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康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康学院学报
安康学院学报

向纪明

双月刊

1674-0092

xb@aku.net.cn

0915-3288130;3288061

725000

陕西省安康市育才路92号

安康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kang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学术季刊,为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在学术界的影响不断扩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文科背景下新升本科高校学术社团建设探讨——以福建商学院国贸学社为考察对象

    林航张美涛
    64-6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文科背景下,新升本科高校设立大学生学术社团有助于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福建商学院国贸学社为考察对象,分析了新升本科高校学术社团建设存在的经费和硬件投入不足、社团师资配备薄弱、社团激励机制缺失,以及社团活动与专业教学之间缺乏协同联动等问题,认为新升本科高校需要多渠道筹集经费,加强指导教师与社团骨干的选拔和激励,建立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联动机制,培育优良社团文化,以更好地发挥学术社团的育人功能.

    新文科新商科新升本科高校学术社团

    《六一诗话》的禅学色彩

    张媚东魏耕原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阳修《六一诗话》受宋初理学与禅学的共同影响,前者因符合时代主流思想而凸显,后者因违背儒家传统价值观念而被遮蔽.讨论欧阳修禅学思想,不仅需追溯其一生与僧人、门人群体的交往情况,考虑其早年的排佛举动是否出于自愿,而且还需结合宋初复古背景,考察古文运动对宋初文坛的深刻影响.《六一诗话》一方面在诗学技艺上表现出机锋论诗、句有法眼等禅学思维,另一方面在诗学品性上体现出平淡、"蔬茹""酸馅"的禅学趣味.

    欧阳修《六一诗话》禅学

    当代寻根小说的海外经典化传播及启示

    张立友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寻根小说的域外经典化主要表现为荣获重要国际评奖、汉学家的高质量译介、海外读者的理解性认同等.在此助力下,中华传统文化、当代乡土文化、地方民间文化进入西方读者的视野,获得良好的接受效果.当代寻根小说海外经典化的传播成效表明,以文学为载体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应突出中国人的生存方式的现代性阐释与人类社会价值观走向的文学化叙述,实施海外受众需求导向的国际文学传播,积极引导域外读者的文化选择.

    当代寻根小说经典化文化传播中国故事

    《万里长城建造时》中卡夫卡的"中国想象"

    李雪华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弗兰茨·卡夫卡是西方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从未到过中国也不懂中文,但是他对中国的诗歌、绘画以及哲学都有强烈兴趣.《万里长城建造时》是其创作的直接与中国相关的短篇小说.小说中的长城作为被赋予象征意味的指称符号,其意义阐释掌握在西方话语操纵者手中.它代表的既可以是强大,也可以是虚弱;既是帝国的有效集权,也是百姓的顺从愚昧.小说构建的"长城"并不是历史事实,而是一种东方主义的叙述."长城"成为烘托主体理性进步的愚昧落后的"他者".

    卡夫卡长城《万里长城建造时》中国想象东方主义

    文学再现的限度:萨义德东方主义批评再反思

    刘骏
    83-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萨义德的东方主义批评诞生于西方多元文化主义语境,试图调和东西方在文化再现主导权之间的不平衡关系,但由于萨义德独特的文化经历和文化立场,也使其批评呈现出矛盾性和模糊性的一面.他把移民和流亡统合于其旅行理论之中,虽认识到文学再现系统与社会政治力量的纠缠,但把发声的特权预留给坚持人文主义价值的移民知识分子.萨义德对于人文主义价值的盲目坚持,使得他无法认清马克思主义对于东方的科学认识论和解放性力量.只有一种深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方式才能实现对东方的真正的解放性再现.

    东方主义移民知识分子文学再现萨尔曼·拉什迪

    近代汉字楷书横竖相交的笔顺书写面貌和成因分析——以竖与短横相接的字为例

    张薇薇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人关于笔顺的面貌描述和相关记载是比较少见的,元代以后的习字书或者字典等关于笔顺的规定逐渐明确.我们想要知道有唐以来人们在写具体每一个字的时候呈现的笔顺面貌,从传世的手写文献中进行逐字逐笔画的分析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在具体的笔顺分析中我们发现横笔画与竖笔画在交接的过程中由于长短、左右、上下的不同,会搭配出不同的笔顺面貌.本文以"長""止""非""虍"等横与竖相交的字作为代表例字,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工作:梳理此类汉字在近代汉字阶段的书写面貌;在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成因分析,从而得出横竖笔画相交接在具体书写时候的共性特征.通过分析笔顺面貌从而归纳横与竖相交时候的一条书写规则,为汉字书写规范化提供参考.

    近代汉字楷书横竖相交笔顺面貌成因分析

    《词的构式:构式形态学新进展》评介

    荚凤来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词的构式:构式形态学新进展》运用构式形态学理论充分解释了多重表征、短语词等形态现象,这些形态现象难以用一般形态学理论进行解释;通过对具体语言中的形态现象进行分析,充分印证了构式形态学中图式一体化等形态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该书在应用上对词的构式研究覆盖多种语言;在理念上不再纠结于词和短语、复合和派生的界限问题,侧重层级图式的构建;在方法上充分运用基于词的分析方法.该书为汉语词法、汉外词法对比和类型学视野下的词法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构式词法构式形态学词法构式

    从陈独秀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认知审视其思想嬗变

    孙风
    101-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独秀一生思想多变,大致可归纳为由清末的民族主义转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主义,再到"五四"不久后的社会主义.尽管过程复杂,但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不可忽视,在两次大战中陈独秀的思想也更为成熟、典型.陈独秀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认知,尤其是对战争的性质、民族问题、社会主义等诸多方面有独到而深刻的理解.然而,一以贯之的主题是强烈的民主关怀,以及陈独秀对社会主义民主认知的升华.同时,陈独秀个人思想的嬗变也验证了中国近代思想路径的转移.

    陈独秀两次世界大战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嬗变

    苦难与辉煌:西北联大社会记忆研究

    汪庆春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北联合大学组建于抗日战争时期,其组建模式为"联而不合"的临时性联合大学.南渡汉中后,西北联大旋即一分为五,进入五校并立时期,直至抗战结束.西北联大蕴含的抗日战争记忆、苦难岁月记忆、兴学强国记忆等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梳理西北联大社会记忆,从史料文本、纪念仪式、纪念空间等角度探索西北联大社会记忆的传承,有助于钩沉西北联大历史,彰显西北联大当代价值,拓展、深化西北联大内涵研究.

    西北联大社会记忆记忆传承仪式纪念空间

    内丹学对《周易》整体思维的借鉴

    魏耀武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丹道易学确立的原因,学界一般从援易以为用的角度开展讨论.实际上,内丹学与易学在思维方式上的一致性是丹道易学确立的重要原因.《周易》以太极作为宇宙生成论的本源、三才之道及顺天应人三个方面都体现出《周易》的整体思维方式.内丹学的"万物与我为一"是从本源论的角度运用整体思维.内丹学中的天施地生、天动地静及坎离交媾都是以三才之道为框架.三才之道是从本体论的角度运用整体思维.可以说,《周易》的整体思维为内丹学提供了启发和借鉴.

    丹道《周易》整体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