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中旬刊)
北方文学(中旬刊)

佟堃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中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北方文学》杂志1950年创刊,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国家优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23-1058/I,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76-031X,邮发代号:14-1,国际代号:M237,黑龙江省一级期刊。  本刊向广大文学理论研究者、科研工作者、文教工作者等,征集文学、理论、文教、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稿件和学术论文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欢迎各位赐稿与订阅,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提高我刊办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聊斋》中的狐鬼双生——《莲香》《巧娘》对比篇分析

    马翔宇
    2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聊斋志异》塑造了无数为后人所广为传颂的狐鬼的形象,这些形象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富有人性美和人情美。本文将从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犯避,解构主义等角度对主要角色为狐鬼组合的《莲香》和《巧娘》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探究出两篇代表性作品的区别,以及区别于《聊斋》其他类似作品的独特之处。

    《莲香》《巧娘》狐鬼解构

    "另类人"的画像——《山椒鱼》的存在主义解读

    刘腾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作家井伏鳟二的短篇小说《山椒鱼》描绘了一幅"另类人"的画像。被困岩洞的山椒鱼意识到了所处常人世界的不自由,同时倍感孤独,无论是尝试强行冲出岩洞,还是最后与青蛙的和解都可以解读为另类人为寻自由而做的努力。《山椒鱼》关于"另类人"的哲学思考对井伏鳟二之后的战争文学有深刻的影响。

    井伏鳟二山椒鱼另类人

    多元文化的困惑与觉醒——《母亲们、女人们》中的创伤记忆解读

    丁跃斌
    2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记忆与创伤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虽然说残酷的战争是冲绳人的集体记忆与创伤,但在多重压迫下,冲绳女性对战争的记忆又有着极大的特殊性。在仲村渠初的小说《母亲们、女人们》中,冲绳女性反对日本自卫队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这也源于她们独特的战争记忆。冲绳女性冲破男权社会的重重枷锁,将"反战"世代相传,同时也揭开了内心深处的伤疤。本文主要以《母亲们、女人们》为中心,探讨"男权社会"与"强权社会"双重压迫下冲绳女性对战争的独特记忆以及现实生活中主体意识的困惑与多元化觉醒。

    《母亲们、女人们》冲绳文化创伤记忆

    在水中获得永生——浅谈俄罗斯文学中为爱投水自尽的女性

    蒋燕萍
    3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讴歌爱情、赞美女性的俄罗斯文学中,死亡似乎是很多痴情女主的宿命,而水总是与她们的爱情悲剧紧密相关,不少作家在安排女性悲剧命运时皆以她们投水自尽而告终。本文通过阐述四个悲剧的爱情故事,从而揭示女主人公们为爱投水自尽的原因,以及水与死亡、永生之间的关系。

    俄罗斯文学女性永生

    裘帕·拉希莉小说《性感》中的伦理困境与伦理选择

    林妮斯
    32-3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对裘帕·拉希莉的《性感》进行解读,阐释贯穿作品的伦理线和伦理结,分析麦蓝达如何陷入伦理困境并最终选择走出困境,从而解构麦蓝达对婚外情的心理认知过程,显示人物在家庭和社会伦理规范下的伦理身份建构,揭示作品的深层伦理教诲内涵。

    裘帕·拉希莉《性感》伦理困境伦理选择

    《变形记》的苹果意象研究

    谢洁蕾
    3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苹果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西方传统文化中,苹果这一意象具有传奇性以及神异性,而在文学作品中,苹果意象的含义则更加丰富与意味深长。在《变形记》中,苹果这一意象多次出现,是贯连情节发展的核心意象。苹果的出现与出走,标志着格里高尔家人情感行为转变,推动情节走向高潮;作为日常生活中平凡事物的苹果既是小说情节展开的见证者,也连接着文本内部的真实与虚构。

    《变形记》卡夫卡意象

    简析美国华裔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哥特式文学

    王哲刘卓慧树沐
    3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哥特式文学兴盛于维多利亚时代,其内容以死亡、神鬼、推理、血案、幽灵等为主,有着浓厚的恐怖色彩。女性哥特式文学最早是由美国女作家爱伦·莫尔斯提出的,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产物。美国华裔女作家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通过女性哥特式表现手法的运用,表达了女性摆脱男权控制的强烈渴望。

    女性哥特式华裔女作家汤婷婷谭恩美

    论《裘力斯·凯撒》中的理想君王形象

    李柏曹雅迪
    3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圣经》是莎士比亚文学创作的基石,因此其作品常被称为"世俗的圣经"。本文从圣经文化的角度出发,结合身体相关理论,探寻莎士比亚在《裘力斯·凯撒》中塑造的理想君王形象,以及对国王身体政治提出的不同要求,为读者全面了解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跨越时空的人文关怀与政治关怀提供一种全新的解读方法。

    圣经文化莎士比亚身体理想国王

    A.S.拜厄特作品中女性意识多维度分析

    王辉
    4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新维多利亚小说"的代表作家,当代英国小说家A。S。拜厄特的多部作品往往从女性视角、女性经验出发,将人物形象和女性经验置于广阔复杂的现实背景之中,传达出较为深刻的政治、历史和文化意蕴。本文重点从女性身体独立、经济独立、思想独立三个维度,对A。S。拜厄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女性形象进行解析。

    A.S.拜厄特女性意识女性形象

    浅析安东尼·赫克特的战争诗歌

    陈佳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东尼·赫克特(Anthony Hecht)是美国当代诗坛的重要诗人,他的作品关注战争主题,尤其是犹太人大屠杀。赫克特在诗歌中揭示了士兵、平民等主体所面临的残酷现实与人性考验。对赫克特的三首战争诗歌进行初步分析,可以为读者展现其作品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赫克特以准确、克制、细致的诗句揭露战争造成的人性异化和道德沦丧,控诉战争狂热分子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呼吁人们严肃思考战争。

    安东尼·赫克特战争诗歌大屠杀士兵平民