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下旬刊)
北方文学(下旬刊)

闫钢领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下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态审美视角赏析美国儿童文学——基于《少年小树之歌》研究

    陈晨
    50-5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年小树之歌》是美国重要的儿童读物。本文以该篇读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生态审美视角来阐述自然观、生活方式、审美态度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三方面的相关内容的解析,进而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审美态度教育视角下,解读生态审美教育的内涵。

    生态审美生活方式儿童文学

    读《人间失格》有感

    杨俊耿杰
    5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到《人间失格》,这部被誉为"灵魂深处的生命绝唱,村上春树绝望凄美的灵感来源"的著作,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最典型的代表作,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太宰治的自传和遗书。本文通过主人公"叶藏"为出发点,探讨幸福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太宰治《人间失格》叶藏

    浅析霍桑小说光与暗之中的色彩意蕴

    曹梦瑶
    5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霍桑的创作以象征手法为显著特色,色彩是他象征的一环却容易被忽视。本论文从色彩出发,梳理霍桑小说具有代表性的色彩,探讨色彩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霍桑利用色彩视觉心理感受产生的联想,发挥色彩在文本中的内在品质作用,同时运用不同环境下光线对色彩造成的变幻效果,暗示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心理变化以及作者创作目的。

    霍桑色彩象征光线黑暗

    论毛姆《面纱》中男女主相悖的自我救赎之路

    郭晓云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纱》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文学生涯里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讲述了女主人公凯蒂为了名誉声望嫁给了一位细菌学家沃特,之后又出轨外交名流查理酿成爱情悲剧的故事。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这场无爱的婚姻当中,肤浅庸俗的凯蒂完成了自我救赎,实现了人生升华;而爱她如生命且生性善良的沃特却饱受妻子出轨的折磨,最终走向了死亡。本文拟从文本角度出发,分析男女主生死相悖的自我救赎之路。

    面纱爱情婚姻自我救赎

    纳吉布·马哈福兹短篇小说《蜜月》的象征意象探析

    沈夏婷
    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蜜月》是现当代阿拉伯文学巨擘纳吉布·马哈福兹用现实主义笔法与象征手法相结合创作的短篇小说。本文结合《蜜月》小说的创作背景,探究小说中的人物、场景、情节等的象征意义,分析作者对埃及混乱社会现状的反思与忧虑。

    蜜月象征意象埃及社会

    《德伯家的苔丝》英国乡土文化的暮歌

    翟豪杰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的文化犹如色彩缤纷的画卷,本文以乡土文化为着眼点,阐述《德伯家的苔丝》,分析作品的情节脉络,归纳造成苔丝不幸宿命的根由,借此戳穿资产阶级虚伪和矫揉造作的面具。《德伯家的苔丝》折射出英国十九世纪后半期乡土文化在现代工业文明冲击下消失殆尽的残酷现实,是一曲田园诗意之美的暮歌。

    悲剧乡土文化暮歌

    桑戈尔《黑女人》诗歌意象分析

    刘宇微
    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1906。10。9—2001。12。20)是塞内加尔的开国总统,非洲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于二战结束后发表诗集《阴影之歌》。该诗集继承了非洲文化传统,展现了对非洲和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外国殖民行径的谴责。本文节选其中一则《黑女人》——热情纯粹的黑人女性赞歌,分析其诗歌意象,展示非洲文化边缘化语境中黑人女性独立、原始、母性、超凡的美。

    桑戈尔黑人性黑人女性形象

    从《苦妓回忆录》中的人物形象看马尔克斯的创作心理

    张严夫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尔克斯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西班牙语作家之一,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但其封笔之作《苦妓回忆录》却因选题和内容在文学界引起很大争议,而且并没有得到与《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作品相同的影响力。本文试图从小说中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分析马尔克斯的创作心理。

    马尔克斯关怀道德束缚

    汤姆·索亚的游戏和玩具——美国传统观念中顽童形象分析

    林箬妤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吐温代表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常被视作美国文学中典型的追求自由的男孩。书中作者常安排一些充满时代意义与地方特色的儿童玩具和游戏,这些游戏与玩具也展现了男孩成长历程中的心态,研究汤姆的形象对探索美国当代文学具有深刻意义。本文以小说中的玩具和游戏作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对《汤姆·索亚历险记》进行系统分析,梳理出美国历险小说中经典男童形象的特征,深入剖析汤姆·索亚的形象。

    玩具游戏顽童汤姆·索亚

    《我,机器人》对未来人与机器相处的启示

    李政彦汤瑶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从工业革命伊始,人类就开始了与机器频繁共处的模式。技术的不断进步让机器的类型不断更新换代。人工智能的出现,更是让原本稳定的人类社会遭受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艾萨克·阿西莫夫在他的科幻小说集《我,机器人》中,描绘了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中人与智能机器人相处的光景。本文对小说中设想的人与机器人相处模式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并指出机器人学三大法则将为人类建立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的新型社会提供良好的参考。

    艾萨克·阿西莫夫科幻小说共处模式伦理关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