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康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康学院学报
安康学院学报

向纪明

双月刊

1674-0092

xb@aku.net.cn

0915-3288130;3288061

725000

陕西省安康市育才路92号

安康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kang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学术季刊,为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在学术界的影响不断扩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习近平新时代伦理观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

    王宁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丰厚的伦理思想,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伦理观.从理论逻辑看,习近平伦理观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伦理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新时代人民道德生活的现实观照;从历史逻辑看,其三大历史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产生"历史性影响";从现实逻辑看,习近平伦理观的生成是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势所趋、统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所迫、全面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新征程的胜之所往.

    习近平伦理观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

    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中的"人民性"实践

    韩文霞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为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的不同,体现中国共产党文艺思想的三个经典文本(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邓小平1979年《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习近平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呈现的差异是显见的,但"人民性"是贯穿其中的精髓和灵魂,这也是党指导文艺工作者进行创作的旗帜和方向.中国当代小说创作是党的"人民性"文艺思想的生动实践.论文以此为切入点,梳理剖析当代小说创作中"人民性"实践的表现和特点,进而提炼总结三个经典文本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人民性中国当代小说讲话祝辞

    现代性与"文艺大众化"思想的生成

    曹刚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艺大众化"作为贯穿中国20世纪的文学思潮,经过30年代"左联"时期的三次集中讨论,其思想内涵、价值取向、表现形式最终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得到集中而系统的总结."文艺大众化"在现代中国由审美思潮发展为文艺运动,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与中国近现代大同思想、新的无产阶级主体与现代审美共同体交融互塑的结果.

    现代性文艺大众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守正与创新: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改造与提升

    杨运庚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推进,对高校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专业改造提升成为必然.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抓住新文科建设的历史机遇.文章梳理了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存在的现实困境,认为该专业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应坚守办学根基和优良传统,注重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同时要在学科融合、人才培养、课堂教学、协同育人、专业建设评价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守正与创新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新文科建设的时代需要、基本内涵和主要路径

    朱云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中国的新文科建设,需要回到中国的现实语境.论文认为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国家话语建构对文科的新需求推动并形成了中国新文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内在逻辑.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强调价值引领、重视教学内容的中国化和国际化构成了中国新文科建设的基本内涵,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建立学术研究新范式、创立文科管理新机制并列成为中国新文科建设的主要路径.

    新文科时代需要基本内涵主要路径

    新文科建设视域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探究

    谭诗民
    26-2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建设作为全球性教育改革运动,既是高校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困境的破解之道,也是对高校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反思和变革.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注重学生人文修养、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新文科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

    新文科建设视域下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融合探究

    崔瑜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建设为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其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分析了新文科建设"新"在何处,论证了新文科建设视域下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融合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科融合的路径:加快思维转型,巧用技术赋能;深化交叉融合,完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理念,体现产出导向;对接行业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

    新文科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学科融合

    嘉道年间清政府的陕南"山防"政略及其历史影响

    王振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陕南地处"南山老林",自古为封建王朝控制薄弱区域.康熙末年以来,数省流民聚集谋生,到乾隆末年,人数已多达数百万人.清朝于此控制虽薄弱,然胥吏、杂役盘剥太重,加之流民受"教匪"煽惑,终酿白莲教起义.白莲教起义被镇压后,清政府着手恢复陕南统治秩序,并筹划"山防"长治久安之策.时任陕南兵备道严如熤著《三省边防备览》一书,综核形势后提出办团练、安流民、筑堡寨、习兵法、兴文教等具体对策,有力地推进了陕南"棚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有效化解了"棚民"聚集带来的陕南"山防"安全问题,其中包含的一些政略思想对当今陕南社会治理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嘉道年间陕南严如煜"山防"政略历史影响

    李汉荣散文创作解码

    李锐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取作家建构作品视角,按照"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分类原则,将李汉荣散文作品分为四种类型,以此来对其创作的心路历程进行解码.在描写心事的散文中追问存在的本质;在描述文化的散文里,通过创造性阐释与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达成"视域融合";在描述社会的散文里,笔墨集中于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及那些能显现生存本质的诗意瞬间;在描述自然的散文里,将高山河流鸟兽草木变成向他走来的朋友.当这一切被召唤进入李汉荣的语言世界后,一篇篇直抵存在本质的散文佳作就建构成了.

    李汉荣散文创作分类心路历程解码

    新时代大学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构建

    仲杉董鑫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大学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意蕴与实践进路,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直观体现,也是新时期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的关键举措,将为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实现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旨在创新大学办学体制与运行机制,健全完善大学内部治理体系,把高校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新时代大学治理现代化时代意蕴实践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