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下旬刊)
北方文学(下旬刊)

闫钢领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下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汉维语气词"呢"和"?u"的语用功能对比分析

    范纯瑞祁阳
    142-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呢"和"?u"是汉语和维吾尔语里常见的语气词,且在汉维互译的过程中经常被认为等同。通过观察发现,"呢"和"?u"在语用功能上存在差异。基于前人研究基础,对于两者共性和个性进行阐释,得出二者确实在语用功能上存在些许差异。

    语气词"呢""?u"语用功能

    对外汉语教材词类标注分析——以《文化全景》为例

    王令尹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词类划分问题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讨论本体研究、词典和对外汉语教材词类分类情况确定对外汉语教学中词类标注应以十二类为宜。《文化全景》中词类标注时应注意同形词、兼类词、量词问题,在十二类的标注下对教材中的生词进行词类标注,并进行说明。

    《文化全景》生词词类标注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圣诞致辞中的身份构建

    李思思
    147-148,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选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2009—2018年的圣诞致辞作为语料,从认知指示转移的视角分析其个人身份构建,即人称指示语的转移。研究发现:圣诞演讲的文本对第一人称复数的使用最多,其次是第一人称单数,最后是第二人称。通过人称指示语的转移,伊丽莎白二世的身份在不断构造,从而达到其交际目的。

    伊丽莎白二世人称指示语圣诞致辞身份构建

    佛得角学生汉语塞擦音偏误研究

    王丽萍
    149-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汉语的国际地位也随之越来越高。佛得角是跟中国建交很早的葡萄牙语国家,自2016年佛得角大学孔子学院建立以来,佛得角的汉语教学工作逐渐大范围推广,吸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学习者,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偏误问题和教学挑战。笔者自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佛得角大学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汉语教学活动,掌握了很多一手的教学资料。本文从汉语和葡语的语音系统对比入手,结合学生的发音实例,具体分析佛得角学生学习汉语塞擦音的偏误情况,并且给出切合恰当的教学建议[1]。

    佛得角孔子学院汉语语音偏误

    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呢"的维译——以《四十一炮》为例

    地丽热巴·伊力夏提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气词是一种虚词,它是用来给词、词组或句子增添各种不同的语气的词,是表达各种语气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莫言的小说《四十一炮》为语料来源,从句末语气词"呢"的在不同句类中的分布情况出发,分析和总结了句末语气词"呢"在不同句类中其维吾尔语翻译情况。

    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呢"维译

    英汉中"猫"的概念隐喻对比

    亢彤琳
    15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能力,从英汉对猫的隐喻对比分析中,发现人对事物的认知既有共性也有差异,说明人对事物的认知受两方面的影响:普遍认知和历史文化因素。研究归纳了英汉思维认知层面中对猫的看法并得出结论:在猫喻人中,英汉思维差别不大;而在猫喻物中,英文中更重视猫的个性特点,中文中则偏向使用猫的外形特点来描述物体。

    隐喻对比分析隐喻映射

    从话轮分配角度浅析《阿甘正传》

    秦豆
    156-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话轮转换作为会话分析的核心,引起众多学者的兴趣,他们主要研究日常会话和机构会话中的话轮转换,很少有学者研究电影中的对话。本文基于话轮转换理论从当前说话人选择和听话人自选两个角度探讨《阿甘正传》中的话轮分配特点,发现该影片中当前说话人通过点名、提问和问候方法选定下一说话人从而放弃话语权,其中点名和提问使用最多;听话人获得话语权的自选方法有首先开始、插入和多人自选,其中首先开始方法使用最多。

    话轮分配话轮转换阿甘正传

    英汉通感的认知比较研究

    王瑞雪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感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试图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将通感作为一种特殊的隐喻作一认知分析。另外,本文还将对英汉通感的异同作一对比分析并试图总结其原因。

    认知对比概念隐喻通感

    探究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张昱
    16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进入网络时代,与此同时网络语言也走入人们的生活,并对原有的语言体系加以丰富。在网络语言的应用过程中,可以看出其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形成十分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网络语言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展开讨论,从网络语言发展背景及特点出发,对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加以探讨,进而有效推动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的创新发展。

    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从《木兰辞》到《花木兰》看中美文化差异下的木兰形象

    顾群
    163-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木兰》是美国迪斯尼公司于1998年推出的第36部年度动画片,该片以中国历史故事《木兰辞》的花木兰为背景,结合西方文化中的美国自由主义,对木兰这一历史人物进行了重新的诠释,构建出与中国儒家文化倡导的忠孝美德的花木兰不同又有相通的一个现代版的"女英雄"木兰故事形象,使得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有了灵魂上的交锋与融合。本文分三方面来论述中国《木兰辞》的木兰形象与迪斯尼电影《花木兰》中的木兰形象,分析在文化差异背景下的木兰形象有何不同,以及在影片《花木兰》中体现出的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并对儒家文化与美国自由主义影响下的木兰形象分别作探讨。

    木兰形象儒家文化自由主义中美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