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中旬刊)
北方文学(中旬刊)

佟堃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中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北方文学》杂志1950年创刊,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国家优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23-1058/I,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76-031X,邮发代号:14-1,国际代号:M237,黑龙江省一级期刊。  本刊向广大文学理论研究者、科研工作者、文教工作者等,征集文学、理论、文教、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稿件和学术论文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欢迎各位赐稿与订阅,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提高我刊办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张爱玲小说对亲缘关系的异化——兼论《海上花列传》中的异化雏形

    罗雁泽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爱玲小说中大量存在对母子(女)亲缘关系的异化.张爱玲的早期小说创作与晚期小说创作都结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小说中的母亲或准母亲角色在主线故事中的行为,及其起到的作用,将原本以亲情维系的母子(女)关系,异化为以性与金钱相维系的鸨母—妓女关系.晚清小说《海上花列传》中存在对亲缘关系的异化雏形,张爱玲小说对亲缘关系的异化接受并深化了《海上花列传》中的异化雏形.

    张爱玲亲缘关系异化《海上花列传》

    "武断"的标点——余光中散文特殊标点运用辞例论析

    赵正怡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余光中曾言在自己的抒情散文里,逗点运用完全是武断的,因为要控制节奏.就其十本散文集内容而言,余氏抒情散文与游记中的标点运用是极为巧妙的,内含哲思与真情.余文标点的特殊运用可以归结为三种类型:一是句号运用,即单词独立成短句的"××.××.××."形式;二是长句无标点形式;三是逗号新用,即"'××××,'××说."形式.三种标点运用类型充分体现了余文的"弹性""密度"和"质料",形式上以新奇激发读者兴趣,内容上以遐想引发读者共情.

    余光中散文标点

    老舍文学作品的创作特色研究

    王文慧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一生笔耕不辍,写下了一千多部作品,涉及范围包括长、中、短篇小说、戏剧、童话、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老舍先生是现代文学创作题材最多形式的作家之一,是文艺家的劳动模范.他以通俗易懂、直白的文学语言,促进了我国大众文学的发展,为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文学作品创作特色现代文学

    沈从文的"抽象抒情"——从王德威"想象的乡愁"谈起

    严诗喆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沈从文的《边城》,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乡土写实小说的代表.王德威指出,沈从文继承了鲁迅写实主义传统中的"抒情"面向,即一种"批判的抒情".①本文以王德威提出的"想象的乡愁"为切入视角和研究方法,重返沈从文的《边城》,对小说文本及其中的文艺美学进行细读与重估.本文试图分析,沈从文抒情笔触之下的写实与批判功能;试图揭露中国文艺美学框架下,抒情传统的批判性、写实性与复杂性;并考察沈从文在作品中对该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沈从文边城抒情写实王德威

    王安忆《长恨歌》之王琦瑶三观浅析

    董盛丹
    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安忆的《长恨歌》,以上海为背景,以王琦瑶的人生轨迹为叙事主线,展现了女性在这座梦幻之都的百味人生,本文通过对王琦瑶的生活、情感、家庭的认识,浅析人物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彰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指导意义.

    长恨歌王琦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髻》中"我"的观察视角转换研究

    罗玉超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琦君被称为20世纪最富有中国风味的散文家.她一以贯之地坚持自身的叙事立场,其笔下涌现出众多的以母亲为主的女性形象,包含着她对女性人生命运的深切关照.在《髻》中,琦君将"我"设置为故事的讲述者,并通过"我"的视角转化来叙述人物的生命际遇.从小时候的"窥视"到后来的"直视",母亲去世后又转为"伫视","我"的视角转换在揭示以母亲为代表的女性命运的同时,增添了丰富的叙事美学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琦君《髻》观察视角

    浅析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张文妍
    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爱玲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使她独具特色,她的作品直到现在也广为流传.她非常注重女性人物的塑造,在她的作品中,苍凉是主基调,以独到的眼光与视角,刻画了众多女性人物形象,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社会的一些状况,同时表达自己的情感.本文从张爱玲小说中几类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分析着手,引用张爱玲作品中的个别典型女性为例,对她们扭曲的形态以及空洞的灵魂进行探析,揭示她们的悲剧人生.

    张爱玲女性形象悲剧

    论留白手法在李约热小说中的运用

    孙丽燕
    2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留白是最初来源于绘画领域,后逐步应用于建筑、文学、音乐等领域的一种艺术手法.在当代作家李约热的小说中,也随处可见留白手法的运用,具体表现在叙事结构的留白、情节的留白以及情感的留白.留白手法的运用,将作者丰富的情感或深沉的思考隐藏在文字的背后,留给读者纵情想象的空间及咀嚼回味的余地,从而提升了艺术张力,传达出作者独特的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

    留白李约热小说

    《繁花》的叙事策略

    陈宇
    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繁花》具有非常鲜明的叙事特征.本文将长篇小说《繁花》与浦安迪的《中国叙事学》关联起来,运用《中国叙事学》中的有关理论对其进行深入剖析,指认这部作品在叙事策略方面极具中国特色,甚至是某种程度向传统的回归.

    《繁花》叙事金宇澄

    论庾信入北后作品中思想的矛盾性

    徐毓宣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诗文上承六朝文学,下启盛唐气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继往开来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其入北后诗文的创作思想具有明显的矛盾性,主要表现为作品中同时含有乡关之思与感恩之情、隐逸之情与求仕心理、自负心理与自危意识.矛盾思想的产生原因在于其经历的复杂性与性格的软弱性,这些矛盾思想又内在统一于他的士族意识,对庾信这种思想上的矛盾性我们应当客观看待.

    庾信入北矛盾思想内在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