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下旬刊)
北方文学(下旬刊)

闫钢领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下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望月(外一首)

    杨君
    1页

    论师陀小说的思想倾向

    王建玲
    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陀研究中的流派归属之争,争议的焦点在作家的思想倾向上。师陀的思想倾向是丰富的、深邃的。他以不同题材的小说呼应时代、表现时代,体现了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家国情怀;他刻画不同的文学形象表达了对生命的关注与思考。

    师陀思想倾向时代生命

    桃源梦里孤舟客——福柯视阈下的《山河入梦》探析

    靳亚开杨宁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河入梦》是格非"江南三部曲"的第二部,历史的记忆、时代的烙印、人性的明暗、命运的无常以及个体的追寻和迷失在作品中汇聚碰撞,揭开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坎坷处境。作品主人公谭功达在重重迷障下的桃源构想和追寻一步步将其推向了理性的对岸,成为了游离于世俗之外的被排斥、支配和流放的边缘人。文章运用米歇尔·福柯的疯癫与权力相关理论解读谭功达的疯癫之路并为其疯癫正名。

    谭功达疯癫理性权力

    马金莲小说创作中的乡村女性书写

    尹书亭
    9-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族女作家马金莲是当下女性作家群体中较为难得的新秀作家,其小说创作以女性的视角书写西部乡村平凡的农家生活琐事与人情风貌,于平常处开掘出一个独特的女性空间。本文立足于乡村女性书写分析马金莲的小说创作,从乡村女性生存状态的还原、乡村女性生命体验的关注、乡村女性意识启蒙之艰难三个方面,探究作家的女性意识。

    马金莲乡村女性书写女性意识

    论散文集《中轴线》历史书写的艺术特色

    杨小宇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散文集《中轴线》一书中,作者郭冬对往昔旧事的追溯、对故交旧谊的追怀都具有深刻的历史认知价值,本文重点梳理作者历史叙述的文本呈现方式,分析作者如何在历史叙述中注入文学思考,并以何种立场审视过往岁月中的人和事,从而使该作品超越了年代局限,具有了恒久的阅读价值。

    中轴线散文历史知识分子

    从《面朝文字的沧海》看杨泽文散文的乡土性

    高文敏
    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大理傈僳族作家杨泽文的散文创作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散文集《面朝文字的沧海》由五个凸显主旨的专辑组成,以农村生活为主要创作题材,乡土性是其散文集的主要特征。本文通过对散文中有意味的乡野动植物的呈现,探究乡土中那些特有的物象;作家始终立足于乡土,以其幼年乡村生活为背景,用充满真情的笔法进行阅读创作,在叙事笔法上,用理趣美彰显乡土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杨泽文散文乡土性

    叶灵凤《读书随笔》漫谈

    陈媛
    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灵凤在文学史上是一位处于边缘的作家,新中国成立后的许多文学史论著都将他忽略或者一笔带过。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的热潮让叶灵凤重回读者的视野之中,但讨论的重点仍是他的小说创作。1988年,三联书店出版了叶灵凤的《读书随笔》(共三集),这些书话散文使读者深入了解到叶灵凤另一面的才情。

    叶灵凤《读书随笔》书话散文

    生态批评视域下阿来"山珍三部曲"解读

    曹笑君
    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枢元提出生态批评三分法,即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分别以自然界、社会以及人的精神生活为其研究对象,本文从鲁枢元生态批评三分法入手,探讨"山珍三部曲"《三只虫草》《蘑菇圈》《河上柏影》中所展现的机村生态和所折射出的阿来的生态观.

    生态批评阿来山珍三部曲

    雷雨阵阵,悲剧连连——解读《雷雨》中女性形象的悲剧艺术

    刘竞男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曹禺的《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被称作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在作品中曹禺塑造了各有不幸却异常饱满生动的女性人物形象,反映了封建时代对于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渴望反抗却有心无力的悲惨下场。本文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时代的局限性、戏剧的冲突性、性格的多重性探讨《雷雨》中形成女性人物形象悲剧的深层原因。

    曹禺《雷雨》女性命运原因悲剧艺术

    南渡前后宋词风格的演变及原因

    凌云志
    2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渡于宋词的发展而言影响极大,宋词风格的演变及发展与之紧密相关,由是,以宋朝的南渡时期为切入点,对宋词风格的演变及原因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宋词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文学史、词史中的重要地位。

    宋词词风南渡演变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