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下旬刊)
北方文学(下旬刊)

闫钢领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下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梦境的解读——论关汉卿元杂剧的"梦"观念

    梁永胜梁斐
    2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关汉卿现存的杂剧中,有相当数量的剧作中使用了梦兆现象。笔者从其中的梦境片段出发,进一步阐释关汉卿笔下的梦兆现象的特点,以及关汉卿的创作意图与梦兆的关系,进而分析梦兆这一艺术现象对于后世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以期达到更全面、更深入地解读关汉卿的经典杂剧创作的目的。

    关汉卿元杂剧梦兆现象

    烈女与才女:清代文人塑造的两种女性形象

    杨增良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社会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提高,特别是江南地区丝绸等手工业的发展,女性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与此相应,女性在文化领域也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女性形象出现"烈女"与"才女"并行的局面,这是清代社会不同群体文人塑造的两种女性形象类型,代表了不同文人群体文化权益书写。

    烈女才女文人群体女性形象

    苏轼节序词及其影响研究

    贾亮亮
    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词佳篇,其中节序词五十余首,涉及立春、上元、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序。苏轼节序词或是描写了当时我国传统节序的文化民俗、风土人情,或是由某一节序引发的感慨抒情,或是记述了某一节序当时的盛况,后人透过作品阅读可以领略千百年前的节序风俗图景,感受到我国节序文化一脉相承,并生发出深厚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

    苏轼节序词意象传统节序文化影响

    《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中思妇情感世界解读

    李阿利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妇诗源远流长,它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出现,可以说是和彼时的社会历史环境紧密相关的,同时也是文学自觉的产物。提到思妇诗,汉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是不得不说的。此诗多采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含蓄蕴藉,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解读本诗中思妇的情感世界,可以说是一句一情,句句皆情。言短情长,相思之苦,跃然纸上。

    思妇《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情感世界

    文学作品中的隐喻艺术思维——李清照的词《鹧鸪天》

    陈婷
    2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起初人们对隐喻的研究还局限在修辞学的领域,后来逐渐发展到认知心理学、符号学、哲学、阐释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对隐喻艺术思维的研究也更加透彻和清晰。可以看出,隐喻艺术并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人类认知和表达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古代就有许多诗人在创作的诗词当中使用隐喻的艺术思维,给诗歌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为诗歌注入了灵魂。本文基于对隐喻艺术思维基础理论的分析,在深入剖析隐喻的内涵、特点、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李清照的词《鹧鸪天》进行隐喻艺术思维方面的赏析,以期能够加深对文学作品中的隐喻艺术思维的理解,使隐喻艺术思维能够在更多文学作品中发挥作用。

    文学作品隐喻艺术思维李清照《鹧鸪天》

    庾信的人生经历与功业意识——以《哀江南赋》为例

    赵颖慧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庾信建功立业的抱负随着人生经历发生变化。观其一生,庾信的功业意识以出使西魏、江陵之祸、任麟趾学士三件事为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庾信功业意识的强烈期,力求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第二阶段为其功业意识的消沉期;第三阶段其功业意识再次高涨。

    庾信人生经历功业意识《哀江南赋》

    《文心雕龙》中观中国古代文学维务折中的思维特点——以刘勰对司马相如的部分评价为例

    高彬倩
    3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心雕龙》对司马相如的评价涉及的篇目有22篇,其中直接做出褒贬性评价的有18处,褒扬有9处,贬抑有9处[1](其中《神思》篇贬义不明),以此为基可从中窥见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维务折中的思维特点。

    《文心雕龙》司马相如惟务折中

    布尔加科夫《狗心》中的叙事控制机制探讨

    田君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布尔加科夫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他的代表作《狗心》《大师与玛格丽特》等作品,以独特的诗歌视角和审美模式将叙事的内容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这些代表作在二十世纪俄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文学地位.在布尔加科夫创作的作品中,幽默和讽刺是其最主要的风格,同时通过运用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以及动物的表现形象,进一步丰富小说的层次和意义.在叙事方面,布尔加科夫主要是运用固定式人物有限视角和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来进行叙事的,通过这两种视角会使得文章的叙述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叙事效果,而这种叙事时空的灵活多变性正是布尔加科夫小说的重要特点之一.本文立足于实际,结合当前学术界对布尔加科夫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以布尔加科夫的作品《狗心》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布尔加科夫小说叙事特征的基础上,对作品《狗心》的叙事控制机制进行探讨.

    《狗心》布尔加科夫叙事特征控制机制

    刘宇昆经典作品中东方情怀三层情结浅析——以《手中纸,心中爱》为例

    李光
    4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的作品以其深厚东方情怀色彩的情节和整体观,从作家本人独特的视角唤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尤以《手中纸,心中爱》这部作品最具代表性。很多人从多维视角咀嚼这个别有韵味的小说。本文会从小说中故乡情结、故乡之语情结和故土过往情结三个角度来解析,旨在诠释这部作品独特的东方情怀人文关怀和独一无二的文学魅力。

    东方情怀三层情结

    勃朗特姐妹作品中的女性主义及爱情观

    苏小轩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勃朗特姐妹作品中的女性主义及爱情观为出发点,首先阐述了勃朗特姐妹所处的父权制盛行的时代背景,认为文学创作是对一个时代的反映与模仿,处在当时畸形的社会背景下的三姐妹通过自己的作品为当时时代和社会中的女性命运进行了抗争。后又阐述了风格迥异作品中的共同女性主义之声,展现了勃朗特姐妹对当时的父权制社会的抵制。勃朗特三姐妹作品中极具女性主义色彩,但却体现了不同的爱情观:夏洛蒂·勃朗特认为在爱情中,女性无论是精神、人格上都应当具有属于自己的自由与独立性;艾米莉认为爱情应当是自由的,不应被欲望或物质所虏获;安妮·勃朗特认为爱是自主与责任。

    勃朗特姐妹英美文学女性主义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