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孙冬梅

月刊

1008-1879

Let@vip.163.com

020-83572059;18819245035

510095

广州市恒福路60号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Journal Chinese Manipulation &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螺旋CT门静脉造影成像与胃镜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对比的价值探讨

    翟红军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SMCTP)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检查及分级间关系.方法:对68例肝硬化患者一周内做16层CT与电子纤维内镜检查两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MSCTP与内镜对食管胃底曲张程度的显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MSCTP在判断中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8%,86%,93.8%.结论:MSCTP能准确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范围程度而且无创伤性检查.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硬化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成像电子纤维胃镜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7例临床疗效观察

    钟志高
    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9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且药物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冠心病心绞痛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

    肌酸激酶-MB蛋白检测对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的价值分析

    邓敏
    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肌酸激酶-MB蛋白检测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价值,分析肌酸激酶-MB蛋白检测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并记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6小时内生化检测分析肌酸激酶-MB蛋白的检测结果,并与同时期36例健康受试者的肌酸激酶-MB蛋白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观察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组患者和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组肌酸激酶-MB蛋白的检测结果.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肌酸激酶-MB蛋白的检测结果高于健康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组患者肌酸激酶-MB蛋白的检测结果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结论:肌酸激酶-MB蛋白检测结果与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具有相关性.

    肌酸激酶-MB蛋白检测心肌梗死诊断预后

    腹腔镜联合肛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的效果观察

    张刚
    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肛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恶性梗阻临床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1月至2011年7月44例结直肠恶性梗阻患者,进行肛肠梗阻导管植入,并联合腹腔镜探查.植入结束后,对比观察植入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44例患者均成功植入肛肠梗阻导管,病患腹胀、腹痛等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呕吐现象消失.腹围、腹腔内压力、胃管引流量、减压导管引流量以及梗阻近端肠管最大横径等各项临床指标,同肛肠梗阻导管植入前相比,均有大幅下降,效果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肛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效果显著、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腹腔镜肛肠梗阻导管结直肠恶性梗阻临床效果

    轮状病毒疫苗在防治小儿腹泻的效果研究

    陈小慈梁辉鹏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轮状病毒疫苗在防治小儿腹泻的临床应用.方法:观察400例小儿,200例分为观察组,给予轮状病毒疫苗口服,200例小儿为未服用过轮状病毒疫苗,分为对照组,统一追踪随访,一年内调查在秋冬季发生腹泻情况、患病的时间及出现严重病例情况.结果:一年内服用轮状病毒疫苗组的小儿腹泻次数为(2.54±1.32),患病时间为(5.68±1.01)天,严重病例数为14例,未用疫苗组腹泻次数为(4.12±1.93),患病时间为(7.52±1.42)天,严重病例数为36例.结论:两组在腹泻次数、患病时间及严重病例数的出现等方面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目前唯一有效的方法.

    轮状病毒疫苗小儿腹泻疗效

    184例出血性中风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田爱荣季荣霞
    2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84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病例资料得出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证候特点以及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法及疗效,进而对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并做出客观可信的评价来指导临床决策.方法:将这1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仅采用一般西医内科治疗方法,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西医内科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服用中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要症状、体征及出血部位、辨证分型、日常生活能力等多个评分项目.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0.91%和87.28%;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0.82%和63.3%,两组间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目前对于出血性中风病要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医治疗为主,以保持安静,心电监护,吸氧吸痰,控制颅内压、血压及血糖,保护胃粘膜,预防褥疮及肺部感染,营养脑细胞等基础治疗和中医辨证醒神开窍、补气活血等,从结果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

    出血性脑中风中西医结合疗法西医疗法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R诊断

    梁海毛王建俭王雪松朱峰正...
    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R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结果:所有病灶均显示满意,动态、平扫增强符合率为94.1%.结论:MR平扫与动态增强相结合,具有特征性,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MR诊断、鉴别提供依据.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磁共振成像对比增强

    早期康复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

    张广宇燕莉李兰兰
    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予以心理疏导、中药熏洗、蜡疗、CPM、电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40例予以传统方法:早期制动,后期单纯康复训练.结果:早期康复能明显有效的改善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尤其对关节活动度有明显改善,与单纯康复训练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康复是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行之有效的方法.

    康护治疗下肢骨折膝关节功能障碍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进展

    井夫杰孟红岩
    2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近10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相关文献,梳理总结了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各种外治法,文献研究发现推拿、刺血、针刺、中药灌肠、中药贴敷、熏洗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提供了文献依据.

    中医外治法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研究进展

    神经运动疗法的现状、进展与问题

    肖展宏
    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肢体瘫痪是神经系统病变常见的症状与功能障碍.诸如神经系统疾病、交通事故、工矿及建筑意外都是造成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的因素,而形成偏瘫、两侧瘫、截瘫及单瘫等.这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了莫大负担.因此,在损伤急性期后各阶段,如何减少和恢复这些运动功能成为了当下康复医学研究的重点.

    神经系统病变活动功能障碍运动疗法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