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下旬刊)
北方文学(下旬刊)

闫钢领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下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试析"他人即地狱"观点在埃内斯托·萨瓦托小说《隧道》中的体现

    洪欣荷
    46-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隧道》(El túnel)是阿根廷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埃内斯托·萨瓦托(Ernesto Sábato)的第一部小说。主人公卡斯特尔回忆并自述与其情人玛丽亚相识、相恋再到怀疑、猜忌的故事。最后,卡斯特尔认定玛丽亚对自己不忠,便将她杀害。除交代主要情节外,其余内容都是这位画家卡斯特尔的心理描写,篇幅几乎占三分之二。萨瓦托的存在主义思想在该书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卡斯特尔在任意揣摩、过度剖析中趋向疯狂,走进内心深处的隧道——无尽无解的孤独。《隧道》引发了读者关于"人的存在、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等方面的思考。本文结合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他人即地狱"的观点,对小说中卡斯特尔面对的三重地狱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隧道》中表达的孤独与隔绝主题。

    《隧道》他人即地狱存在孤独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香水》

    何玉鲜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水》是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于1985年发表的第一部小说,出版后便轰动了德语文坛,由它改编的同名电影也颇具好评。这部作品虽在艺术创作形式上不算标新立异,但作家聚斯金德对语言出色的驾驭能力,把读者引入一场感官的盛宴,让读者在看完小说后几乎忘了善与恶,香与臭,美与丑的区别。由此有关《香水》的主题解读颇具争议,学者从每一个角度分析这部作品都会受到不同的启发。本文从女性主义的主观视角来分析《香水》主人公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身边的女性。

    女性主义聚斯金德格雷诺耶

    从空间理论视角解读《月亮谷》中的"家"

    普春梅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聚焦于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长篇小说《月亮谷》,运用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论,分别从表征的空间、空间的表征、空间的实践三个方面来解读《月亮谷》中的"家"。在美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普通阶层的工人成为边缘地带的他者。罢工运动解构了"家"这一空间,小说女主人公撒克逊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在利益与暴力所表征的空间内,撒克逊的精神空间弥漫着创伤。但是,撒克逊采取的一系列空间实践,使得她重构了"家"这一概念,并最终寻找到理想的家园——月亮谷。

    杰克·伦敦《月亮谷》空间三元论

    对于自我身份认同的追寻——浅析村田沙耶香《人间便利店》中的主人公形象

    陈沛妍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作家村田沙耶香创作的《人间便利店》于2016年获得日本芥川龙之介文学奖。小说以古仓惠子的女性视角展开,通过讲述古仓对自我身份的认识从困惑怀疑到释然接受,回归便利店人生的过程;而男主人公白羽是典型的废柴形象,他充斥着男权色彩,对自我的认识混乱而矛盾。村田沙耶香透过独特幽默的笔触,荡出古仓惠子与白羽之间荒谬而奇幻的碰撞,强化作品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与反讽。

    村田沙耶香《人间便利店》人物形象

    《故乡》与《活着》女性悲剧形象比较

    金真慧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朝鲜与中国一衣带水,文脉相通。本文以两位现实主义作家李箕永与余华为代表,比较分析《故乡》与《活着》中的女性悲剧形象。两部作品皆是描绘动荡的大时代背景下,农村人民的生老病死与悲欢离合的女性命运。整篇研究从比较文学的视野出发,运用平行研究方法,侧重分析凤任、菊实、甲淑、福贵娘、家珍、凤霞在性格上的异同,从而总结出造成女性悲剧的社会、家庭、性格等方面的因素,为今日女性实践提供现实的参考和借鉴。

    李箕永《故乡》余华《活着》女性悲剧形象

    "美墨边境"与"黑勒"的灵魂内涵与哲学视域对照——浅谈科马克·麦卡锡与刘亮程的边地书写

    潘思蓉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马克·麦卡锡是当代美国小说界四大天王之一。他的《边境三部曲》(《骏马》《穿越》《平原上的城市》)是由南方哥特风格转入西部牛仔书写的典型之作。刘亮程被誉为"乡村哲学家"。他们都是本国西部边疆文坛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在地缘环境、创作手法等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同时又展现出中西不同文化熏陶下的审美视角差异。尽管研究者众多,但少有人将两位作家进行系统比照。本文试图从两位作家的边疆书写出发,分析其后的审美意识、哲学意蕴等成分。

    科马克·麦卡锡刘亮程边地书写《边境三部曲》《捎话》

    进化论与中日近现代的文学进化观

    杨文昌
    63-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现代中日两国的发展观的思想资源主要来源于西方的进化论,也正是由于进化论的影响,使得中日近现代的文化先驱把西方视为人类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文明进程中新进的亦是先进的一级,因而西方的文学存在自然对我们具有毋庸置疑的示范功效,西方文学进化到现今阶段的历史进程几乎被框定为东方文学的未来行进路线。同时,社会有机体论使得"个体"观念、"个性"意识逐渐从近代中日两国的社会思潮中凸显出来,进而成为文学进化观念的核心内涵。

    进化论文学进化观个性

    元杂剧旦本戏与班社演员关系考论

    吕稳醒孙弋岚韩金森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旦本戏是由正旦主唱的杂剧。元杂剧旦本戏的大量出现和繁荣是中国戏剧史上的独有现象,戏曲发展和文化价值传承,必然离不开演艺主体的演出实践。本文从班社演员演艺角度出发,从三个方面考论其与旦本戏形成和发展繁荣的相互关系。元代大量乐妓演员的出现,使"旦色"得以发达,促成旦本脚色体制的最终确立;元代家庭戏班的普遍存在与旦本戏"一角主唱"的演唱体制紧密相关;演艺市场的竞争催生出许多色艺俱佳的头牌演员和名角,也直接促进了旦本戏的繁荣。

    旦本体制乐妓家庭戏班演艺市场

    解析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编导法则

    艾鹏
    6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群众文化艺术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艺术品类,是最能够被大众所接受的艺术形式之一。因此群众文化艺术舞蹈深受业余舞蹈爱好者的喜爱,他们不仅利用艺术舞蹈锻炼身体,还以此方式保证自身的愉悦。对群众文化艺术舞蹈进行编导可以深入群众了解其喜好,不仅可以造福更多人群的娱乐生活,还可以使自身的编导能力得以体现与成长。

    编导法则群众艺术构思即兴群众文化艺术舞蹈

    民族民间舞蹈素材在创作实践的"取"与"舍"——以《魂归故里·辫子魂》为例

    巴斯基
    6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各民族地区各显异彩数以万计、种类繁多的民族民间舞蹈素材。千百年来,先民们创造了灿烂多彩、底蕴深厚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自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化、工业化以后,所有传统文化都面临"文化根性"薄弱的忧虑,随着现代商业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地区也受到商业文化的冲击,近三十年来急剧的社会变革,使传统艺术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民间舞蹈在现代的商业文化面前变得虚弱且被动,人们无法回避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转而对商业化盲目追崇[1]。

    民族民间舞蹈素材创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