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下旬刊)
北方文学(下旬刊)

闫钢领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下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英语语言文学看《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形象

    黄婷
    4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经典代表作品,同时也在国际上也有着极高的知名度。该作品中通过人物描写等手法的运用,向读者呈现出了圣地亚哥等经典形象,同时也体现出了海明威本身的英语文学驾驭能力。本研究从英语语言文学视角来看,对作品中圣地亚哥的形象进行全面的剖析,一方面从方式应用的角度出发揭示英语语言文学本身的特色与美丽,另一方面旨在以英语语言文学为视角,对圣地亚哥的情感世界和海明威的创作本心进行探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提供系统的参考。

    英语语言文学《老人与海》圣地亚哥形象情感

    本性迷失的悲剧——剧作《天边外》探析

    张利娟
    4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剧作《天边外》描述的是人在努力追求梦想以及后来梦想逐渐破灭的悲剧,其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便是人类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一旦迷失了本性,那么最后就会导致人生命运悲剧的发生,这一剧作的作者是奥尼尔。作为一名伟大的悲剧作家,奥尼尔的作品中大多是用作品的悲剧性来表达意味深长的美,这种悲剧色彩的美往往更能直击人类的内心,由此这种美也更显崇高和悲壮。这一剧作也向我们阐述了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所处何种环境,都不能放弃希望,更不能迷失自我,尽管人生的结局可能是悲剧性的,但是也应该尽自己所能,找到生命的价值。

    本性迷失剧作《天边外》命运悲剧

    论毛姆《面纱》中的中国形象

    公妍懿
    5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纱》中,毛姆以他独特的行文风格为读者们展现了西方视角下的中国。从他锋利、尖刻的笔锋与书中瑰丽的异国氛围中,不难感知毛姆对于中国的矛盾态度。一方面他崇尚中国传统文化,怀揣以古老智慧救赎西方崩溃文明的希望。另一方面却又碍于自身西方人的身份,以西方为上的态度冷漠地审视着这片腐朽残败的土地与人民。

    《面纱》中国毛姆

    卡夫卡小说《判决》中的"空白"解读

    张雨
    5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伊瑟尔的接受理论认为,文学文本中的空白能召唤读者、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文本空白的填补,实现与作品互动,从而生成文学作品的意义。小说《判决》隐晦的叙述风格与文本结构中的大量空白使小说自问世以来一直存在众多的文本解读,文中的种种空白则通过大量悖谬表现出来,本研究将以伊瑟尔的"空白理论"为指导聚焦《判决》一文中的人物塑造空白与叙事情节空白。

    《判决》卡夫卡伊瑟尔空白理论

    永恒的艺术——布宁《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中的时间解读

    李欣
    5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布宁1933年凭借作品《米佳的爱情》成为俄罗斯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其唯一的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作家通过记忆的回溯建构了多个断裂式的人生片段,过去与未来的交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构成了一幅流动且立体的图景,更为重要的是,在复杂的时间文本中夹杂着作家自身对生命的理解。

    布宁《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永恒生命

    空间批评视角下的《神谕女士》

    彭爱英
    5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谕女士》是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描述了一位加拿大中产阶级白人女孩琼·福斯特的成长历程。本文将运用亨利·列伏斐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分析女主人公的生存状况,从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征和表征的空间三个维度探究其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指明流动性的空间对女性生存的意义。

    女性空间生存

    《无望的逃离》中的新"多余人"形象

    张雪倩
    5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90年代俄国社会剧烈的动荡造就了新的知识分子形象。《无望的逃离》中的主人公巴士马科夫兼具多余人与小人物的特点,在新的历史境遇中丧失掉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不断地逃离,把精神空白留给生理欲求。

    巴士马科夫多余人小人物

    论昆德拉《不朽》中的"不朽"主题

    王明媚
    6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米兰·昆德拉在其长篇小说《不朽》中,描绘了不同的人对"不朽"的追逐或拒绝,探究了何为"不朽"。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追求"不朽"的不同方式以及人物生活的处境和结局,揭示典型人物由于对不朽持有的不同态度而走向了不同轨迹,让读者去思考不朽的意义与实质。

    不朽自我生活态度

    "那不勒斯四部曲"中的复调结构:不同女性观念的对话

    吴斯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那不勒斯四部曲以埃莱娜为第一人称叙述者为我们讲述了两个女主人公埃莱娜和莉拉长达五十多年的人生轨迹,被誉为一部女性成长的史诗,毫无疑问的是女性成长的命题在这套书中具有核心的地位。该书反映了代际、代内的女性观念的交流和碰撞,形成了多元的对话。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角度,在本书中塑造的女性群体内部探讨埃莱娜与母辈、另一主人公莉拉、埃莱娜自己内心以及其余女性形象四者之间相互对话而形成的复调结构。

    那不勒斯四部曲对话复调结构女性主义

    论《荷马史诗·奥德赛》的叙事主题

    张芃葳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荷马史诗》中《奥德赛》这部长诗的叙事里,既有歌颂希腊英雄在与险恶的自然环境做斗争时所表现出的惊人勇气、坚强意志和高超智慧;又有主人公历险过程中在各种海岛上发生的离奇故事的描写;还不乏鲜明的对男性主人公历险过程中或洋溢着爱情或给予帮助或造成阻碍的女性形象的描写。这些英雄形象、海岛、女性形象等叙事主题都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环节。

    《奥德赛》英雄主题海岛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