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中旬刊)
北方文学(中旬刊)

佟堃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中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北方文学》杂志1950年创刊,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国家优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23-1058/I,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76-031X,邮发代号:14-1,国际代号:M237,黑龙江省一级期刊。  本刊向广大文学理论研究者、科研工作者、文教工作者等,征集文学、理论、文教、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稿件和学术论文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欢迎各位赐稿与订阅,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提高我刊办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你记得吗?

    唐一铭
    1-2页

    论《日光流年》的叙事顺序

    罗冬依
    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阎连科的《日光流年》采用全文倒叙的叙事顺序,在叙事形式方面为当代长篇小说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批评者就其叙事顺序有不同看法,或褒其形式创新,或贬其多此一举.本文拟立足于文本分析,探究其叙事顺序所关涉的特殊叙事效果,肯定《日光流年》形式建构的意义.

    《日光流年》阎连科叙事顺序

    蝉声背后的困境与温情——评凡一平长篇小说《蝉声唱》

    农炎灿
    5-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凡一平将"身份互换"作为《蝉声唱》的情节核心,表现了因城乡贫富差距过大而造成的社会现实困境,及困境背后的温情.本文将通过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凡一平通过蝉声所表现的现实困境与困境中的温情,以及凡一平上岭村系列小说创作的某种困境.

    凡一平《蝉声唱》困境温情

    悲喜交加中有温情——试论《将军族》《兀自照耀着的太阳》

    陈桂玉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映真早期的作品始终充满着死亡的气息,而《将军族》和《兀自照耀着的太阳》也难逃死亡的结局.它们虽都以悲伤的基调贯穿全文,却也用笑容来化解其中浓得化不开的悲怆气氛,使人感受到生命中的温情所在.

    陈映真死亡悲伤笑容温情

    论《抱愧山西》的戏剧化元素

    杨敏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其所著的《抱愧山西》出自散文集《山居笔记》.作为戏剧理论家的余秋雨,充分调动多种戏剧元素为《抱愧山西》所用,形成了自己散文创作的独特戏剧化风格.本文从多方面介绍了戏剧化元素在《抱愧山西》中的运用,从情感基调到句式修辞,从谋篇布局到表现手法,都渗透着丰富的戏剧化元素,如悲剧思维、戏剧语言以及戏剧冲突等.戏剧元素的植入大大拓展了《抱愧山西》的文化容量和表现手段.

    散文《抱愧山西》戏剧

    家庭伦理观视域下曹禺剧作中"家文化"的探究

    吴桐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家庭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式,"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据地.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家文化"可以是一家三口,也可以是一个国的家.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对"家"这一母题进行细致入微撰写的当属戏剧大师曹禺.本文将从家庭伦理学的角度剖析曹禺剧作中家庭有机体内各个角色的表现以及其深刻内涵.

    曹禺家文化黑格尔家庭伦理观

    话语寻找的不确定性——以解构主义分析《一句顶一万句》

    曾绮晴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震云所著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父子、师徒、夫妻关系呈现出的畸形状态,颠覆了人们对双方关系的传统理解,由此实现了对二元对立结构的消解;家园意象的模糊、故乡情怀的丧失更是让人难以理解;此外,作者将发生在延津的故事独立于当时中国的大背景之外,这种边缘化的叙事模式增加了读者阅读过程中对背景认知的模糊性.这一切都共同指向了一个问题——"一句顶一万句"的那"一句"话,究竟能否被寻找到?或者说,延宕千年的中国式孤独,最终能否被打破?而问题所指向的答案,却又是具有不确定性的.

    二元对立解构边缘化话语寻找

    意义的照亮——《半帘蕙风》的一种解读

    吴延安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州知名作家陈慧娟女士作品丰硕,文风清新隽雅,作品中时常凭借着自身独到见地的生命哲学着眼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其代表作散文集《半帘惠风》具有知性、哲思合一的特点.本文将以"照亮"的意义视角,分析作者内蕴于本书中的意义遮蔽与审美解读.

    《半帘蕙风》照亮宇宙形式温籍作家

    论"诗骚"在取名中的应用

    马诣培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诗经》《离骚》越来越成为人们取名的来源.取名时对"诗骚"的青睐源于四个方面:一是"诗骚"中有许多美好的意象,适合取名.二是"诗骚"本身的艺术性,如双声重韵,叠音连绵,音节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三是"诗骚"符合时代变化.四是传统文化积淀与弘扬的自然需要.当然,与此同时,在取名时罔顾本意、断章取义和机械僵化的现象也十分明显.因此,精准解读"诗骚"与推陈出新十分重要.

    诗骚取名应用策略

    唐传奇与元杂剧中的启蒙文学传统

    屈婷
    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启蒙文学的出现并非完全是在五四时期受到外国文学思潮的刺激下的产物.中国启蒙文学的传统最早可以从《诗经》看到潜在的启蒙意识.唐传奇、元杂剧,作为文化交流和繁荣的产物,无论是题材,还是内容上都很好地体现出了中国早期的启蒙意识.本文将在启蒙文学的范畴内,追溯中国文学史上的启蒙文学传统,从唐传奇、元杂剧中在题材和人物形象中的启蒙意识进行比较分析.

    启蒙文学唐传奇元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