陈超杰周亚东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安医家余国珮提出的"燥湿为纲"是中医辨治体系的一大创见,其以燥湿为纲,御寒热之变,统治外感、内伤诸证.燥湿相济是脾胃协调之关键因素,脾升胃降,气机方能畅达.湿邪是脾胃致病的常见因素,前人多有发挥.余国珮从燥邪立论,其以燥湿邪气为根本,重在中焦气机.治疗时强调燥以育阴,湿以益气,常用甘寒、甘咸滋润益阴,配合清肝、柔肝、养肺等诸法.无论因燥、因湿所致诸证,余国珮常加体滑而润、畅通气机诸药,力求达到畅达气机之效.对于津液不足者,余国珮好施鲜药,对于阴液亏虚者,余国珮喜用血肉有情之品.对于久病患者,以及感受外燥或素体脾虚者,余国珮注意配合养阴滋润法,顾护阴液.

    余国珮医理婺源余先生医案燥湿为纲脾胃病

    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芪黄煎剂的作用

    牛晓勇于庆生郑州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芪黄煎剂的作用.方法 收集 83 例胃癌 D2 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有无急性胃肠功能障碍(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将患者分为有AGI组 32 例,无AGI组 51 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05 独立因素纳入二项分类 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胃肠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无 AGI组比较,有 AGI组术前白蛋白、肿瘤大小、肿瘤 pTNM(病理)分期、肿瘤cTNM(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芪黄煎剂治疗是影响术后胃肠运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手术方式及术中出血量是危险因素(P<0.05),而术前白蛋白和芪黄煎剂治疗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手术后患者早期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在防治中应重点控制可加重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并重视芪黄煎剂联合肠内营养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胃肠功能障碍芪黄煎剂手术影响因素

    开心散治疗乳腺癌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

    张浩朱国旗杨绍杰任扩军...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开心散治疗乳腺癌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 63 例乳腺癌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33 例和治疗组 3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艾司唑仑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开心散联合艾司唑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协作组编制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EORTC QLQ-C30)以及血清 5-HT水平;在连续治疗 4 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 4 周后,两组 PSQI、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 EORTC QLQ-C30 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 5-H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血清 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艾司唑仑治疗,开心散联合艾司唑仑能更好地改善乳腺癌患者睡眠,升高血清 5-HT水平,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开心散失眠症乳腺癌5-羟色胺

    白竭散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唐昆陈力李明李敏...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白竭散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将 6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两组均采用痔瘘洗剂坐浴和复方黄柏液涂剂清洗创面,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白竭散外敷创面.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肛门疼痛、水肿程度、创面分泌物)评分、肉芽生长情况评分、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细胞(毛细血管数、成纤维细胞数、巨噬细胞比)及疗效.结果 术后 3d,两组创面指标(肛门疼痛、水肿程度、创面分泌物)评分及创面组织细胞(毛细血管数、成纤维细胞数、巨噬细胞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7、14 d,治疗组创面指标(肛门疼痛、水肿程度、创面分泌物)评分、创面组织细胞(毛细血管数、成纤维细胞数、巨噬细胞比)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竭散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术后临床症状,促进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

    白竭散创面愈合肛周脓肿

    吴茱萸敷脐对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运动功能和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

    李欣沈毅潘刚彭辉...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吴茱萸敷脐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运动功能和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腹部手术的 8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 例.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吴茱萸敷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运动功能、胃肠激素分泌和营养状况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进食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胃泌素水平、胃动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部手术后给予吴茱萸敷脐,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胃肠激素分泌有关.

    吴茱萸敷脐腹部手术胃肠运动胃肠激素

    电针激活Nrf2/HO-1通路抗帕金森病模型小鼠氧化应激的机制研究

    包小立李媛媛汪瑶王彦春...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风府""太冲""足三里"穴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大脑纹状体中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核因子E2 相关因子 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水平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 PD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 30 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 10 只.模型组、电针组小鼠按照 30 mg/kg腹腔注射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制备PD小鼠模型.电针组小鼠给予"风府""太冲""足三里"穴电针干预,每日 1 次,每次 30 min,连续干预 12d.其余两组小鼠不予任何干预.采用爬杆实验和悬挂实验观察 3 组小鼠行为学改变,旷场实验观察小鼠自主运动总路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大脑纹状体中TH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大脑纹状体中Nrf2、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大脑纹状体中 TH、Nrf2、HO-1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爬杆时间和悬挂时间显著缩短(P<0.05),自主运动总路程显著增加(P<0.05);小鼠大脑纹状体中 TH 阳性神经纤维较稠密;TH阳性纤维表达水平,Nrf2、SOD、CAT、GSH-Px mRNA表达水平,TH、Nrf2、HO-1 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电针小鼠"风府""太冲""足三里"穴能上调大脑纹状体中 Nrf2、HO-1 表达水平,减轻 PD小鼠氧化应激,从而提高纹状体中TH阳性纤维表达,这可能是电针治疗 MPTP诱导的 PD小鼠行为学障碍的作用机制.

    帕金森病Nrf2/HO-1通路氧化应激电针

    电针心经穴位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内侧隔核白细胞介素-2、JunB蛋白及c-fos表达水平的影响

    李锦航周美启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心经对急性心肌缺血(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AMI)大鼠内侧隔核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 水平、JunB蛋白及c-fos表达水平的影响,探究内侧隔核在针刺抗AM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 6 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 AMI大鼠模型;电针组大鼠选取手少阴心经"神门—通里"段进行干预,每次 30 min,每日 1 次,连续电针 3d,刺激电流为 1 mA,频率为 2 Hz;伪手术组、模型组大鼠不进行电针干预.采用 ELISA法检测大鼠大脑内侧隔核 IL-2 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大脑内侧隔核区JunB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大脑内侧隔核区 c-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表达水平.结果 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大脑内侧隔核区 IL-2、JunB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c-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吸光度(optical density,OD)值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大脑内侧隔核区 IL-2、JunB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c-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 OD值显著减少(P<0.05).结论 内侧隔核参与电针心经抗 AMI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电针降低大脑内侧隔核区 IL-2、JunB蛋白及 c-fos表达水平有关.

    急性心肌缺血内侧隔核JunB蛋白c-fos电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