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中旬刊)
北方文学(中旬刊)

佟堃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中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北方文学》杂志1950年创刊,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国家优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23-1058/I,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76-031X,邮发代号:14-1,国际代号:M237,黑龙江省一级期刊。  本刊向广大文学理论研究者、科研工作者、文教工作者等,征集文学、理论、文教、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稿件和学术论文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欢迎各位赐稿与订阅,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提高我刊办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排泄、繁衍和死亡:人和土地的连接渠道——以余华《活着》为例

    何俊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活着》作为余华的代表作,出版后在国际国内屡获奖项,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中,功能上的土地为福贵的一生提供了从粮食到树根,从鸡到牛的生活生产资料;而意象上的土地为福贵一生提供了活下去的精神动力及"活着"本身的形而上意义。本文以余华《活着》为文本,探讨人与土地的三种连接渠道:排泄/腐化、繁衍/生殖和死亡。

    余华活着排泄繁衍死亡

    "醒"与"寐"——沈从文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吴颖欣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著名作家沈从文创作了许多为人称道的乡土文学小说,与此同时也涉猎了一系列都市题材小说。在沈从文惯于塑造生动各异人物的笔下,都市题材小说中涌现出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三类:沉迷痴寐、醒却无措、醒而突破。沈从文塑造的都市女性形象就其社会环境而言,其悲可叹;而就其个人命运而言,其志可嘉。

    沈从文都市小说女性形象觉醒意识

    文化散文中的文史互动创作理念表达——以王子龙文化散文三部曲为例

    景笑然王丽娟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散文中的文史互动创作理念,强调以诗序史,以史注诗,注重文史互动,以平易近人、利于传播推广的方式促进全民阅读,传布中华人文精神。王子龙《你若幸福,必有诗香:温习最美唐诗》《千年历史千年诗》《穿越千年赏好诗》是运用文史互动理念创作的文化散文代表作品。古代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话本文学中诗词先行、以诗叙文的创作范式,是文史互动理念的起源。专业化人才的智力支持、社会文化传播和阅读推广,是支持文史互动创作理念的社会基础。实践文史互动创作理念,在为全民阅读提供优质文本、促进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恢弘和激励文化自信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史互动文化散文阅读推广语文核心素养

    反差下的语言及意象譬喻——从修辞角度解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喻赛琼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奕含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运用极具特色的语言与修辞讲述了一个被语言之美包裹着的丑陋、痛苦故事。本文试以美丑对比、美丑转换的语言譬喻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羊"的意象譬喻,分析《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修辞譬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语言与真实的关系。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结构语言意象譬喻

    《白鹿原》家训文化反思

    吴佩蓉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鹿原》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化佳作,其文学价值以及文化价值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以《白鹿原》家训文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书中白、鹿两家对于家训文化的不同理解以及不同认识展开相应的研究和探讨,为对相关内容充满兴趣和喜爱的读者提供一些见解和思路。仅供参考。

    家训文化传统文化耕读传家

    苏轼佛印故事的文化意义

    谭婷婷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轼与佛印是古代士僧交游的典范,二人一士一僧的形象受到作家们极度的偏爱,以"苏佛"为人物题材的小说、戏曲、散文、民间故事等文学作品层出不穷,且极具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苏佛"故事士僧交游戏谑文化意义

    《太平广记》中的狐形象初探

    王婧璇
    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狐狸的文化形象、人文形象和社会属性等方面具备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之处,伴随着文化的改变和变迁,其自身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在宋初所编撰的小说集《太平广记》中记录了九卷有关于狐形象的故事,数目多达八十三个。人们将狐赋予了一定的人文形象,其特点和属性也相对较为突出,本文则主要从本书中此类动物特点、狐性与社会属性特点出发,进一步分析相应的形象特征和本质特征,分析相关书中有关形象的艺术色彩与社会文化的特点。

    《太平广记》狐形象狐性本质特征社会属性

    胡琴琵琶与羌笛:从岑参边塞诗创作看盛唐西域乐舞

    张亚飞
    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岑参作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中不乏对西域自然风物和人文景观的独到描写。本文通过对岑参边塞诗创作概况及其诗歌中出现的管弦乐器类意象进行分析,以此来探寻盛唐时期西域的乐舞艺术概貌。

    岑参边塞诗西域乐舞

    《牡丹亭》的审美意蕴研究

    杨阁芯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同的传统艺术文化共同汇聚才有今天的璀璨文化盛宴。其中,中国戏曲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得以有效的传承不仅能够彰显中国人民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背景,同时也有利于中国人民在戏曲文化的感染与熏陶下逐渐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为此,对戏曲文化的审美意蕴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就以《牡丹亭》为例,对其内在的审美意蕴进行简要论述分析,并深入探讨作者的社会理想和对封建社会伦理的控诉。

    中国戏曲牡丹亭审美特性审美意蕴

    浅谈苏轼词风

    张启豪
    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更是一代词宗,其词风虽以豪放闻名,却也颇具多样化倾向。本文对苏词之多样化风格进行探讨,首先简要介绍苏轼生平,而后分类解读苏词之多样化风格,最后综合上述内容,分析说明苏词风格多样化的原因。

    苏词多样化风格豪放婉约清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