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下旬刊)
北方文学(下旬刊)

闫钢领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下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红与黑》中主人公的爱情——基于司汤达的《爱情论》

    潘乐达
    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司汤达的《爱情论》,对《红与黑》中三位主人公于连、玛蒂尔德和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情进行分析。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是发自本心的爱,玛蒂尔德的爱则是"虚荣的爱"。于连对德·雷纳尔夫人始终是"情感的爱",但一直被野心、欲望所压抑,直到他打伤她后才意识到自己心中的情感;对玛蒂尔德则始终是虚荣的爱。

    红与黑爱情爱情论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荣誉》的叙事学研究

    吴佳彤
    7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繁复而独特的叙事方式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所在。他摒弃了传统的线性叙事,采用"嵌入"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叙事。本文将以他的短篇小说《荣誉》为例,分析叙事的不承接性特征,以及嵌入式的叙事手法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形成的效果。可以说,这一特殊的叙事方式造就了福克纳小说最大的特点,即永远都是现在时的叙事风格。

    福克纳叙事方式不承接性叙事嵌入式叙事

    探析生态文明背景下生态文学流变与发展

    余志科
    7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文明是在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融合发展中形成的,但都呈现出了相同的问题,即当前的生态环境正遭受着非常严重的生态危机。从生态文学的角度来看,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其实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文学思想,也正是这样的生态文明思考模式,才为生态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方向。利用当代生态文明的概念去重新分析生态文明的发展,可以说是为生态文明的发展与传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生态文明生态文学发展流变和谐共处

    唐代的"文学"职官

    王娟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文学"职官可分为州府"文学"、幕府的"太子文学"、中央"文学"。州府"文学"是由县升州,再由吏部考察而选拔的,幕府的"太子文学"乃府主奏授,中央"文学"可因名而授、因试(选)而授、因荫而授、因荐而授。作为初授之职、教授学生的"文学"职官地位较低,亲近皇权、参与政治的"文学"职官地位较高。中央的"文学"职官除了雠校典籍、侍从文章,还在作为顾问、修撰史书、侍读讲学、推荐人才等方面发挥作用。

    唐代"文学"职官"太子文学""州府文学"

    中西方吝啬鬼形象比较——以《看钱奴》与《欧也妮·葛朗台》为例

    宋博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吝啬鬼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在不同文化的背景下,通过对人物形象特点、形象刻画的原因以及形象刻画的意义三个方面,分析《看钱奴》与《欧也妮·葛朗台》两部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的不同之处。

    吝啬鬼看钱奴葛朗台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分析

    周烨
    87-88,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是国家的根本与核心,不同国家在文化方面差异较大,使不同国家的人对同一文学作品有不同看法。基于此,文章从英美文化差异入手,结合英美文学及文学评论特点,分析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深化对英美文化差异、文学差异的认识,使英美文学研究更为深入。

    英美文化文学评论人道主义

    浅谈京剧艺术的美学价值

    刘爱莹
    8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粹"京剧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彰显,又是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象征,其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独有的艺术魅力,从美学的角度探讨,本文将其分为造型装扮、色彩搭配、纹饰图样三个部分进行分析,选取四个运用京剧元素设计的不同设计领域进行举例,展示出京剧的美学价值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京剧美学设计

    "无常观"影响下的日本人的审美

    郭咪咪
    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佛教自6世纪传入日本以来,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佛教的无常思想,被当时正处于政治动荡、经济落后、信仰盲目中的日本人所接纳,形成了日本人独特的"无常观"。本文主要论述分析了在"无常观"的影响下,日本人对樱花、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以及死亡的审美。

    无常观日本人审美

    90年代成长小说中"引导者"的神话原型建构

    陈玲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成长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文体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20世纪90年代涌现了一大批成长小说,对其进行原型溯源可发现母神崇拜的原始信仰残留。随着男权传统社会的建立和女神地位的旁落,这一原型逐渐被遮蔽。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使人们回忆起这个远古的母亲情结,"忆母"的意识不断显现在成长小说中"引导者"这一人物形象上。

    成长小说引导者神话原型

    《睡乡记》与《桃花源记》之比较

    蔡璐
    9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渊明作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历来为朝鲜文人所喜爱。朝鲜文人南孝温的《睡乡记》在创作背景、描绘对象、艺术形式等方面与《桃花源记》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在语言、叙述方式上又做出了极具朝鲜特色的个性化表达。作者采取山水游记与梦游录相结合的叙事结构,一方面通过描述睡乡景色表达对庄子"至德之世"的美好向往,另一方面借梦游这一神秘体验流露出作者渴望借睡乡来消除自己与现实世界的矛盾,以达到现实和自我真正的调和。

    南孝温陶渊明比较理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