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康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康学院学报
安康学院学报

向纪明

双月刊

1674-0092

xb@aku.net.cn

0915-3288130;3288061

725000

陕西省安康市育才路92号

安康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kang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学术季刊,为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在学术界的影响不断扩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维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困境与现实选择

    罗新远吴春娜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该战略的提出具有深远的历史、现实和战略意义,它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是解决城乡区域发展失衡问题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城乡人口结构和乡村人口结构失衡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继承村落文明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加快基层治理创新和提升基层政府公共管理能力.当前全国处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时期,战略实施过程中遇到了组织困境、人才困境、治理困境以及文化困境,其落地须在四个方面展开积极有效的探索: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鸿沟;构建乡村人才培养体系;多元主体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注重乡村文化的价值引领.

    多维视角乡村振兴现实选择

    新媒体时代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叙事策略研究

    高宝萍孟子莹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深刻影响了全球媒介环境,也为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叙事语境,开辟了全新的传播视角,提出了全新的战略要求.本文在分析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的现实意义和实践困境的基础上,运用叙事学理论对新媒体时代中国故事对外传播策略进行探究,从三个层面提出叙事策略:一是把握故事内容,提高叙事品质;二是整合媒体优势,创新叙事模式;三是丰富传播方式,完善叙事机制,为增强中国故事的传播效力提供参考.

    中国故事新媒体对外传播叙事策略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价值逻辑、内在契合与应然路向

    蒲丽霞
    15-1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筑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内在属性天然契合.讲好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提升理论品质,引领学生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坚持知行合一,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感召力和创新力,是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应然路向.

    伟大建党精神思政课融入契合路向

    青年聂荣臻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与实践——以聂荣臻早期史料为中心

    惠科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无产阶级革命家聂荣臻同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革命思想的形成,与青年时期投身五四爱国运动、赴法勤工俭学密切相关.五四运动时期,聂荣臻在江津积极参与爱国宣传和动员活动,爱国主义精神在其心中牢牢扎根.在法留学期间,他广泛接触马列书籍,积极参加争取学生利益以及维护国家权益的运动.以上活动不仅使聂荣臻的斗争能力得到锻炼,而且从实践中看清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发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这一切促使他在思想上转向马克思主义,并逐步探索出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为之后回国开展共产主义运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聂荣臻五四运动留法勤工俭学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制度理论与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构

    张俊生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高度统一.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操作,应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制度理论层面加以阐释.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唯物史观制度理论认为,交往是制度的历史性起源,制度是交往的产物,制度的现实基础是社会关系的存在方式,制度对社会生产具有规范作用,其根本诉求是对以利益为基础的权力的确认.制度建构要充分体现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及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根据唯物史观制度理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构要遵循制度标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理论化与生活化相融合的原则.

    唯物史观制度理论新时代意识形态制度建构

    《水色白河》:艺术镜像下民俗风情的诗意呈现

    侯红艳
    34-3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陕南大型民俗风情歌舞剧《水色白河》以舞蹈、歌曲、戏剧等表演形式艺术再现了山城白河的人文之美、精神之美和生态之美.在叙事建构上,隐匿、含蓄,地域文化元素与人民精神品质交相辉映;在审美呈现上,怆然悲壮与清幽灵动同生并存,异彩纷呈;在艺术表现上,传统民间技艺与现代歌舞设计巧妙融合,共同演绎了一场精彩的文化视听盛宴.

    《水色白河》民俗风情诗意呈现

    清代陕西籍女诗人张印及其《茧窝遗诗》考述

    李正梅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印,字月潭,陕西潼关人,山东巡抚张澧中女,陕西布政使林寿图继室,著有《茧窝遗诗》.《茧窝遗诗》三卷,民国三年(1914)利福公司铅印本,存张印诗共三百零二首.《茧窝遗诗》具有丰富的文献价值,其中忧时感事、戎马战争等内容,反映了清末社会和百姓生活,写景纪游、亲友赠答、伤离感怀等诗则为研究张印生平和思想提供了重要材料.张印诗多以抒写性灵为主,但言及战争民生又感慨深沉,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张印《茧窝遗诗》陕西女诗人

    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注意力失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李宝宋权华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后疫情时代线上学习广泛开展,学习者使用移动设备进行碎片化学习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注意力失焦问题逐步凸显.利用文献回溯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梳理碎片化学习注意力失焦的影响因素,选取使用移动设备进行碎片化学习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上收集学习注意力失焦调查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学习注意力影响因素模型并对各因素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探究分析.研究发现:网络环境、学习资源、自我调控对学习注意力的直接影响路径系数较高,物理环境、学业情绪对学习注意力直接影响系数相对较低;网络环境、学业情绪、学习动机对于学习者自我调控存在正向影响关系;活动设计、学业情绪对于学习者学习动机存在正向影响关系;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设计存在显著性关联.最后,围绕降低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注意力失焦的发生率,提出养成良好的媒体使用习惯、推进学习资源可视化设计和应用、实施有效的课堂反馈和学习评价、加强平台监控与督促、开展粘性学习资源建设等对策建议.

    碎片化学习注意力失焦学习资源粘性学习

    西部地方高校思政工作的时空之维和提升之策——基于对S省9所高校的质性分析

    李世宽赵喜军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支撑,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极其重要但又比较特殊.本文选取全国高教重镇S省的9所地方高校为分析对象,考察西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形势,认为存在理想和信念教育偏弱、斗争精神和本领不足、学科自信和认同较低、评价和考核存在偏差、治理体系和能力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是惯性效用、外部渗透、投入限制、队伍不活等多因复合而成.从夯实党委抓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责任角度出发,西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压实责任体系、锤炼政治品格、提升治理能力.

    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性分析

    高校师德师风存在问题对比研究——基于不同社会研究方法的比较

    丁兵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社会问题有不同的方法.高校的师德师风问题是近年来高等教育、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针对此主题的研究比较多地采用了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比分析运用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方法得到的典型结论,发现面对相同的研究主题,由于选择的研究方法不一样,最终所得结论也不尽相同.复杂社会问题的研究无恒定的范式,各研究方法之间应相互借鉴,只有发现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出客观准确的研究结论.就方法和成效来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须持续深入.

    高校师德师风文献研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