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下旬刊)
北方文学(下旬刊)

闫钢领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下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艾草飘香中的往事

    窦改林
    1页

    张爱玲小说语言分析及影响研究论述

    朱峰
    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以张爱玲小说语言分析及影响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从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点分析,其次从张爱玲小说语言为现代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写作技巧、对现代小说创作的语言描写有积极的影响,以及对现代小说创作的侧重点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张爱玲小说语言分析影响研究

    试论水族长篇小说中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以潘国会的《千年沧桑》为例

    潘光繁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潘国会是水族地区的知名作家,作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水族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家,研究水族文学,潘国会的小说是绕不开的文学丰碑,文章以潘国会的长篇小说《千年沧桑》为例,从作家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视觉出发,探索作家的创作动因和写作过程,提出了该书蕴含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

    水族文学千年沧桑历史与记忆

    曹禺剧中女性形象之新探——以蘩漪、思懿为例

    张捷铭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曹禺在剧中塑造了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对蘩漪、思懿等人的分析中,倘若只是将其解读为反抗父权制下大家长的被压迫者或是和男权主义作斗争的新女性,则是对其人性之复杂性的遮蔽。曹禺笔下丰富的女性形象无法用某一理念、理论去肯定或否定,在她们身上所演绎的是情与理的博弈,展现的是人性的复杂性与悲剧性。其背后,更潜隐着一连串围绕"存在"而生的自我诘问。

    蘩漪思懿人性悲剧性存在之思

    "不即不离"之美——以苏童《三盏灯》为例

    孔哲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光潜先生在布洛"心理距离"美学理论基础之上在《文艺心理学》中指出,艺术的最佳理想距离是"不即不离"。本文将以"距离说"为理论基础,以苏童的《三盏灯》为例,从时空、主题、人物角度,分析"不即不离"之美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不即不离文艺心理学三盏灯

    被压抑的悲鸣——论《创业史》素芳形象的隐喻

    田睿思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素芳虽然只是《创业史》书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身上却很具有典型性,能代表千千万万旧社会向新社会转型中,贫苦乡下妇女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形象。本文将从素芳美好品质下追求爱情的正当性、受制于时代环境的乡村女性典型和服务于政治叙事的"工具人"三方面入手进行论述。

    创业史素芳隐喻

    《再别康桥》的文学美与艺术美

    彭诗绚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作者诗作中的绝唱。从诗词整体结构来看,通篇语言简单素雅,但对细节的描写却十分精妙。整诗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也将自己的无奈、不舍的情感巧妙地融入这景色中,可谓是:事事与情情,来去皆"轻轻"。基于此,本文以《再别康桥》为研究主题,以其蕴含的文学美与艺术美为研究内容,从语言运用、描写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度解读,探寻诗中艺术、文学的结合特点,以此把握本诗的整体风格,希望为广大学者后续研究提供一份参考。

    《再别康桥》文学美艺术美表现形式

    从刘震云的《一地鸡毛》论20世纪90年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

    姚蔓哲
    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地鸡毛》向读者展示了青年知识分子在生活上的种种琐事、最真实的底层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在生活中不断转变的思想价值取向和追求,成功地塑造出了那些"主体流失"的知识分子。本文主要针对在《一地鸡毛》中知识分子由于生存环境和时代大背景的变迁,从而在他们的身上产生的物质生存的种种变化和挣扎并陷入了一种类似于钱钟书"围城"式的困境。

    知识分子生存境遇精英意识

    刘川:用冷静的笔触写琐碎的现实

    钟宇辰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歌是经验、语言和形式相结合的艺术,将自己的经验感受通过一定形式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诗。经验人人都有,有的人深入,有的人浅近,经验的丰富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年龄和阅历,于刘川而言,诗并不需要刻意地去体验人生,体验不同的经历。他的日常生活就是他诗的经验的源泉。刘川的生活是平凡平淡的,但他总能从这样的生活中找到诗的源泉,平淡平凡中,暗藏生机,总有发现。发现,才会有诗。刘川,用他冷静的笔触,写着平淡的生活。

    刘川现代诗歌创作风格

    探究蒲松龄《聊斋志异》人文生态观

    王红丽
    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在整部小说中,笔触优美且细腻,所描绘的人物也是十分鲜明,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整体结构布局严谨性十足,塑造了很多典型的艺术,也将当时的社会现状深刻反映了出来。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对蒲松龄《聊斋志异》人文生态观进行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借鉴。

    蒲松龄《聊斋志异》人文生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