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下旬刊)
北方文学(下旬刊)

闫钢领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下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德彪西《意象集Ⅱ》的创作背景及风格特点研究

    张禹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彪西是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闻名的法国作曲家,他是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之一,有二十世纪"印象派音乐之父"的称号,为现代西方音乐谱写了非凡的篇章。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德彪西的艺术成就以及德彪西《意象集Ⅱ》的创作背景,并对于德彪西印象派的音乐特点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关于德彪西对音乐风格的理解,本文选择以德彪西于1907年创作的钢琴作品《意象集Ⅱ》为例,并对于德彪西的创作经验与音乐风格的特点,以及德彪西在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中也有非常详尽的论述与探讨。

    德彪西创作背景风格特点

    试论"感物说"的发展与定型

    谢雨霏
    6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感物说"贯穿了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历程,是古代文论的重要范畴。"感物说"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代,理论家与诗人们在实践当中逐渐完善了其概念与意涵,用以揭示文学的本源。

    诗歌感物说文学理论

    贝多芬《c小调第七小提琴奏鸣曲》演奏技巧以及音乐风格探究

    贾双旭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德国历史上杰出的音乐家,他的曲风既有欧洲音乐的古典曲式也有接近浪漫时期音乐的风格,他加以创造并加以利用再一次发展,写出了许多鲜明的思想内容并用完美形式的形式加以阐述,利用动人的情感并加上复议戏剧化的变化相互融合产生的音乐,他的作品包括交响乐、室内乐和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曲子。虽然他的大部分音乐成就体现在他对交响曲、序曲和钢琴奏鸣曲创作上,但他对小提琴协奏曲创作方面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他的这首《c小调小提琴奏鸣曲》是小提琴经典作品中很著名的一首,是所有小提琴家都非常喜演奏爱的一首作品,经常被人在各种盛大的场合演奏。并且每逢演奏接受后都会得到大量的喝彩和掌声,它是世界小提琴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小提琴作品填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主体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个人简介,出生年代和背景的介绍;第二部分是对《c小调第七小提琴奏鸣曲》音乐风格进行分析,包括了音乐风格,乐句处理等音乐特点的分析;第三部分是对《c小调第七小提琴奏鸣曲》这首作品中的演奏技巧方面的深刻剖析。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c小调第七小提琴奏鸣曲》演奏技巧音乐风格

    从颓废作家到"现实主义"作家——评卢卡奇对卡夫卡的评论的尴尬反转

    肖蕾
    7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家,卢卡奇坚持以总体性理念为根据的现实主义文学观,使其不可能认可现代主义文学非人化、碎片化的描写世界的方法。吊诡的是,在卢卡奇前后期的作品中,对现代主义作家卡夫卡有着截然相反的评价。造成此种差异的原因并非是其对现代主义产生了新的看法或对自己的现实主义理论有了更深刻地理论扩展,而是其用政治批判代替了美学批评。这显示出卢卡奇的理论有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的一面。

    卢卡奇卡夫卡现实主义

    浅析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王琪
    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以摄影和电影为典型代表的机械复制使得传统艺术所特有的"灵韵"逐渐消逝,由此带来艺术生产方式和接受方式的变革,传统艺术的崇拜价值开始向展览价值转变,并且由于大众的参与,艺术作品的功能越来越趋向于消遣娱乐。

    本真性灵韵崇拜价值展览价值接受方式

    论编结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吴蓓杨溶溶
    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为视角,对海南传统编结艺术创作进行分析研究。在纤维艺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兼具视觉肌理与触觉肌理双重表现的纤维材料及编结艺术,能够很好地利用传统工艺的创作手法进行艺术创造,增强创作表现形式,表现空间从二维平面跨越到三维立体,创意方案灵活多变。编结技术能够有效地体现地方特点、增强艺术效果与品质,推动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传统文化编结艺术创新性纤维艺术

    现代设计语境下红色文化符号再设计研究——以"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符号为例

    许婷芳
    78-79页

    论白璧德"国际人文主义"的思想线索

    李欢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璧德在遇到学衡派弟子后,开始将儒学融入了其理论体系,并最终提出"国际人文主义"的构想。虽然"国际人文主义"的内涵极为丰富而复杂,然其中仍有一以贯之的思想线索:实证主义的方法、二元论、经验的三个层面。梳理这些线索成为解读白璧德"国际人文主义"思想的关键。

    白璧德学衡派国际人文主义儒学

    萨满教文化与东北文学的关系探索

    禚子溪徐晶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萨满教文化作为一种普泛性宗教文化,对东北文学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为此,首先本文简单的对萨满教文化进行了概述,明确其存在于东北地区,具有时代意义。其次重点究了萨满教文化与东北文学的关系,表明萨满教文化投射于东北文学中,探讨了萨满教文化与东北地域文化精神的联系。最后论述了东北作家对萨满教文化的态度,以期深化对萨满教文化的理解,进一步明晰宗教文化产生的不同影响,为关注此类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东北文学原始宗教萨满教文化自然地域文化精神

    浅析生态主义视角下爱默生的自然观

    梁小燕
    86-8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过阅读和梳理爱默生的文学著作,深度理解其自然思想基本内涵中的两个层次:外部自然和内部自然,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的萌芽。从而分析出其对唤醒美国作家生态意识的作用,即促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伦理观的孕育,对生态问题的启示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爱默生自然生态主义超验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