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下旬刊)
北方文学(下旬刊)

闫钢领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下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爱的哲思

    李双成
    1-2页

    散步

    唐俪玲
    3-4页

    非礼

    寒书采
    5页

    汝意云何——读《畅谈东方智慧》一书有感

    曹绪伟
    6-7页

    文学与时代的对话——《战国策》时期沈从文的文学杂文

    何俊
    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抗战原因迁居昆明的沈从文,经历了半生漂泊与战乱,在偏安一隅的昆明,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区别于我们所认识的小说家、散文家沈从文,《战国策》展现了作为杂文家的沈从文对于时代、对于社会的许多思考。本文以沈从文在《战国策》刊物上发表的文学主题杂文为例,归纳这一时期沈从文的文学观念的特征。

    战国策派沈从文抗战杂文

    顾城前期诗歌创作中的生态审美探析

    张丽芳喻鹏
    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顾城,中国当代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以1979年的《一代人》而成名,纵观顾城前期的诗歌创作,不难发现他的诗歌显现出高度的生态审美理念,笔者试着从诗人的生态意识形成原因进行探源,再从诗歌中生态审美的两个主要层面论述,试图在当下21世纪的生态危机背景下,从生态审美维度探究顾城前期的诗歌,以期对当代生态审美体系的确立提供一些启示。

    顾城生态审美意识

    余生中的拾骨者——读王德威的《拾骨者舞鹤》

    韩杨
    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拟从王德威的个人历史观因素、对华语语系"三民主义"的关注以及舞鹤文本等多个角度出发,来解读《拾骨者舞鹤》。分析其中逸出的王德威的文学观,以及舞鹤书写的特殊之处。

    舞鹤王德威历史书写小说田野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及其意象分析

    王琪
    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有音乐美是张爱玲小说语言的一大亮点,舒缓的语言节奏中透着一种淡淡的哀伤,透过字里行间渗透至人们的心扉。"总结句式"作为张爱玲小说多样化语言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既促进了强烈感情的抒发,也让人产生了通过平静的语调探寻更深层次意境的冲动。其次,意象也是张爱玲小说中表现比较频繁的形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现代色彩极其强烈的"月亮",当意象与象征完美融合,超越本体的象征符号由此形成,加深了作品的含义。

    张爱玲语言意象

    从亦舒作品解读当代女性文学

    李茜俏
    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与优化,人民群众对于文学艺术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从而有效推动了文学艺术研究与讨论工作的开展。在文学领域中,作为重要的流派之一,女性文学的出现有效实现了我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转变,相关研究显示,这一文学形式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其中,作为重要的女性文学作家之一,亦舒在当代女性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对当代女性文学作品进行解读的过程中,有效做好对于亦舒作品的解读有利于帮助研究者进一步实现对于相关文学作品的合理认识。本文以亦舒的作品作为切入点,针对当代女性文学进行系统的分析与审视,旨在为当代女性文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亦舒女性文学女性形象特征审美价值

    湘西民俗文化与沈从文的诗化叙事——以《边城》为例

    王榕
    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是一个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独立世界,融合了他对湘西的重构与想象。在他的中篇小说《边城》中,湘西的民风民俗与沈从文浪漫抒情的诗化叙事完美结合起来,体现出历史性传统意识与现代性艺术审美精神的双重碰撞,这种"双重审美意识"与沈从文强调抒情与诗意的诗化叙事风格相辅相成,无形中参与了中国现代小说类型"诗化小说"的创生与建构,代表了当时一批中国现代作家对现代性诗意的追求与执念。

    沈从文湘西民俗现代性诗化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