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康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康学院学报
安康学院学报

向纪明

双月刊

1674-0092

xb@aku.net.cn

0915-3288130;3288061

725000

陕西省安康市育才路92号

安康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kang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学术季刊,为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在学术界的影响不断扩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话语权式微的表现、成因与改进

    刘凤娟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自媒体平台上不良信息的肆意传播、思政教师对网络话语权的忽视及师生双方网络思政话语主客体地位的转变等,都体现出当前网络思政话语权的式微.究其原因,高校思政教师的综合素养、大学生主体在自媒体环境中的话语习惯、自媒体平台建设及保障体系建设等都对网络思政话语权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不同程度的缺失及对创新的忽视,都造成了网络思政话语权的式微.高校应全面提升思政教师的综合素养,引领网络思政话语权并创新网络思政话语表达,深化自媒体平台建设,健全网络思政自媒体平台使用的保障体系,为网络思政话语表达提供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推动网络思政话语持续发挥育人作用.

    自媒体网络思政话语权式微平台

    一二三四课堂协同培养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模式创新与实践

    袁合涛王璐
    54-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创业人才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地方院校为例,探索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与第四课堂的关系,分析网络课堂的优势,结合《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出构建一二三四课堂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模式,并利用实证数据探讨其必要性和实现路径.实践证明2020年初快速兴起的网络课堂实质上是第四课堂,是继第一、二、三课堂之后的又一课堂创新,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形式,实现一二三四课堂协同联动对于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创新创业一二三四课堂第四课堂四个课堂网络课堂

    论创新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路径选择

    胡景乾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普遍存在着人才培养缺乏整体设计、教育理念落后、教学内容僵化、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成人特色不明显等问题,致使教学质量偏低,这种状况亟须扭转.创新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任务,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学习者主体地位、突出应用性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质,以"金课"建设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汉语言文学专业继续教育创新路径

    强化岗位技能,深化办学内涵——安康学院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与实践

    朱云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高等继续教育70年发展历程证明,提升学员的岗位技能是充实中国高等继续教育内涵的必由之路.中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其人才培养有自身特色.安康学院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学员岗位技能提升为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走出了一条深化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内涵的新路.

    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岗位技能办学内涵安康学院

    底蕴深厚的浪漫奇葩——比较古代的游仙诗与游侠诗

    卞良君张立颖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游侠诗和游仙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颇富浪漫色彩且思想底蕴比较深厚的两类诗.它们在反映古代士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其中游侠诗往往借助侠义精神的歌咏表现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浪漫情怀,游仙诗则多通过描述幻想中游历仙境表现作者悲观厌世、消极遁俗的颓放心理,二者形象地演绎了中国古代士人"儒道互补"的心灵世界;而二者在艺术风格上或豪放劲健或超旷飘逸,着实为中国古代诗苑增添了两枝绚丽多彩的浪漫奇葩.

    游仙诗游侠诗底蕴浪漫

    《三苏文范》"近举业者辑"考——以苏轼选目为例

    陈铠婧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苏文范》是专为科举考试辑录的古文选本.该书的选目结构呈现出实用性特征;文体排序及占比与科举考试需求有密切关系;在选文倾向上偏好选录苏轼应举及初入仕途的文章,"近举业者辑"的特征明显.研究分析《三苏文范》的编选体例与选目特征,有助于全面认识"以古文为时文"的创作形态及文学史意义.

    《三苏文范》苏轼选本科举

    四海曾裘父——临川隐士曾季狸诗歌创作叙论

    丑送邓超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曾季狸,字裘父,江西临川人,文定公曾巩之弟曾宰的曾孙.《全宋诗》收录曾季狸诗歌三十二首.其诗以闲适题材为主,通过歌咏自然山水、名胜古迹以及花石泉水等表达闲雅之情.在艺术风格上,继承了江西诗派的创作特点,善于用典,工于炼字,同时其又精于体物状景,营造浑融意境.此外,其诗用语平淡自然,句式灵巧活泼.总体而言,曾季狸诗歌成就颇高,是其家族中文学创作传统的延续,也展示了临川地域人文精粹,值得深入研究.

    曾季狸诗歌创作题材内容艺术特色诗歌意义

    论魏禧的徽州碑传文

    王鹏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魏禧精于各体碑传文的创作,其所作徽州人物的碑传文,虽然只有10余篇,但传主身份各异,且多构思精巧,风格不一,其中不乏散文名篇,是魏氏碑传文的代表.通过这些碑传文,我们既可了解明清之际的徽州人、事及地域文化,也可体悟魏禧传记散文的独特魅力.

    魏禧徽州碑传文地域文化

    论姚雪垠的"抗战加恋爱"小说

    熊文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姚雪垠是抗战时期的重要作家,他以知识分子为主角创作的"抗战加恋爱"小说通过书写战争与爱情,反映出青年知识分子在战争中的苦闷、彷徨与追求,其独具特色的创作探索体现出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革命加恋爱"叙事模式的扬弃与超越,在当时有助于激发广大青年投身抗战救亡的热情和决心.

    姚雪垠抗战加恋爱革命加恋爱知识分子

    论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解蔽"内涵

    廖燕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蔽"是对被遮蔽事物的一种解放,带有开放性与更新性.在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解蔽"之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蔽"之现实问题的遮蔽,分别从作者、读者与作品角度看"遮蔽",体现出不同主体对现实问题所做出的不同反应;二是"解"之文学创作的敞开快感,具体表现为作者在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过程中所彰显的自由性、意向性、颠覆性和现实性等特性;三是朴实叙述的"解蔽"手法,即现实主义文学注重本真性、创新性及大众性写法.三者之间依次层递.理解"解蔽"之内涵,有助于深刻把握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遮蔽解蔽敞开朴实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