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癌症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癌症进展
癌症进展

赵平

双月刊

1672-1535

aizhengjinzhan@126.com

010-65295967

100730

北京东单三条9号

癌症进展/Journal Oncology Progres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反映国内外肿瘤医学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肿瘤学学术交流。它主要面向广大从事肿瘤临床和科研的工作人员以及其它相关的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上皮性卵巢癌淋巴结切除选择的研究进展

    李华洋王瑞淇张颐张师前...
    1857-1861,1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术是治疗卵巢癌的主要方法,淋巴结转移是卵巢癌常见的转移方式,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早期上皮性卵巢癌(EOC)行包括淋巴结切除术在内的全面分期手术,可准确进行分期,指导后续治疗.前哨淋巴结切除术可能成为替代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术的重要手段,以避免系统性淋巴结切除的相关并发症.晚期EOC应切除肿大或可疑的淋巴结,这也是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一部分.复发性EOC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应严格评估适应证,权衡利弊.手术为孤立淋巴结复发的重要治疗手段,需由有经验的妇科肿瘤医师完成.本文结合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就EOC治疗中淋巴结切除的选择予以阐述.

    上皮性卵巢癌淋巴结切除术全面分期手术肿瘤细胞减灭术

    抗体偶联药物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袁渊胡赛男黄佳圆许婷...
    1862-1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BC)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以分为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及三阴性乳腺癌(TNBC).根据分子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对改善BC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抗体偶联药物(ADC)通过连接子将细胞毒性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对TNBC的治疗效果显著.目前,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ER3)、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溶质载体家族39成员6(SLC39A6)等作为靶点的ADC研究取得了进展,对TNBC的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ADC治疗TNB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三阴性乳腺癌抗体偶联药物分子分型治疗

    肿瘤微环境的乳酸代谢与监测

    曾琳叶小婷叶芷韵何宏栩...
    1868-1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酸是一种多功能小分子化合物.机体中的细胞在缺氧或无氧的条件下会启动糖酵解将丙酮酸转化为乳酸.而当机体处于炎症等病理状态下,即使含氧量正常,葡萄糖摄取和糖酵解也会增加,从而分泌更多的乳酸.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中的乳酸代谢与肿瘤微环境(TME)的重塑有关,乳酸可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影响浸润免疫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进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降低免疫疗法的治疗效果.通过生物传感器监测TME中的乳酸含量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进展和治疗效果,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文对TME的乳酸代谢与监测进行综述.

    肿瘤微环境乳酸代谢乳酸监测生物传感器

    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张宏健段红洁杜春红
    1872-1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影响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具有多种不同的表型,其治疗具有较大挑战.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类复杂的疾病,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多个遗传变异与表观遗传改变.目前,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诊治还存在很多问题,常规疗法以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但因肿瘤的异质性及患者的个体差异,临床疗效不理想.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加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存影响的研究进展

    单扬龚冠闻江志伟
    1876-1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阶段,结直肠癌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相关研究大多是关于术后短期结局,而关于术后长期生存的研究较少.研究ERAS对患者长期预后的改善作用将进一步挖掘ERAS的潜在价值,推动其更广泛地用于临床中.本文从减轻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和改善免疫抑制、减轻手术相关炎症反应、改善营养不良状况和维持肠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4个方面对ERAS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存情况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ERAS方案在临床中的应用、推广提供依据.

    结直肠癌加速康复外科长期生存

    长链非编码RNA作为竞争性内源RNA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陈卓静徐王昕牛丽娜
    1881-1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癌是一种致死率高的妇科恶性肿瘤.早期卵巢癌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因此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疾病晚期,从而错失最佳手术时机,导致患者预后差.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可以预测卵巢癌患者的病理变化,能为预测患者预后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物.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卵巢癌的发生、侵袭、转移和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故本文对lncRNA作为ceRNA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卵巢癌的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为临床诊断、治疗卵巢癌提供理论依据.

    长链非编码RNA竞争性内源RNA卵巢癌

    子宫内膜癌分期演变

    高崧昆王建东
    1887-1890,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中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肿瘤分期是对肿瘤严重程度的分类,是制订治疗策略的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规模观察性研究的开展,肿瘤分期标准因人们对疾病认知的深入而改变,了解肿瘤分期的演变过程有助于理解并探索肿瘤相关知识,更全面地了解子宫内膜癌.本文对子宫内膜癌分期演变过程及原因进行总结,旨在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思路.

    子宫内膜癌肿瘤分期演变

    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在一线治疗缓解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

    黄德鸿李岱阳项颖李玉侠...
    1891-1895,1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在一线治疗缓解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一线治疗后缓解的166例DLBCL患者依据是否采用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采用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对照组未采用维持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情况、治疗期间静脉血栓栓塞(VTE)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依据深静脉超声诊断结果将观察组患者分为VTE组(22例)和非VTE组(83例).比较VTE组和非VTE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经济情况、DLBCL类型、国际预后指数(IPI)分层、首次乳酸脱氢酶(LDH)、最终疗效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TE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TE组与非VTE组患者年龄、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剂量及疗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VTE组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V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可以改善一线治疗缓解后DLBCL患者的疗效,临床需在治疗早期关注并加强管理VTE及心血管疾病.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来那度胺维持治疗静脉血栓栓塞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一线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张细红何燕华邱卫璠邹方友...
    1896-1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顺铂(一线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78例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吉西他滨+顺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榄香烯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CD3+、自然杀伤(NK)细胞、CD4+/CD8+]、生活质量[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NK细胞、CD4+/CD8+均低于本组治疗前,KPS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CD3+、NK细胞、CD4+/CD8+、KP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榄香烯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NSCLC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非小细胞肺癌榄香烯注射液吉西他滨顺铂疗效安全性

    不同区域神经阻滞方案在老年直肠癌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的比较

    王桂飞苏光磊任俊明毕竞...
    1900-1902,19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和腰方肌阻滞(QLB)方案在老年直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2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直肠癌患者根据区域神经阻滞方案的不同分为QLB组(n=44,超声引导下QLB方案)和TAPB组(n=48,超声引导下TAPB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舒芬太尼总用量、术后恢复情况、血清学指标[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6、12、24 h,QLB组患者舒芬太尼总用量均低于TAP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TAP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TAP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PGE2、5-HT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QLB组患者血清PGE2、5-HT水平均低于TAP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QLB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能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用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腰方肌阻滞腹横肌平面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