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中旬刊)
北方文学(中旬刊)

佟堃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中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北方文学》杂志1950年创刊,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国家优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23-1058/I,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76-031X,邮发代号:14-1,国际代号:M237,黑龙江省一级期刊。  本刊向广大文学理论研究者、科研工作者、文教工作者等,征集文学、理论、文教、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稿件和学术论文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欢迎各位赐稿与订阅,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提高我刊办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过年儿时的新衣

    窦改林
    1页

    当代汉语藏地作家的身份建构与自我认同

    李今珏
    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藏地作家的汉语小说创作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与时代意义,为中国当代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当代汉语藏地作家焦聚藏地文化,书写民族历史,不仅关注民族民间记忆与地方性书写,而且表达了国家认同和主流话语,重述革命历史的建构和想象性。通过民族历史的书写,从民族历史中反思,形成了当代汉语藏地作家的身份建构与自我认同,赋予小说浓烈的时代气息,也表达了作家的现代精神。

    当代汉语藏地作家民族书写身份建构自我认同

    求仙·求神·求生:《仙症》中的病人形象与精神困境

    李晨璐
    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郑执的小说《仙症》是2018年"匿名作家计划"的首奖获奖作品,言辞冷峻,风格独特。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庭借"仙家"之力为家人治病的故事,塑造了怪诞又极具反抗精神的病人形象。本文以小说中的病人形象为切入点,通过人物的命运分析疾病的隐喻意义以及人物的精神困境。

    《仙症》病人压抑反抗精神困境

    论《废都》中的"奶牛"之喻

    王亚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废都》中的奶牛,因其超现实的形象为小说增添了一定的趣味性与魔幻性,历来引人关注。但奶牛作为一种意象,在小说中的隐喻作用却时常被研究者忽略。以奶牛意象为中心,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奶牛的生理特征、身世命运、文化内涵以及与人物的关系,又可见出其对于文中的女性、主人公庄之蝶以及与废都相关的城市文明与农业文明命运的隐喻与象征。奶牛形象贯穿始终,其所代表的悲剧意象仿佛以上三者的缩影,一定程度上整合并深化了小说的悲剧意蕴。

    《废都》"奶牛"隐喻

    贵州清初遗民诗人郑逢元诗歌创作研究

    曾洁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郑逢元乃明朝重臣,恰逢明清易代之际,一心救国,无奈明朝大势已去,被迫沦为亡国遗民,为保全名节,选择出家为僧,号天问和尚。后隐居山林,著书讲学,由时事多艰,所著艺文存世不多,本文从仅存的诗作中探究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探究郑逢元身处易代之际的内心世界和心态变化。

    贵州遗民郑逢元诗歌创作

    论杜甫绝句的诗学审美特征

    段金玉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杜甫不仅凭借其杰出的古文诗歌创作达到了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创作的顶峰,而且在探索诗歌文学及美学艺术方面做出了各种开创性的理论贡献。本文的内容试从杜甫绝句著作的诗学审美特征角度来探究其审美倾向,以求正于方家。

    杜甫绝句诗学审美特征

    唐传奇中的婢女形象分类

    周倩
    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至唐宋时期,侍婢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已经较为常见。《太平广记》中记载的婢女约有40个,按照性格特点,可以分为:机智多谋、一往情深、忠心耿耿、身怀绝技、魂魄报怨、成全姻缘六类。对这六类婢女形象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小说文本的认识,以及对唐代社会背景的了解。

    唐代唐传奇婢女形象特征

    王绩《醉乡记》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之对比

    苗萌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营造了一个美丽的乌托邦世界,在相似的创作动机牵引下,初唐诗人王绩受陶渊明影响创作出了《醉乡记》一文,在内容与形式及思想方面有着共同之处。王绩继承了《桃花源记》乌托邦式的精神世界与美好理想,并将其进行升华,突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

    陶渊明王绩《桃花源记》《醉乡记》

    《孟子》与《庄子》寓言艺术特色比较

    吴丽娜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寓言是中国古代比较早的一种文学表达方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诸子百家广泛地运用。由于诸子各家学派所代表的阶级和立场不同,他们的思想倾向以及政治方面等的主张都不相同,由于他们的某些主张过于晦涩难懂,为了更好地使自己的主张被认可,寓言这一表达方式就开始被广泛地使用。本文以《孟子》和《庄子》最为典型代表,内容短小精悍又意蕴丰富,语言浅显易懂而又趣味横生。基于此,对《孟子》和《庄子》里面寓言艺术特色的异同点进行深入的阐述。

    平实浅近浪漫主义仁政无为而治

    寻找村上春树文学的"中国"情结

    胡冬霞
    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寻找村上春树文学的"中国"情结,能够实现对村上春树文学的更深度理解。基于此,本文从印象、历史、现实三个角度,详细分析了村上春树文学中的"中国"情结,实现了对村上春树文学的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村上春树文学研究工作的推进提供助力。

    村上春树中国情结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