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中旬刊)
北方文学(中旬刊)

佟堃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中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北方文学》杂志1950年创刊,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国家优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23-1058/I,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76-031X,邮发代号:14-1,国际代号:M237,黑龙江省一级期刊。  本刊向广大文学理论研究者、科研工作者、文教工作者等,征集文学、理论、文教、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稿件和学术论文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欢迎各位赐稿与订阅,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提高我刊办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弗兰肯斯坦》中的哥特式风格研究

    赵成纲
    4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哥特风格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用来进行区分中世纪艺术风格的一种新风格,这种风格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超自然的吸血鬼、暗黑元素的诅咒、颓废与死亡、魔鬼与巫术、孤独与绝望作为主题,表现出人在现实世界当中的挣扎与痛苦,在内心世界中尖叫与清醒之间反复挣扎。哥特风格是"Goat"的音译,其原本的单词意思为"上帝",因此哥特风格也被人广泛理解为"更接近上帝的",哥特风格不仅存在于文学艺术当中也存在于建筑领域和音乐领域。本文首先分析了《弗兰肯斯坦》中的哥特风格特点,其次又阐述了《弗兰肯斯坦》通过叙事形式展示出的哥特风格、《弗兰肯斯坦》故事内容展示出的哥特风格及《弗兰肯斯坦》在精神层面展示出的哥特风格,最后以期为哥特式风格小说的研究工作做出微薄贡献。

    《弗兰肯斯坦》哥特式风格文学研究

    论黑塞《荒原狼》中的创伤体验与精神疗治

    顾云白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裔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生命历程中充满了创伤记忆与创伤体验,这使他的小说创作带有浓烈的自传色彩。《荒原狼》以黑塞自身的创伤体验为创作基础,描写疾病与危机,传达出他希望经由艺术实现精神疗治的愿景。创伤记忆与创伤体验在艺术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作家独特的审美体验,赋予了人物丰富的形象内蕴。哈勒·哈立与自我的矛盾、冲突是黑塞个体自我认知的投射;与他人的交往过程是黑塞自我主体性的确证过程。黑塞试图重返自然,重返人性,借助"魔幻剧"的形式生成了新的审美体验,在生命的审美反思中实现了缺失性体验的艺术补偿。现代性危机之下,他表达了一种追求美与至善的生命观与世界观,在通往自我内在之路中完成了自我的精神疗治。

    赫尔曼·黑塞荒原狼创伤记忆体验精神疗治

    《瓦尔登湖》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赏析

    毋循
    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亨利·戴维·梭罗一共创作了二十多部散文集,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作品为《瓦尔登湖》。梭罗喜欢观察和研究大自然,并随笔记录,《瓦尔登湖》就是这样诞生。学界对《瓦尔登湖》的研究不断深入,逐步挖掘其蕴含的深刻哲理,绽放出其独特的哲理光芒。

    《瓦尔登湖》现实主义理想主义赏析

    洛丽·摩尔《楼梯口的门》中的创伤探析

    张佳丽
    5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家洛丽·摩尔以新型的家庭式书写在其作品《楼梯口的门》中再现了当时美国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在这部小说中,洛丽·摩尔透过女主人公塔西·柯尔津的眼睛,叙述了她二十岁这一年的遭遇,其中主人公个体创伤叙事与集体创伤的融合,更加反映了其青春的迷茫。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在创伤理论的基础上,对小说中人物的创伤症状以及创伤复原展开探析。通过此探析,希望读者能够认真思考并理解人为灾难所带来的创伤程度之深并希望人们能多给予他人一些关怀,鼓励其走出创伤,重塑自我,从而构建一个和谐友爱的社会。

    洛丽·摩尔《楼梯口的门》创伤理论

    颓美的帝都——皮埃尔·绿蒂《北京的陷落》中的异域文化观

    李嘉欣刘浪飞
    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皮埃尔·绿蒂是一位痴迷异国文明的法国海军军官,其作品《北京的陷落》较为客观真实地展现了1900年的北京,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本论文从作品文本入手,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研究其异于同时代西方人的异域文化观。虽然绿蒂未能完全摆脱东方主义的影响,但他的异域文化观也不乏反思,不仅从美学的角度欣赏异国文化,还反省了西方人对异国文化的践踏。其异域文化观为当今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借鉴。

    皮埃尔·绿蒂北京颓美异域文化观

    浅析《鼠疫》中的社会秩序

    姚励捷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贝·加缪的《鼠疫》紧扣阿赫兰的抗疫经过,向我们描述了以主人公里厄医生为代表的一大批人面对瘟疫奋力抗争的故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和人道主义精神。前人围绕《鼠疫》的研究大多以"荒诞"和"人生选择"两大主题探讨,本文从政治、宗教和个人三个角度,对《鼠疫》中的社会秩序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鼠疫》社会秩序重构

    进化论与中日近现代的"人的文学"观

    杨文昌
    59-6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目的论是关乎文学本质及文学主体性的核心理论问题,中日近现代文学初创期的"人的文学"观是文学先驱们探究、论证新文学创作目的的必然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进化论思想对两国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社会有机体论把个人之于社会,比作细胞之在人身,从而使得近代中日两国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人成为思想文化先驱的关注对象,这无疑赋予了"个体"的合力以推动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作用。从而,在进化观念的推动下,"人"作为文学的启蒙对象便逐渐地被推导成文学的目的本身。

    进化论"人的文学"个性

    关于陕北民歌的文化价值分析及其产业化发展的策略探讨

    赵一鸣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陕北民歌具有独特的黄土高原风味,悠远清澈的嗓音能让人沉迷其中,其中孕育的文化价值是其生命力绵延不息的根源。在多元文化崛起与融合的背景下,陕北民歌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对此,本文以陕北民歌为核心,在陕北民歌特色基础上,对其蕴含的文化价值予以论述,并探究陕北民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陕北民歌特点文化价值产业发展路径

    融入大众情感内涵促进群文美术功能转化探索

    周宇梁
    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众情感是影响文化活动的主要因素,也是提高群众精神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大众情感内涵进行剖析,结合群众文化美术的特点,尝试寻找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将大众情感内涵融入群众文化美术活动之中,从而促进群文美术的功能转化,同时也为新时期文化市场的发展以及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大众情感群文美术功能转化

    论严羽诗歌创作的思想内涵

    王辉
    65-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严羽的诗歌创作历来备受冷落和诟病,然而深入研究其创作不仅有利于认识严羽的诗学思想,更有利于认识严羽的思想内涵。本文试图结合时代背景和严羽的诗歌创作,认真探究严羽个人的思想倾向和性格特征,并明确指出严羽的儒释道三重信仰印记。即表面上钟情于佛道,借助佛学禅宗阐释诗歌的审美特征,以及追觅道家思想遁世独善的人生姿态,而本质上仍是具有浓郁的儒家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

    严羽以禅喻诗儒家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