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康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康学院学报
安康学院学报

向纪明

双月刊

1674-0092

xb@aku.net.cn

0915-3288130;3288061

725000

陕西省安康市育才路92号

安康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kang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学术季刊,为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在学术界的影响不断扩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郭沫若历史剧中国民形象的嬗变与重塑

    王俊虎金佳满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紧跟时代潮流,其历史剧创作运用历史题材,在紧密结合时代背景与时代主题的基础上,借古喻今,形象地反映出我国不同历史时代的风云变化.郭沫若1920年代的历史剧塑造了追求女性解放的国民形象,1940年代的历史剧塑造了追求祖国统一的国民形象,20世纪50-60年代的历史剧通过重塑武则天、曹操等历史人物,刻画出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繁荣的国民形象.郭沫若的历史剧通过不同时期国民形象的嬗变与重塑反映了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政治的发展状况.

    郭沫若历史剧国民形象嬗变与重塑

    新的"赶考"要矢志弘扬斗争精神

    李刚张静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赶考"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理想和情怀的鲜明写照,斗争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转危为安,走向胜利、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需要增强弘扬"斗争精神"的理论与实践自觉,永葆恪守初心使命的"赶考本色",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答好新"考卷",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

    斗争精神"赶考"敢于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创新

    武峥仇翠霞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讲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这堂生动、洗礼人心的"大思政课",高校需要创新教学方式.通过问题式融入,回应大学生困惑;专题式融入,把握各门思政课教学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讲红色革命故事、开展专题社会实践、运用信息技术等多样化载体,深化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增强大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七一"重要讲话思政课融入路径创新

    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研究

    吴玲杨承东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使文艺理论与时俱进,习近平在学习借鉴马克思等人文艺思想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方向,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进行了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论创新.在文艺创作方面,习近平强调创新理念,明确文艺创作的标准、导向和方法;在文艺主体方面,习近平强调文艺主体的开放性,提出文艺工作者的标准;在文艺价值方面,强调文艺对社会、民族乃至人类文化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文艺工作重要论述文艺创作文艺价值

    陕西抗美援朝运动历程及启示

    孙应平
    21-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建立之初面对的复杂严峻挑战,是一场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战争.为了保家卫国,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地开展了抗美援朝运动.中共陕西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参军参战,捐献飞机大炮,开展拥军优属,订立爱国公约,开展劳动竞赛,三秦大地到处洋溢着为夺取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贡献力量的浓厚氛围.

    陕西省抗美援朝运动历程及启示

    新时代视阈下思想政治工作论析

    贺彩艳杨家宸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政治优势之一.在当前形势下,亟须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凝心聚魄.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这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遵循.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增刻蚕桑须知》成书考论

    杨明贵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刻蚕桑须知》是近年来在陕南地区发现的一部具有较高史料性和学术性的农学古籍,但成书过程未有确论.经过梳理辨析相关文献,首次还原出其成书过程:杨屾《豳风广义》是其源头,叶世倬《蚕桑须知》为其底本,再经罗廷权和王德嘉二人接续增容补阙,终有《增刻蚕桑须知》问世.

    《增刻蚕桑须知》成书过程考论

    "单纯"与"静穆":李春平《盐色》及其系列小说的美学特征

    曹刚
    35-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春平新作《盐色》与之前的《盐道》《盐味》在审美取向上是统一的.在整体叙事中形成了"单纯""静穆"的美学特质.围绕陕南特定地域和历史文化特征,营造小说叙事空间和时间;以中国民间社会纯正精神和价值观为小说人物塑造的审美底色.小说文体上的"散文化""诗化"追求,小说中稳定的叙事空间,静邃的自然书写,形成了此系列小说特有的趋静、审美静观的"静穆"美学特征.

    《盐色》单纯静穆

    区域创新能力激活条件组态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分析

    杨齐李鑫妍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我国31个省份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分析,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基础、产业融合、政务环境、数字政府建设五方面探寻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组态和路径.结果发现,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有三条路径,分别为全面发展型、产业—环境型、稳定发展型,其中全面发展型有着较为明显的城市群特征.产业基础作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核心条件,为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三条提升路径对具有不同发展特点的区域的创新能力提升有理论指导意义.

    数字经济区域创新能力QCA方法

    基于RMP分析的紫阳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肖迪
    47-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阳富硒茶文化底蕴深厚,与当地旅游业相融合,逐渐发展出茶文化旅游新业态.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收集第一手资料,在RMP理论指导下对紫阳茶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进行分析,并从资源利用、市场需求、产品开发三个方面总结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产品开发对策,以期为紫阳茶文化旅游的科学规划和有效开发提供参考.

    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RMP分析紫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