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中旬刊)
北方文学(中旬刊)

佟堃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中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北方文学》杂志1950年创刊,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国家优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23-1058/I,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76-031X,邮发代号:14-1,国际代号:M237,黑龙江省一级期刊。  本刊向广大文学理论研究者、科研工作者、文教工作者等,征集文学、理论、文教、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稿件和学术论文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欢迎各位赐稿与订阅,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提高我刊办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试论当代文学史中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以《现实的一种》为例进行分析

    彭熙
    2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主义"这一概念最早在文学中出现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班牙的一次文学运动。后在20世纪早期在欧美文坛席卷起一阵现代主义文学风潮,随之还衍生了"后现代"文学思潮。这类文学往往强调人内心的感受,淡化对故事情节的描写,故事离奇荒诞,多用象征、变形等手法,来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如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福楼拜的《情感教育》以及卡夫卡的《变形记》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现代主义文学无疑是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其表现形式反传统,主题内容荒诞,但它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影响了世界上大批作家,中国作家也受其影响,对其艺术表现手法、思想意识、文学精神和审美观念等方面进行了借鉴与吸纳。

    当代文学现代主义文学

    荒诞与现实——论余华《第七天》的讽刺艺术

    秦亚轩
    25-2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余华的《第七天》以杨飞的寻找与倾听为主线,颠覆了死亡、安息、死无葬身之地等惯常概念,以情节、结构乃至语言的荒诞营造出一个伊甸园般的亡灵世界,展现出余华对语言极强的驾驭能力。在小说中,余华竭力以荒诞讽刺现实,以亡灵世界对照现实世界,通过写现实社会对人的异化、底层小人物的失语以及人性之光的落败揭示文明的危机和时代的隐痛,传达出余华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与深切的人道主义情怀。

    荒诞亡灵世界现实世界讽刺艺术

    论古典诗词中的"过程暗示法"

    焦健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程暗示法"指的是作者可以采取各种灵活的形式,呈现出具体形象的事物发展过程,进而暗示出文字外的人物心理活动。根据诗词中"过程性"内容的不同阶段,"过程暗示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通过描写过程本身来暗示人物心理;通过描写过程两端来暗示人物心理;通过描写过程结果来暗示人物心理。

    过程暗示法过程人物心理

    《莺莺传》叙事矛盾与伦理问题探析

    江娟娟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莺莺传》是唐传奇世情小说的经典作品,小说呈现了较多的叙事矛盾与伦理问题。小说的叙事矛盾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究其根本,矛盾的人物形象折射的其实是人物所遭遇的伦理困境。《莺莺传》为元稹自述其亲历之作,因此叙事者在文本中为张生的负心行为进行道德辩护,刻意的叙事干预使整个文本充满多义性,同时也使得小说的伦理意蕴充满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莺莺传爱情悲剧叙事矛盾伦理

    论两宋之际笔记中的文学思想

    普翠灵吴丽
    3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宋之际动荡的时局使得宋人朝不保夕,却促进了宋代笔记创作的系统化和内容的多元化。就两宋之际笔记而言,其中不仅蕴含了"经世致用"这一贯穿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始末的文学思想,还详细论述了"平淡自然"这一宋代典型的文学思想。因此两宋之际笔记是深入研究宋代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具有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

    两宋之际笔记文学思想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启示

    毛文轩
    34-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诞生于先秦时期的道家学派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道家作为中华文化的根柢,始终贯穿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创造和发展,其对中国古代文学中言意关系的把握,审美对象的美学标准的形式与文人理想人格的塑造都奠定了基础。总体来说,道家思想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作为客体的文学作品提出了审美标准,也对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提出了精神要求。道家学派以其"自然无为""致虚守静"等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美学风貌,也使得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获得了自然和谐、彼此交融的关照。

    道家中国古代文学启示自然

    唐代诗词中的舞蹈特点探究

    王云迪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与古代舞蹈史上的繁荣时代。也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集大成的时代,其时期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白居易等有许多关于舞蹈的诗词佳作。每个诗人都有其独特的乐舞批评观,从他们的诗文佳作中可看出唐朝时期的舞蹈状态。本文对唐时期的诗人有关舞蹈诗词的整理与研究,总结出唐代舞蹈具有系统化、正规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特点。

    舞蹈诗歌唐代舞蹈特点诗人

    狄更斯作品中的人道精神的体现

    苏小轩
    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文学家,作品通常凭借展现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社会发展带来的现实问题来揶揄上流社会对底层社会的剥削、压迫乃至异化。狄更斯在揭露社会问题的同时,不忘对下层受苦难的老人、小孩、女性的悲惨命运进行细致的刻画与严肃的描摹,同时利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对产生的这些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与此同时,他还以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他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发言,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用大量的小说和散文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和梦想。同时,狄更斯在作品中不但视野广阔地描写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社会生活,而且从道德的视角去揭示产生的根源,并且从人类本体的角度去分析人类未来的前途命运。本篇文章通过对人道主义内涵的深入解读与分析,运用中国传统诗学中的"知人论世"的文学思想理论,结合狄更斯的小说作品,希望对狄更斯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有明晰明了的把握。

    狄更斯人道精神文学文本

    《人间失格》中日本的物哀情结

    王芳
    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宰治日本作家,出生于20世纪初,仅仅39岁就自杀身亡。在自己短暂的一生里,创作了30多部作品,《人间失格》作为其遗作直到现在一直被人们阅读,喜爱。可以说,他的这部作品就是其人生的一个缩影,可以说是他人生某些真实的纪录。"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种自卑哀伤的内核,读来让人心生怜悯,又在感叹命运造化的同时,窥探出日本文化中的一些元素。从而通过对于这部小说的阅读,能够了解日本在塑造日常和文化里,那种深深的"物哀"情结。

    人间失格物哀情结

    从角色、作者、社会三方面探究《贵妇人画像》中伊莎贝尔的孤独感

    才让旺姆
    4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妇人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品,在文学领域得到很高的评价,文中女主人公伊莎贝尔虽被国内外学者从不同批评视角解读和分析,但没有文章讨论她的孤独感。这篇论文把伊莎贝尔喜欢选择去光线幽暗的地方认识世界的特点和她的原生家庭、作者的经历以及当时欧洲文化对美国文化的影响联系起来,说明她孤独的缘由,并进一步分析这是角色、作者和社会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实则根源于美国文化的匮乏。

    伊莎贝尔孤独感亨利·詹姆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