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下旬刊)
北方文学(下旬刊)

闫钢领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下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元明清文学作品中丫鬟形象及其意义

    姚继超张美蓉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丫鬟这一人物形象始终以各种姿态频频出场,在文学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占据着一席之地,他们或默默为奴,或勇敢反抗,以屈辱的肩膀,苦苦地支撑着那座摇摇欲坠的封建大厦。在文学作品中,她们有的被一笔带过,有的浓墨重彩,有的甚至被精心刻画,她们无论甘自为奴也好,忠诚有为也罢,抑或是奋起抗争,丫鬟这一形象其典型的人物性格,在反映社会历史真实、烘托典型人物、表现作品主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丫鬟形象演进类型意义

    王微诗歌中的道人特质探讨

    张河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末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大发展、大爆发的时期,在明朝末年,出现了一大批才女,其中,有来自大家族的传统淑女叶小纨等一批名媛,也有以秦淮八艳为代表的名妓。前人对于明末女性文学的研究,多基于此。王微作为明末名妓中的特殊一员,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但是,对于王微的研究,多见于各种青楼文化或者女性诗词研究为主的相关研究成果中,很少有独立而深入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就王微的山水诗歌进行分析,研读其中的道家思想,体味其道人特质,试图对王微的这一特殊思想进行解读。

    王微诗歌道人特质

    《王派水浒》对《水浒传》中武松形象的重塑及其成因分析

    李丁一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水浒传》,被说话人借鉴,发展出了诸多说话的大作。评话人王氏家族历代积累的《扬州评话王派水浒》是《水浒传》民间衍生版本的重要代表。本文将以二书中关于武松的具体内容为例,对比出武松形象的改变,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成因。本文选取的《水浒传》版本为百回本,《扬州评话王派水浒》版本为王丽堂口述版。

    水浒传扬州评话王派水浒武松形象重塑成因分析

    浅析《老门生三世报恩》中的人物与情节设置

    许新路
    34-3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门生三世报恩》出自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第十八卷,叙述了博学之士"八岁举神童"的鲜于同,直至五十七岁却仍驰逐于青衿之列,讲文谈艺,而后接连三次被蒯遇时"错取",终于仕途顺畅,并报蒯氏知遇之恩的故事。文章中老门生、恩师、众门生秀才等角色形象设置丰满而具有代表性,蒯遇时"爱老贱少"却几次"错取"鲜于同的情节设置巧妙不失频频暗讽,与鲜于同感激报恩也形成了一定反差,整体故事情节极富表现力。因此本文将通过精读《老门生三世报恩》文本,分析其中精妙的人物与情节设置,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

    《老门生三世报恩》人物设置情节安排因果报应论冯梦龙

    论《红楼梦》中的"重作轻抹法"

    高珊
    3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作轻抹法"是小说写作中的一大技巧。它仅仅是对小说的写作技巧而言,并不涉及情节主次。在《红楼梦》中,作者常采取"重作轻抹法"令读者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留下了无穷的余味,并籍此精炼简洁地转换情节。"重作轻抹法"并非只适用于非主要情节,读者更宜从单纯的写作技巧的角度入手,来认识和运用"重作轻抹法"。

    红楼梦重作轻抹法意犹未尽转换情节

    仙道文化对唐诗的影响

    霍明达
    3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分别选取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代表性诗人贺知章、李白、白居易、李商隐,以及游仙诗创作的代表人物曹唐等,分析了仙道文化对唐代诗人和唐诗的巨大影响,欣赏了超凡脱俗、美轮美奂的诗歌艺术。作者认为仙道文化给诗人提供了无数奇妙的素材、意象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同儒学、佛教等共同提供了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使唐代诗歌如春天的草木一样生机勃勃、繁茂茁壮。

    唐诗仙道文化游仙诗儒学佛教

    论宋词中女性形象的衣饰美

    万薇薇
    4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词中女性的衣饰美表现在布料华贵、颜色和花纹图案艳丽、款式多样、配饰精美四个方面。宋词中女性的衣饰整体呈现出精美华丽、繁复、飘逸、潮流之美。

    宋词女性形象衣饰美

    鸟意象:阮籍咏怀诗中的边缘化表达

    陈玉洁
    4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阮籍《咏怀》诗为"旷代绝作",但其意旨可谓"详味其辞,杂焉无绪"。意象作为主体人格的诗性外化,体现着诗人隐秘的内心世界,《咏怀》诗中的鸟意象出现频率颇高,其中祥鸟、鸣鸟、孤鸟是最主要的鸟意象,与阮籍主动选择边缘化的心态相呼应。

    阮籍咏怀诗鸟意象边缘化

    《安娜·卡列尼娜》中比喻修辞方法简要分析

    王哲曲雅静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托尔斯泰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明喻、隐喻、省默等等。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所使用的比喻修辞方法,旨在探索修辞方法在文学作品创作中的修辞作用。使用恰当的修辞方法不仅能增加文章色彩,更能提高作品的表达效果。

    安娜·卡列尼娜修辞方法比喻隐喻

    安妮塔·拉奥·巴达米家族小说中的祖母形象

    左杨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安妮塔·拉奥·巴达米的家族小说中,祖母形象构成了重要的女性人物群像。她们一般是家庭中最年长、生命经验最丰富的女性形象,承载着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巴达米注重挖掘这些女性如何面对她们经历的苦难,展现她们旺盛的生命力和坚韧的精神气质。面对不幸的婚姻,父权制对"母性神话"的赞扬,以及个体的疾病与死亡三个方面,凸显了祖母形象的内涵。

    安妮塔·拉奥·巴达米家族小说祖母形象印度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