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下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下旬刊)
北方文学(下旬刊)

闫钢领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下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子》智愚之辨

    季成标姜苏容
    6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子》(亦名《道德经》)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灵魂,也是中国哲学最浓缩的精华,是老子震铄古今无出其右的登峰之作,它是老子如实观察这个客观世界而作出的真实描述,也是对整个宇宙自然一切存在的高度概括,揭示了宇宙生命发展变化所遵循的最根本的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它是一盏明灯,为蒙昧中的生命照亮了久远的生命轮迹,让我们明白我们从哪儿来,又终将到哪儿去,他是一条道路,是一切生命和谐相处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它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然去圣久远,人心浮躁,道德精微之理难明,金玉良言不如鸡汤软文入耳,无价之宝不如破铜烂铁值钱,或束之高阁而宝珠蒙尘,或望文生义而误解错释,高尚治国之论,硬作王霸权谋之术,顺道无为之说权作无能推脱之词,无私奉公,舍己为人,视为愚昧,自私自利,阴谋算计,暗作聪明,正言若反,心有不忍,本人不才,试作智愚之辩,愿老子道德之光重显。

    道德明智愚昧辨析

    探析《大学》中的"立德树人"之道

    黄彩卿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自唐代韩愈、李翱开始推崇,到宋代朱熹把其列为"四书之首",并作为儒学的入门读物。《大学》的中心思想是彰显道德,并开启了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一扇大门,其独特的道德培育法深刻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范,以微言大义的方式,阐述立德树人之要义,哲理精微,时至今日仍具有独特的精神魅力和现实意义。

    《大学》道德哲学立德树人微言大义

    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追求

    乌日瀚
    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艺术设计重要性日益凸显。城市环境与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进行环境设计时,需充分融入艺术设计的美学理念,在满足居民正常需求的同时,需着眼于人类的长期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维持生态平衡。本文主要从美学追求的角度探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的问题和途径,旨在进一步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城市不断发展。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美学

    文学作品中鸾鸟崇拜的由来及其分类

    何筱松
    7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鸾鸟崇拜研究一直被视为凤凰图腾研究的一个分支。由于鸾鸟的文化研究在当前一直处在边缘位置,很多具有特色的文化研究处在空白期,所以很有研究的价值和必要。

    鸾鸟崇拜由来分类

    以《听听那冷雨》为例谈文学欣赏方法

    徐小娜
    7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欣赏是为了满足读者内心的审美需求,通过对文学作品语言符号的联想、解读、思考和再创造而产生精神的愉悦感。它历经感知文学内容、体味文学内涵、领悟文学思想三个阶段,具有主观性、共鸣性和再创造性等特征[1]。如果能根据文学欣赏的聚焦点、具体内容和方式,结合读者心理发展的规律,则能够独具慧眼地领略旁人看不到的内涵和美景。

    听听那冷雨文学欣赏方法探究

    赏析景物描写的手法——以《壶口瀑布》为例

    张晓嫚
    79-8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景物描写可以清楚地交代它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故事大意、地点场景等。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既能通过对景物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人物的心情,刻画作者内心活动,又能通过这些描写,展现美好景色,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还可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达作者真情实感,抒发内心感悟。

    景物描写情感精神自主学习

    先秦儒家中和美学的思想基础

    范倩雯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基本的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之一,也是先秦儒家美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范畴。该思想在"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尚中贵和"思想,在孔子及其后人的继承和发展之下,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并不断丰富。

    儒家中和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尚中贵和

    对汉代铜镜铭文反书现象的美学思考

    马小丁
    8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朝是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制作精良,纹饰考究。镜铭文字的多变风格、内容思想、装饰效果承载着汉朝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的过程,体现着人类物质文明达到的高度,反映了汉朝的文化风俗、汉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审美标准等。铭文反书现象作为装饰的创新体现,蕴含着无限的哲学思想,以道家、儒家为首的治国理念、思想寓意反书在小小铜镜圈带上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力量提醒着统治者抑或是百姓,无时无刻都要自我审视、反省,并不断提升自我意识、生华人格,这也是成就自身的一种修缮过程。

    汉朝铜镜反书反思

    探讨《史记》《汉书》中汉武帝的个人意识形态

    孔鸣
    8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汉初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以黄老思想为指导的"寡欲统治",造就了薄赋轻摇的"文景盛世"。至汉武帝称帝,正值西汉兵强马壮之时,西汉需变型政治,转变思想,因此汉武帝内多兴作,将一切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实行与汉初决然相反的"多欲统治",发挥其个人意识形态,对内以儒饰法,达到上行下效的统一的意识形态;对外开疆拓土,征讨匈奴,扩充汉家基业;对己慕长生之术,尊方士之术,以求真正地达到"万寿无疆"。

    汉武帝个人意识形态尊儒术征讨匈奴求仙

    "高光"的苏秦和他的两次人生"黑暗时刻"

    汪媛媛
    8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秦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自先秦以来,人们对苏秦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大家一致认为,苏秦是先秦纵横家的代表,是一名影响当时天下格局的成功策士。不过,更多的人记住的则是苏秦功成名就、并相六国的"高光时刻"。本文以《史记》《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中苏秦史料为基础,聚焦苏秦走向成功之前的人生"黑暗时刻",讨论苏秦在遭受挫折失败后的反应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苏秦人生"黑暗时刻"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